分享

李思安:鹰扬飚卷的飞槊猛男 | 五代十国

 时拾史事 2020-08-29
    这位是个打仗拉风的猛人,年方弱冠,便成为朱温的贴身打手,如雄鹰展翅,亦如狂风席卷,呼啸战场,要么大胜,要么大败,经常让朱温的小三脏受不了。担任踏白将,善使飞槊,于百步外杀敌,例无虚发。在镇压黄巢义军和剿灭"吃人狂魔"秦宗权的战斗中功勋卓著,几年中就由一个小卒升至诸军都指挥使,其人生简直如开挂一样。其后在与幽州土皇帝刘仁恭的战斗中智慧乍现,计斩敌将。此后,衰运连连,直至怠政被杀,无复飞槊猛男的神采,实在令人扼腕。他就是后梁的军中偶像、飞槊猛男李思安。

    朱温是个性格极其复杂的枭雄,其发现人才与驾驭人才的本事在五代乱世是很抢眼的,因此才能依靠四战之地的中原,与天下豪杰争雄而不落下风,并成为煌煌大唐的终结者。
    在朱温早期发现并重用的人才中,李思安无疑是其中既抢眼又悲催的一位开国大将。

    幸得猛士开吾疆
    提到李思安,首先需要说明这个名字不是他的原名。至于他的原名叫什么,笔者查不到,姑且叫小李子吧。
    小李子生于公元861年,是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土生土长的宣武军冶下百姓。这哥儿们从小习武,不仅孔勇有力,而且玩得一手好飞槊(加强版标枪),能够于百步外取人性命,就如他本家的小李飞刀一样,例不虚发。练就一身杀人好本领的小李子自然不甘人下,很早就投至宣武军将领杨彦洪麾下,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可惜,此时的宣武军缺乏名帅,在诸侯环伺的恶劣环境中,如不系之舟一样在天下混战中无所归依,直到朱老三移镇于此,宣武军才实现了华丽蝶变。
    公元883年,叛变黄巢的朱温担任了宣武军节度使,决心以汴州(今河南开封)为中心,重新打造一支无敌的宣武军以自保。此时的朱温应该还没有取唐而代之的野心,他只想顺着"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套路,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朱温举行了盛大阅兵。看着眼前一排排一列列的威武之师,朱温好战的热血瞬间被点燃了。他犀利的眼神在诸军脸上掠过,仿佛想将所有将士的样貌记住一般。突然,他的眼神停在一个身长七尺的大汉身上。这家伙太高了,唐时的一尺约合今天的30.7cm,七尺足有2米多高,放在今天是篮球明星的身材,站在军阵中实在是帅气抢眼得不要不要的。毫无疑问,这个型男就是本文的主角小李子。
    朱温命人将小李子叫到眼前定睛细看,这个家伙可不是傻大个儿,而是一个热血好战、勇武有力的猛男,更兼有一手飞槊的好本事,这让朱温越看越喜欢。朱温一高兴,就耍大牌横刀夺爱,硬是从杨彦洪手中将小李子要到自己帐下听命。为了表示对小李子的高度欣赏,朱温亲自为他改名李思安,字贞臣。谁说老朱是学渣,你瞧这名字起得真有点儿水平。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这人一旦当上领导,总有一些水平会看涨或自认为看涨,只要不像某普那样什么都懂就是正常的。
    从此,李思安就跟随在朱温左右,成为朱温创业之初的贴身打手。至于杨彦洪,自然不敢与主帅抢人,只好想着为主帅多出些点子,好在宣武军中出类拔萃。结果,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884年,朱温和千里驰援的大救星李克用在汴州上源驿矛盾大爆发。杨彦洪献计朱温:胡人马术高,逃跑时一定会骑马,呆会儿咱们专射那些骑马逃跑的人。结果李克用酒喝多了骑不得马,部下只好背着他逃走。反倒是杨彦洪策马狂追,被朱温远远望见,立刻弯弓射杀。后来,李克用向朝廷告状,并准备兴兵报复,羽翼未丰的朱温只好硬着头皮认怂:冤枉啊,当时我也喝多了,全程不知情。这都是杨彦洪那货干的,现在主犯都死了,要不就算了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上源驿之变。
    为了平息这场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事件,让朱温与李克用这两尊大神暂时不用兵戎相见,小身板的杨彦洪不幸成为背锅侠,也算是自作自受,死且不朽了。
    死了旧主,李思安顾不上悲痛,而是迅速调整心态,满腔热情地为新主效力,争取自己的大好前途。
    弱冠出阵的李思安是对得起朱温的青睐的。因为此时的汴州,黄巢义军与"吃人狂魔"秦宗权的大军合流,势力强大,搞得朱温压力山大。朱温选中李思安,可不是想让他当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的,而是希望李思安能够挑起带头冲锋的重任的。冷兵器时代,将军的武勇和带头作用就是一往无前的战斗力,直接关系战斗的胜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李思安担任了朱温军的踏白将,负责搞侦察与打前锋,这个岗位可以说是为李思安量身定制的,这让他从此如雄鹰展翅,亦如狂风席卷(鹰扬飚卷),充分地展露出自己的战场范儿。每次秀肌肉时,李思安都会带着百余骑,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也不管是敌前还是敌后,一律来去自由,无人可挡。
    一旦接敌,李思安就如一面旗帜一样,带头冲锋。众军紧紧跟随,在敌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有不服的敌将一拥上前,李思安也不废话,撞上谁就直接刺于马下。一时够不着的敌人,李思安也不介意赏他们一支飞槊,看着刚才还哇哇怪叫的敌方大将应槊而落,李思安的部下更加士气高昂,如打了鸡血一样横勇无敌。朱温其他的部下,看到隔壁李思安如此凶悍,也不由得士气大振,从而使战场形势陡转。作为聚光灯下最耀眼的战场型男、军中偶像,此刻的李思安当之无愧。
    公元885年,朱温大军进攻被秦宗权控制的郑州。这样的事怎么能少得了李思安,他一如既往地带着自己的手下飞马向前。就在这时,朱温的大军中突发险情,同样被朱温看好的大将李唐宾见李思安如此拉风,心有不甘,也撇下大队挥着长矛向前猛冲。可是,这家伙的马术不精,冲着冲着,竟然从马上坠落下来。真实的战阵之上,大将一般都身披重甲,一旦落马,站起都困难,哪里能像影视剧中那般轻松如燕的继续打斗。周围的蔡州军如同见了肉包子一样围杀过来,李唐宾眼看就要归位了。
    "嗖",一支飞槊向着冲在最前面的蔡州军激射而来,正中那厮的面门,登时血光四溅,扑地身亡。众人大惊,立刻明白要命的活祖宗来了,尽管肉包子很香,可也得有命去吃啊。众人发一声喊,各找各妈去了。李唐宾忙挣扎着站起来,重新上马,侥幸脱了一难。朱温的帝国双璧还有一段辉煌的路要走,在此挂了,岂不可惜?
    李思安顺手救了李唐宾,也不停留,继续向前冲去。迎面撞上了蔡州军大将柳行实。柳行实一直对李思安有各种不服,今天遇上了自然要较量一番。李思安打得手热,见柳行实恶狠狠地冲上来,料定此人不可力取,索性飞起一槊,兜头射向对手。柳行实见到白森森的槊尖映着阳光向自己飞来,无处可躲,只得滚鞍下马,这才堪堪让过槊尖。就在柳大将军暗自庆幸之时,那边李思安却恼了,竟然有人成功躲过自己的全力一击,这还了得?他狠狠地一夹马镫,战马飞也似地冲至柳行实身前。可怜的柳行实一身本事未及施展,就被李思安用手中的大槊逼住,光荣地当了俘虏。周围的蔡州军见又是李思安抢了先机,忙自觉地向别处寻人厮杀去了,他们可没有柳行实的本事能够躲过飞槊的袭击。
    就这样,李思安遇上黄巢打黄巢,遇上秦宗权打秦宗权,将这两位一脉相承(秦宗权为了向黄巢致敬,建立的政权也称大齐)的朱温劲敌打了个遍,自然也收获了丰硕的战功。朱温拜年轻的飞槊猛男李思安为诸军都指挥使、检校左仆射兼亳州刺史,一举成为朱温帐下数一数二的高级将领。
    骤登高位的李思安非常看重自己的荣誉,他积极练兵,勇敢杀敌。周遭的诸侯畏惧飞槊猛男,不敢轻启战端,使得宣武军的边境一片肃然。李思安终于被朱温打造成守土开疆的猛士。

    闲来幽燕试牛刀
    李思安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了由士兵向将军的华丽转变,成为朱温原创集团的重要一员。不过,李思安始终是个箭头型人物,带着小股踏白军打前锋毫无问题,可是一旦指挥大兵团作战,他的不善谋略的短板立刻显现出来。
    幸运的是,李思安到底是从尸山血海中闯出来的,就像《三国演义》的莽撞人张飞一样,偶尔也会灵光一现地用上一计,让敌人防不胜防。
    公元899年,治幽州(今北京)的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和治魏州(今河北大名)的天雄军节度使罗绍威疯狂互撕。中唐以来,战力惊人的河朔三镇互殴,本来是吃瓜群众们喜闻乐见的好事,偏偏罗绍威担心自己Hold不住敢耍李克用的刘窟头,宁可铸成大错也要搬请朱温助拳。朱温见到宣武军的北方强邻魏博镇主动伸出橄榄枝,当然喜不自胜地将其视为插手魏博的良机,立即派出自己最能打的金牌打手李思安率领大军增援。
    刘仁恭见朱老三想坏自己的好事,不禁大怒,立刻调集精兵五万向李思安杀来,两军对峙于河南内黄境内。
    老实说,刘仁恭正值事业上升期,打败过契丹人,戏耍过李克用,自以为天下无敌,对宣武军朱温并不怎么看好,至于朱温的部下更是瞧不上眼。这不,他为了培养自己的儿子刘守文,就拍着儿子的肩膀鼓劲道:"李思安是个无名小辈,他的那点儿本事和你比差远了。此番,你先灭了李思安,然后再抓罗绍威!"铿锵的语调、拳拳的父爱,让刘守文变得忘乎所以起来,将曾经听过的李思安传说全都抛诸脑后了。再说,他还有一个幽州骁将单可及助战,李思安算个球啊?
    然而,同样少年轻狂的刘守文不久后就发现,老爸真是实力坑娃儿,眼前的李思安真的与老爸说的不一样。
    原来,李思安一直喜欢猛打猛冲,可是,这次自己率领大军出征,遇上的又是闻名天下的幽燕精兵,要想轻松取胜,就该换个更加清新的打法,让宣武军见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我。于是,一直玩肌肉的李思安也开始玩起脑子来了。
    李思安让自己的战友袁象先先在险要之处设下伏兵,然后由自己率军出阵诱敌。老实说,朱温派自己的亲外甥袁象先跟着自己最信任的大将出征,未尝不是想让他借机捞些战功的。李思安常年在朱温身边,当然明白领导的心意,一直想着轻松搞定刘仁恭,给自己和袁象先挣一个天大的功劳,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幸好,袁象先并不是个只会吃干饭的官二代,这哥儿们后来跟着表哥(弟)朱友文搞过政变,也是个敢作敢为的狠人。
    果然,在战略和战术上统统藐视敌人的刘守文,一见李思安只带了少得可怜的宣武军前来挑战,立马乐了,一定是敌人怕了自己,不敢全伙来战。于是,他长剑前指,大声命令部下全力猛攻。
    李思安见敌军中计,不觉心中窃喜,胡乱抵挡一阵,就带头败退。刘守文觉得李思安就是个软蛋,和老爸说得一模一样。不过,李思安毕竟是敌军大将,如果能够捉住的话,将来收拾宣武军也是个好缠头。于是,他下令奋起直追。
    李思安逃得很慢,一直引着敌军主力向着预伏地运动。见到敌军丝毫无备地进入伏击圈,袁象先高兴跳了起来,大喝一声,立时箭矢横飞,伏兵四起。卢龙军瞬间大乱,如没头苍蝇似的乱跑乱撞。单可及也是久经战阵的大将,见状立马挥舞长枪,大声断喝,企图发挥自己军中猛男的作用力挽狂澜。那些陷入混乱的卢龙军有了主心骨,立刻向着单可及所在的位置聚集起来,企图重整军阵,徐徐撤退。真要那样,李思安的战果一定会大大打折。
    决胜时刻,李思安早已转回马头,向着卢龙军的大队杀来。李思安长槊挥动,尽情斩杀敌军。他早就注意到单可及了,也知道单的打算,可是自己身前的敌军有了主心骨,不再逃窜,而是勇敢地麇集在一起向他杀来。不过,这难不倒李思安,他暗暗取出小槊,觑定单可及的位置,扬手激射。
    此时的单可及一门心思地约束乱军,哪里顾得上李思安,及至听到自己的护卫大叫"小心"时,已然躲闪不及,胸前中槊,鲜血飙射,立时坠马而亡。这下,卢龙军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士气登时泄了,大家争相逃命,立刻乱成一团。李思安、袁象先哪肯放过,只顾挥军上前收获战果。
    那个被坑惨的刘大公子,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幸好老爸给他分派了一队忠诚的卫士,这些家伙在危难之中没有抛弃少主,而是拼命杀开一条血路,保着少主逃出升天。不过,自此之后,刘守文对老爸的忽悠开始免疫了。
    这场漂亮的伏击战,让李思安成了卢龙军的梦魇,也让他在朱温心中的份量又增加了几分。不过,李思安对于"兵者诡道也"的认识到底有限,大多时候,他还是喜欢直来直去地冲阵,对于无比烧脑的计谋用得真心不多。而这个短板也将终结他无比荣耀的高光时刻。

    李广无功缘数奇
    由于用脑不多,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李思安遇弱大胜,逢强大败,战果就仿佛过山车一般,让朱老三都快被忽悠成心脑血管病患者了。朱温曾经抚着自己的胸口感慨:"李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则知飞将数奇,前史岂虚言哉!"这终将注定李思安如同飞将军李广一样,因数胜数败而难以封侯的的悲催命运。
    公元907年,朱温派李思安率兵十余万讨伐幽州,驻军于桑乾河。当时,刘仁恭忙着在幽州城外的大安山享乐,根本无心打仗。李思安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一路猛攻,打得卢龙军防不胜防。俘获甚众的李思安本来还想再接再厉,可是宣武军士兵离家日久,加上俘获甚众,俱是人心思归。
    此时,卢龙军对刘仁恭的不作为非常反感,刘家二郎刘守光趁机发难,囚禁了老爸,杀死了老哥。刘守文真是和李思安有缘,上次从李思安的槊下侥幸逃生,这次仍落了个"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下场。
    刘守光新官上任,凭着一股锐气生生地杀了李思安一个措手不及。加上李克用不念旧恶,派军增援。朱温担心李思安大军长期劳师袭远,万一被李、刘二人给合围了,那就赔大发了,索性见好就收,急忙命令李思安率军回撤。刘守光小胜李思安,也不敢追赶,还得好好应付李克用的援军,所以只能恭送李思安回汴。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李思安高高兴兴回家的时候,朱温阵营出事了,朱温大将丁会叛逃,将潞州(今山西长治)拱手献给李克用。这下,形胜天下的上党地区落入了李克用手里,成为高悬在朱温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马上就要登基的朱温,因不开眼的丁会而贻笑天下,这让他彻底暴走了,后果很严重。他立刻给回师途中的李思安下令,大军转向潞州,接替久攻无果的康怀英,再攻潞州,一定要将这块战略要地夺回来,不争馒头也要争口气。
    李思安接令后,不敢耽误,立刻率军向潞州杀来。本来以为以十万之众势压潞州,一定会轻取敌人的。哪知道,这回他碰上了一个从来不服输的小个子猛将李嗣昭,让他这个大个子猛将只能望城兴叹。不论他怎么发狠攻城,李嗣昭都能见招拆招,使潞州城始终岿然不动。
    不过,李思安也不着急,自己毕竟有十万大军,占据兵力优势,既然打不进去,那就围死它。为了更好地围城,李思安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大兴土木,在潞州城外筑起夹城,把潞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内防城中兵士突围,外防城外援军来救。李思安坚信,潞州城指日可下。
    眼见潞州形势危急,病重的李克用派出自己手下武勇与智慧兼备的头号大将周德威率军援潞。这下,李思安可是碰上命中克星了,人家的武勇不弱于己,智商更远胜于己,这让李思安情何以堪?
    两强对决龙争虎斗。不过,两人毕竟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没机会面对面交锋展示武勇,而是玩起了计谋。
    智商超高的周德威先以精锐骑兵包抄突袭梁军,再对梁军进行不厌其烦地骚扰,梁军来打,周德威就跑,梁军歇了,周德威再来,反反复复,搞得梁军白昼不得安,夜晚不得眠,都被折腾出神经衰弱来了。李思安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望城兴叹。
    朱温连做梦都想夺回潞州。他对李思安寄予了厚望,时刻都在等待前线的好消息,可是一连几个月过去了,李思安却是越打越衰,这让朱温彻底坐不住了。当了皇帝的朱温变得越发喜怒无常,即便李思安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心腹爱将,但是,李思安这次表现得实在让他太没面子了,忍无可忍的朱温一怒之下,下诏罗列李思安的罪状,然后一撸到底,让他回家务农了。
    若是换作别人,能够全身而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是李思安是个有志向的猛人,就这么从高处跌下,如何肯罢休:胜败兵家常事,这次老子的对手太强,不就是一次没打赢吗,皇上咋那么狠呢,太不念旧情了!
    不过,李思安没有郁闷太久,一年后,朱温念了一把旧情,重新启用李思安。朱温发现,换了李思安,不仅没有夺回潞州,就连夹城也给攻破了,这说明不是李思安不尽力,而是敌人太狡猾了。
    李思安重回领导岗位,非常渴望再立新功。哪知道,现在的晋军在李存勖的率领下,转守为攻,而且擅长大兵团作战,往往谋定而后动,自己的智商明显不在线,要想立功真的难了。
    公元911年,扭转梁晋战略态势的柏乡大战爆发。李思安率军追随王茂章出征,结果又被老对手周德威算计了。晋军假意撤退,骗梁军远离营垒,师老兵疲,然后晋军生猛出击,一战破敌。乱军之中,李思安再也无往日神采,飞槊神技再也无法让梁军提振士气了。李思安全军覆没,只能靠着个人武勇冲出重围。
    这次,朱温对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老部下李思安彻底失望了。朱温觉得李思安再也无复当年之勇了,已是衰神附体,逢战必败,实在不适合统兵了,干脆下放地方当个刺史吧。于是,他任命李思安为相州(今河南安阳)刺史。
    此时不是宋朝,武将转为文职是件美事。在李思安看来,朱温将自己下放地方,转隶文职,就是不再信任自己的表现。而且,自己为朱温征战多年,是朱温原创集团的重要一员,即便转为文职,也应该是个节度使啊,怎能只是个刺史?在那个军人掌权的乱世,节度使才是黄金职业,刺史能有啥前途?
    李思安越想越憋气,干脆玩起了颓废。每日里只是喝酒享乐,政事一概不管,结果搞得相州境内营垒荒废、财政空虚。偏巧相州离汴州不远,北征过路的朱温很快看到了相州境内的窘迫,这下可把朱温气坏了,心想当初看在你战功卓著且追随多年的份上重新启用你,你却如此辜负朕,真是太不识抬举了!于是,朱温一纸诏书,把李思安贬为柳州司户,这个职务也太低了,差不多相当于民政局的科长,而且柳州还那么远,甚至不在朱温的治下,这分明是要把自己发配国外流放啊。可是,皇命难违,一肚子怨气的李思安只好匆匆上路了。
    哪知道,此时的朱温行将就木,脾气变得不是一般的差,对于这个可能已经暗生反骨的昔日猛男越发不放心起来,心想李思安当了那么多年型男,抢了老子不少风头,现在却如烂泥一般扶不上墙,也该歇歇了。否则万一自己不小心挂了,谁能驾驭他呢?于是,朱温干脆命人将其赐死。绝望的李思安再也没有机会向老领导申诉了,只能含恨自杀,空留下那些曾于战场上大放光彩的飞槊散落一地。
    作为朱温麾下头号猛将,"鹰扬飚卷"的李思安为朱温篡唐立下过汗马功劳,也曾屡吃败仗大大折损了朱温的颜面。虽然李思安的悲剧有很大程度是自己造成的,但跟了朱温这样一个残暴猜忌的老大,能混到善终着实很难。要知道,朱温手下很多大将都落得和李思安一样的悲催结局。这种结局还有个术语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从这点上看,他比难封的李广更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