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个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职场心理学效应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8-30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有意思的心理学效应,希望大家能了解这些心理学效应背后故事并且把它运用在职场上,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更强大的职场竞争力。

布里丹毛驴效应

从前在山上住了一个名叫布里丹的哲学家,这位哲学家养了一头非常理性的小毛驴,这一头小毛驴每天吃着附近村子农民送来的干草,有一天农民为了表达对布里丹的敬仰,额外多送给了他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时小毛驴看着两边的干草左看看右想想,一会考虑干草的颜色一会考虑干草的新鲜度,一直还是做不了决定吃哪个,最后这只可怜的毛驴竟然就站在原地活活饿死了。

在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定的情况就是布里丹毛驴效应,在职场上在需要决策的时候常常对结果的重视和利益的追求,总是在选择的过程中犹犹豫豫浪费太多的时间,最后错过了最佳选择的时机,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选择当机立断,我们也应该先制定可行的目标,实施过程中再不断进行修改,这样才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做决定。

马太效应

《新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金子,吩咐他们拿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回来见我,一年后国王回来了,第一个仆人对国王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金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市;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金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市;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金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金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对他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就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马太效应运用在职场上,能力强者会越来越强,能力越弱者还是一样的原地踏步,当你正在成长,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大的收益,公司就会把更多的资源聚拢在你的身旁,你会拥有更大的团队、更多的宣传资源、或拥有更多的时间,然而也因为有了这些资源优势你又会变得更强大,这也是马太效应提出的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竞争力才能在工作上有所优势。

蔡戈尼效应

心理学家蔡戈尼在咖啡馆喝茶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咖啡馆的服务员几乎都可以不费纸笔地把顾客点单或简或繁的快速周全地记下来,但是当他们下完单以后就记不起单子的内容了,为了证实对这种现象的猜想,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蔡戈尼让实验者做22件简单的事情,比如写一首喜欢的诗、从50倒数到10、读一本简单的书、把珠子分类等等,完成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和精神都差不多一样,不过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的实验者允许做完,另一半在被试者未完成时就予以中断,实验完毕在实验者还不明白发生什么事的状况下蔡戈尼让他们立刻回忆各自做了些什么,结果发现人们对于未完成的工作回忆率是68%,对已完成的工作回忆率仅有43%。

蔡戈尼提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在职场上我们开应该始做一件事并专注于其中,如果面对的是无法一次性完成的棘手项目可以先把他分割成无数的小任务,选择最容易完成的部分下手降低进入的门槛,只要愿意开始动手做,大脑就会督促你继续的做下去,直达你完成任务。

霍桑效应

美国的一家电气工厂霍桑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们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他们尝试改变了工厂的照明亮度、调整工人的工资、增加工人的休息时间、又或者提供更棒的午餐等,研究中意外发现每一个改变都能提高生产效率,甚至有时候回归初始状态时,生产效率依然能够提高,那么很显然实验假设的各种条件并不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影响他们的是什么呢?他们的解释是工人对于新的实验测试会产生正向反应,由于外在环境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所以效率的提高这并非由实验条件造成,而是自身内在的反应产生这种效果。

霍桑效应告诉了我们,工作上的内在情绪比外在环境因素来的更加重要,工作效率之所以能够提高往往是因为你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关注,在在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组织环境心理上就会受到鼓舞,更加的努力完成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夸奖,适当的夸奖就可以激发工作效率,让我们在职场上更加出色的表现。

达克效应

在美国有一家银行,有一天一个抢匪试图抢劫这家银行,他在脸上抹满了柠檬汁,因为抢匪认为柠檬汁可以用作“隐形墨水”他认为在脸上涂上柠檬汁,会使他的面部特征变得无法识别或让别人看不到他了,结果警察达到不久后就毫不费力地将他逮捕了,警方也向他提供了视频监控录像,这时抢匪才发现自己的面部完全可以被识别到,他甚至还很觉得非常惊讶。邓宁和克鲁格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案子后决定解开这个谜团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他对实验者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并且要求他们自己评估自己的实力,实验结果指出能力欠缺的人总是高估自己,他们实际得分只领先12%的人,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的人以上,而能力优秀的人却往往认为自己低于平均水平,这就是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指出,初学者往往会掉入自信泡沫,由于刚开始接触,眼界和见识的局限就导致自我膨胀自信心爆满,但渐渐地见识增加,发现天外有天大大打击自信心,令人到达绝望之谷,最后经过不断的学习自信心才慢慢提升,越是知识丰富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在职场上应该如何避免达克效应呢?首先我们必须拥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不要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做得很好,要学会承认自己是无知或能力不足,莎士比亚说过“傻瓜认为自己是明智的,而聪明人则认为自己是个傻瓜”

赫洛克效应

心理学家赫洛克找来一群志愿者,把他们分成3组来完成特定任务,赫洛克对这3组采取不同的态度,结果发现即便是相同的任务3组的表现也完全不同,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完成任务后会受到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斥组,在完成任务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第三组为受忽视组,完成任务之后既没有受表扬也没有挨批评,只让他们静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实验结果:第1组(受表扬组)的成绩表现越来越好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第2组(受批评组)即便没有第1组表现好但是和第3组(受忽视组)相比数据要更好,第3组表现最差,这就是著名的“赫洛克效应”它告诉我们对于工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就能够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当然适当表扬的效果显然比批评要好,而批评的效果要优于不给予评价。

木桶定律

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如果其中一块木板很短,木桶的盛水量会被限制,这就是木桶定律,我们也叫做短板效应。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我们必须把自己最短的一块加长来提高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和缺点,在奔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往往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自身的种种优势,但是假如我们不对自己的缺点给予足够的重视,那成功也许只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鸟笼效应

心理学家詹姆斯跟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我给你一个鸟笼,你把它挂在房子中最显眼的地方,没有多久你就会买一只小鸟”卡尔森笑着表示不相信,于是詹姆斯就买了一个非常精致的鸟笼子送给了他,他也将笼子挂在客厅里,结果每次客人来拜访的时候看见精致的鸟笼都会问“教授,你的小鸟什么时候死了?”每次他必须一个个解释“其实我从来没有养过小鸟。”但回答总让客人投以不信任的眼光,长久之后他觉得非常烦躁,心情也变得很糟糕,为了不要被继续的追问,最终卡尔森只好买一只小鸟放进了笼子里停止这无休止的解释,这就是鸟笼效应。

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用惯性思维来思考,就如故事中看见精致鸟笼就判定里面一定养过小鸟,我们只要陷入了惯性思考就无法做出突破和改变,而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我们常在日常办公时总是习惯性的跟着之前方案的方法,或者盲目的追从前辈的指示,但是想要得到突破性的结果,就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寻找不同的方法和出路,只有利用成长型思维我们才能够在职场中崭露头角并最终脱颖而出。

破窗效应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Philip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在加州的中产阶级社区停放了一辆车子,并把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人给偷走了,同时他在纽约的贫穷区也放了一辆一样的车子,但是放了一个星期车子都还在那儿,后来菲利普用锤子将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那辆车就不见了,这就是经典的“破窗效应”的理论。

破窗效应就是指起先的一个小问题如果不及时修正问题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继而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而在职场上我们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破窗,一旦这些过错成为了习惯,就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表现,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必须注意破窗的出现,出现漏洞就马上行动弥补,及时地更正以免问题放大造成巨大的影响,还有领导者要扮演“护窗”的角色,确保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气氛下工作,那么就能避免员工不好的坏习惯。

手表定律

一个人拥有一只手表时就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但是如果同时拥有两只手表,一旦两只表的时间不同步,人们就会产生混乱,无法准确的判断时间了,这就是简单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运用在职场上就是领导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这将让员工无所适从,领导者必须统一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不能轻易的更改,这样员工才会对公司的方向更加有信心,同时管理团队组织时领导者也必须统一一个标准的管理制度,就像刚刚的例子,先验证哪一块手表的时间更准确,留下的一个统一精确的制度,然后就严厉执行。

野马结局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蝙蝠也可以从容的吸饱血再离开,因此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但是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吸的血量其实非常的少,远远不足以让野马失血而死去,野马真正的死因是因为自己的暴怒和狂奔,于是人们便把这种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造成别人的过失甚至伤害自己的现象称之为野马结局。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烦心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只会一味的发脾气对工作上的问题并不会带来任何帮助,而带领团队的领导面对问题时更应该管理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处理,先控制事情的发展,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后再评判谁是谁非,这就不会像故事中鲁莽的野马发脾气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毛毛虫效应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的围成一个圈,然后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食物,实验结果发现毛毛虫只会跟从前面的毛毛虫,盲目的和前面的“领袖”向前移动,结果就不断的转圈圈直到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这就是毛毛虫效应。

简单的说毛毛虫效应就是指盲目的跟随者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结果路越来越窄,最后困住了自己,同样的在职场上我们不能守着固执保守的思想,不去思考如何改革进取,保持固定型思维重复性的做同样的事情,以为自己有了5年的工作经验,其实只是把1年的经验用了5年罢了,同时我们更也应该认清自己的长处,培养成长型思维,需要改变时就果断前行,适应变化的环境同时保持职场竞争力就能避开毛毛虫效应。

热炉法则

在一个厨房里有一个烧的火红的热炉,你用手去触碰它肯定会在瞬间感受到非常灼痛,每一次触碰热炉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被烫伤,而且无论是谁只要触碰热炉都会得到相同的感受,这就是热炉法则。

在处罚制度面前,即刻的反应而且人人平等,在职场上热炉就代表公司设定的规章制度,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就如碰到热炉肯定被火灼伤一样,处罚保持一致性原则说到就会做到,而且必须保持公平性,不论是企业的领导还是公司的下属,只要触犯公司的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在企业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就如热炉没有任何弹性,只要触摸了都会被烫伤。

电影院效应

在电影院里大家通常都在安静专心地看电影,这时有一个人站起来想要去洗手间,请问他会影响到其他人吗?答案其实有两种:如果这个人坐在靠边的位置,那他只需要站起来悄悄离开就可以了,对其他正在看电影的人毫无影响;但如果这个人坐在里面的位置,他站起来往外走时旁边的人都受到影响,因为要给他让路。通过这两个答案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一个人做同样的一件事却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就会造成不同范围的影响,这就是电影院效应。

在职场上当一个人在位置发生了变化,就必须清楚明白自己会承担新的角色不能再用以前的角色的思维来面对问题,假设升职成为了经理,这时的你必须同时面对上级和下属,面对上级时你代表着你的团队不再是你一个人,上级也会对你有更高的期待,同时你也需要学习不同的技巧,例如领导能力等等,而面对下属你必须设立标杆,领导你的员工,监督团队的业绩等,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职场人,你一定要学会在不同的位置发挥不同的影响。

关于职场心理学的效应暂时分享这么多,希望能对身处职场的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