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到FM 29 旅行的艺术

 博的士 2020-08-30

你喜欢旅行吗?坐火车、飞机还是邮轮?一个人,和家人,还是和陌生人?旅行究竟有什么意义,旅行中的感受有什么道理?

我喜爱旅行,喜爱各种交通工具,喜爱前往陌生的城市、荒野、沙漠和海洋。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见到世界更多元的面容,见到不曾理解过的人的生活,见到不了解的文化,不可思议的信仰,不明觉厉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见到更多可能性的自己。

在旅行的目的地,你会观赏博物馆还是在自然公园徒步?你想亲近动物还是人类社群?你适应当地的美食还是怀念家乡的味道?你喜欢发现熟悉的身影,还是撞上陌生的角落?

旅行有空间的旅行,也有时间的旅行,更有时空交错的旅行。有的人足不出户,手捧旅行手册,也完成了心里的旅行。

旅行千变万化,为的只是去遇见。

夜深人静,秋高气爽,正好适合看星星。但是除了看星星以外,我还想和你聊点别的。比如说,我特别喜欢旅行,可以说,一段时间不旅行就浑身不舒服,在飞机上、火车上、甚至徒步的时候,都觉得身心舒畅。旅行这件事,对我来说,不光是出去玩,更是看世界,看自己。

其实天文学本身也是旅行。我们看到日月星辰,看到遥远的星系和类星体,都是穿越时空的旅行。我在《天文学通识课》里讲过最近的月亮,也讲过最远的宇宙的边缘,我们的旅行可以随着想象力走的很远很远。如果你感兴趣这种超大尺度的思维旅行,可以听听这门《天文学通识课》。咱们今天晚上,先说说大地上的旅行。

今晚我要读的书是《旅行的艺术》。就是我手里这本书,咱们得到电子书里也有这本书。我手里的这一本比较老了,我把他从书架深处翻出来,这上面还有我买到这本书的那天的写下来的记号,这里写着“高爽,2006年9月20号”,从我读到这本书到今天已经14年了。

在一开始呢,我想先预告一个彩蛋。如果你坚持看到了最后,有惊喜。具体是什么,我先不告诉你。

找出来这本书的时候,拿在手里,我首先想到的是,从2006年买了这本书,到今天坐在直播间里读这本书,这期间14年,我一共搬了7次家,2006年我还在读研究生,从一开始和父母住一起,到搬家,到后来在大学里搬宿舍,到出国留学租房子,到毕业回国租房子,换房子,买房子……搬了7次家。这本书也跟着我走了很多地方,《旅行的艺术》这本书本身就一直在我手边一起旅行。

【互动】欢迎你在互动区分享你对旅行的记忆。你记忆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方式的旅行?

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他的著作《沉思录》里说,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你看,在帕斯卡尔看来,喜欢旅行的人都是不快乐的人,快乐的人根本用不着旅行了。再比如你可能知道的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这个人的对人类思想的贡献太大了。但是康德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那座小城。他就很不喜欢旅行。

作者在《旅行的艺术》这本书里专门讲到加油站。他是怎么说的呢?我给你读一段。

在伦敦通往曼彻斯特的高速公路旁,有一家用红砖搭建的加油站。加油站只有一层高,有玻璃橱窗,从哪里可以俯瞰下方的高速公路,以及路旁单调的平坦无垠的原野。加油站的前院悬着一幅巨大的塑胶广告旗帜。上面的内容是一只煎鸡蛋、两根香肠和成堆的烤菜豆。他招揽来过路的司机,也吸引了临近田野里的一群羊。

原文: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加油站的建构很糟糕。整个餐厅里都能闻到一股燃油味,还有地板清洁剂中柠檬香精的气味。餐厅提供的食物油腻腻的,餐桌上有星星点点已发干的番茄酱,这是早已离开的旅客留下的纪念。尽管如此,在我看来,这远离喧嚣、孑然独立在高速公路一旁高地上的集油站,还是有些诗意的。

原文:除了高速公路,没有任何别的道路能通到加油站,连不幸的小径也没有。加油站孑然独立,它似乎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乡间,而是属于一种第三空间,即旅行者的领地,就像是独立于海角的灯塔。

原文:飞机的下方便是斯劳的郊区。时间是下午三点。在独立的别墅里,有人正在给水壶灌水。客厅里,电视中正开着,但声音关掉了。墙上有红色和绿色的光影移动。这就是平常的生活。而在其上方,是一架几小时前还在飞越里海的飞机。

原文:飞机的起飞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愉悦,因为飞机迅疾的上升是实现人生转机的极佳象征。飞机呈现的力量能激励我们联想到人生中类似的、决定性的专辑;它让我们想象自己终有一天能奋力攀升,摆脱现实中赫然迫近的人生困厄。

为什么要讲加油站和飞机呢?作者是这么说的:

如果我们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如果我们为机场和火车车厢所吸引,其原因也许是我们明确地感觉到这些偏僻孤独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是我们能暂时摆脱因循僵滞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改易得种种自私的安逸、种种陋习和局囿,不管他们在设计上是如何的不完美、不舒适,在色彩上是如何的不含蓄,在灯光上是如何的不柔和。

那关于我自己的旅行呢?在我和我夫人遇见之前,都各自喜欢旅行,去过很多地方。我是从上大学和研究生之后,也就是开始读这本《旅行的艺术》之后,开始很频繁的旅行。我在大学期间,很积极地参加各种天文学的学术会议。

除了学术交流之外,我也特别喜欢去体验不同的地方。我记得有一年开会去的是桂林,会议结束之后我没有参加会务组统一安排的旅游活动,我想自己去探索一下。我很早出发离开酒店,找到长途汽车站,坐上车走了100公里到广西和湖南交界的地方,叫龙胜,在县城又换了一次车,去看龙脊梯田。

那是南方的水田,但是因为没有平原开阔地,只能把山坡改造成一层一层的台阶,就在这一层一层的梯田上种水稻。我当时20多岁,一个人站在梯田上,目光能看到的地方全是水田,高低错落,闪着金光。就在这个时候,走过来一群彝族人,走到这里休息,解开头发,开始唱起山歌来。这是我记忆很深的一次旅行,也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岭南农家和少数民族的美。

我夫人生在青海,但是家里的很多亲属都在北京,她从小就经常在火车卧铺上往返两地。后来安家到天津,去山西上学,又出国留学去了瑞典,回国后在北京工作。所以对我夫人来说,她特别害怕别人问她一个问题,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啊?她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因为人生前30年一直在旅行中度过。

后来有了孩子,我们的土土,他只有10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只能坐在婴儿车里或者抱在身上,只能用叫声和哭声来表达意思,我们就已经带着他出门旅行了。所以土土10个月大就学会了系安全带。

当时我们带土土去韩国,有一次坐电梯上楼,电梯里进来一个韩国大叔。大叔看见我抱着土土,可能觉得土土特别可爱,一下就激发了大叔内心的温柔。但是大叔说韩语,我们说汉语,土土说婴儿语,我们谁也听不懂谁,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时候,大叔掏出手机,打开一个app,画面里是一个小猫,他说一句话,小猫就重复这句话。大叔就用这种方式,让小猫用动作和土土打招呼,土土看着很高兴。

我是因为好奇心而喜欢旅行,喜欢天文学也是因为好奇心,对宇宙的好奇心,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一切陌生的环境的好奇心。所以对我自己来说,天文学和旅行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我的《天文学通识课》也是一种旅行,旅行也是我生活的通识课。我夫人是因为生活本身而喜欢旅行。土土是因为习惯了体验陌生感而喜欢旅行。

喜欢旅行的人不少,不喜欢旅行的人也有。不管你喜不喜欢旅行,有一件事,你可能会认同。我们在实际的旅行中遇到的情况,经常和实现预计的很不一样。

有的人会享受这种不一样,希望旅行就是遭遇突发事件。有的人面对突发事件,很不舒服,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旅行的每一步都能按照计划执行。这倒没有好坏之分,你的旅行你来决定。

于斯曼的小说《逆流》中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公爵正筹划一次去伦敦的旅行。公爵当时读到狄更斯的作品,对伦敦充满了向往。你看这和我们现在的人很像,我们可能就是因为一本书,一个故事,一部电影,甚至只是一张照片,就对一个陌生的地方充满了向往,计划一次旅行。

公爵让仆人打点好行装,坐最早一班火车去了巴黎,准备在那里转乘国际列车去伦敦。在等车的时候,公爵还逛了逛英文书店,买了一本伦敦旅游指南,越看越觉得伦敦的景色太美了。之后,公爵走进一家英国人常去的酒吧,酒吧的气氛也很像狄更斯描绘的那样。他在那里吃饭,喝酒,等车。

你看,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害怕实际旅行和想象的旅行不一致。为了避免这种不一致和失望,索性不去了。结果是,公爵离开餐馆,回了家。

我夫人也给我讲过一个她遇到的情况。她去巴黎之前,想象的都是浪漫之都,香榭丽舍大道,梦幻的卢浮宫等等场景。巴黎对很多没去过的人来说,都意味着浪漫。

但是她站在巴黎的街上发现,这个地方离浪漫差的太多了。首先所有的大街上都充满了狗屎,稍不留神就会踩上一坨。其次,小偷实在是太多了。真的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拉开你的书包拉链掏东西。

再比如说,旅行手册上和照片都会告诉你,巴黎的凯旋门是重要的地标,全国的公路都会通往这里,这里是四通八达的地方。但是实际上走到凯旋门附近才发现,这里的路太宽了,只有机动车的快速路,根本没有行人步行的地方,不适合慢悠悠的闲逛。但是绝不会有旅行广告会告诉你,巴黎的凯旋门不容易走过去。

原文:经历了两个月的期待,在2月的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和我的同伴抵达了巴巴多斯的格兰特利·亚当斯机场。从下飞机到低矮机场大厅间的距离很短,但却足以让我感到气候的剧烈转变。才几个小时,我就从我所居住的地方来到了一个闷热潮湿的所在,这种天气,在我所居住的地方,五个月后方会来临,而且,闷热潮湿的程度也不会如此难耐。

越来越多的人到国外旅行。这倒不是因为国外的旅行中的生活品质一定会高多少。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想去旅行的地方,往往是越遥远越有吸引力。这个遥远不一定是空间距离上的遥远,也包括了文化距离上的遥远。所谓文化距离,就是异域风情,就是一个地方给我们的陌生感,疏离感,文化的碰撞感。

比如,作者写到,他作为英国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下了飞机,还没出机场就被一块指示牌吸引了,他觉得要用异国情调来形容这快指示牌。因为上面写的到达这个词的荷兰语是 Aankomst,他很惊讶,竟然可以连着写两个字母a。

在看出口这个词的荷兰语,写的是Uitgang,他又很惊讶,竟然可以把字母u和i连着写。比如字母的字体啊,单词的拼写习惯啊,都让英国人觉得荷兰简直充满了异域风情。

作者写到了大作家福楼拜的例子。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原文:1841年,福楼拜又完成了小说《十一月》。小说的主人公成年将自己想象成东方的商人,无暇关注铁路、资产阶级的文明和律师:“啊!骑在驼背上!前方,是红艳的天空,棕褐色的沙漠;在燃烧的地平线上,是起伏的沙丘,延伸到无穷远的远方……夜幕降临,人们搭起帐篷,给骆驼喝水,生起篝火以驱走狐狼,但耳边还是能够听到在沙漠深处狐狼凄厉的嗷叫;到了早上,人们在绿洲给葫芦灌满水。”

说起我自己的旅行,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异域经历。那是2016年我和我夫人一起去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你肯定知道,那些地方,就是经常出现在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里的地方,是一个火药桶。我们鼓足勇气,打算去那里探访文化。

那天中午,我们要从约旦经过陆地上的口岸进入以色列。因为我们在约旦没有住满3天,按照海关的说法,离开的时候要交很多钱。我对这笔钱准备不足,当时没有足够多的约旦的货币拿的出手。没办法,只能东拼西凑,把手里的以色列的货币拿出来找人兑换,还不够,搜肠刮肚,找了一点美元,拿出来兑换。还不够,最后用人民币兑换了一点,好不容易凑够了钱,海关人员开始喝茶聊天,休息了。

我在柜台前等着,心里很着急,因为我要在半个小时之内进入以色列境内,才能赶得上今天最后一趟大巴车,否则就只能在边境过夜了。约旦海关的工作人员好不容易回到窗口,给我办完手续,我一看时间,快来不及了,我就拉着我夫人一路飞奔。

你有没有记忆最深刻的异域风情?你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文化不同的地方,见识到的对内心的冲击,或者是说不出为什么,就是觉得有魅力,觉得和自己过去日常的生活不同,有一种陌生的美。我等着你在留言区说说自己的感受。

最后一个时间段,我想和你聊一聊旅行的最后一个问题,关于相遇和离别。对,旅行意味着我们要动身出发,要前往别的地方,见到别的人。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很可能重新认识了自己,也会经常和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告别。

我开完会,到机场准备登机回国。在机场大门外看到一个醒目的指示牌,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商业广告的牌子,就是机场的特别醒目的官方指示牌。上面用箭头指出办理登机手续的方向,下面一行大字,写的是kiss and bye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亲吻然后告别。你看法国人就是这样,在机场还有官方安排的用来吻别的地方。

原文:孤独是最常出现的主题。霍珀作品中的人物通常看起来都远离家乡;他们孤单地坐着或站着,在旅店床边上读着一封信,或在酒吧独饮;他们在行驶的列车上凝视窗外,或在旅店大堂捧书默读。看上去他们多愁善感,若有所思。他们也许刚刚离开了某个人,或是刚被某人所离弃;他们漂泊四方,居无定所,寻找工作、性和友伴。往往是在夜晚,窗外漆黑一片,人们可以感觉到他们置身开阔的乡村原野或面对一个陌生城市时的恐惧。

最后我想说说遇见自己。遇见自己,认识自己,终极目标可能是正确回答北大保安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到哪去。

你从哪来和你到哪去,显而易见就是旅行的路线问题,其实还比较容易回答。真正的重点就是这个“你是谁”。你是谁呢?你可能是中国人,生活在北京,或者深圳,做着一份工作,是某人的妻子、丈夫、父亲、母亲、女儿、儿子,也是某人的客户、领导、同事、朋友。

可能还远远不够。还远远不够表达真正的你自己。比如书里提到,福楼拜是法国人,但他并不觉得法国必须是最伟大的地方,也不觉得法国人永远就必须是最伟大的人。他也可以有别的文化上的坐标。作者是这么说的

原文: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因为风而四散各地,然后在一个国家出生,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之地;但是,和福楼拜一样,我们长大成人后,都有依据内心的忠诚来想象性地重造我们的国家身份的自由。如果我们厌烦了自己正式的国籍,我们可以回复到真正的自我,不再是诺曼底人,而更像是一个贝都因人,在干热的南风中快乐地骑着骆驼,坐在快餐店里用餐,毫不忌讳身旁有驴子拉屎,也乐于参与爱德华·莱恩所谓的“淫秽而放肆的谈话”。

原文:有人问苏格拉底他从哪里来,苏格拉底回答说,他来自世界而非雅典。福楼拜生于鲁昂,但他的另一面,阿布·尚纳卜,胡子之父,也许会回答说,他,福楼拜,也有理由属于埃及。

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我经常要提醒我自己注意一件事,就是对待那些我不同意的观念,再多一些包容。但是真正做到是挺不容易的。我经常会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吐槽一些人和一些事,或者是在别人的朋友圈底下留言表达一些反对意见。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我个人的理解是,旅行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珍贵的机会,让我接着这个机会打开自己的眼睛和一切感觉器官,只要是旅行,我都会进入一个全方位打开的状态,去使劲吸收不同的文化、不同场景带来的不同的感觉。这种打开和吸收的状态,在旅行中就特别容易实现。

反过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天见到的场景和人几乎不改变,每天的空间位置、物理距离都固定,就会给人的心里带来一种封闭的暗示,一种趋向于保守的导向。

所以旅行对我自己来说,它的魅力,它的意义,就在于让我放下自己,尽可能地放下偏见,尽可能地拥抱陌生和对立,最后也从这里收获快乐。这就是旅行的艺术。

我们狭义上说的旅行其实是空间上的旅行。就算你按兵不动,也要经历时间上的旅行吧。时间就是旅行,旅行也是时间。

不知不觉,咱们今天的直播已经进行了挺长时间了,你跟着我一起进行了一场旅行。是不是累了,困了?困了你就睡,醒来再开始新一天的旅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