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文学】No.80424期[纸刊遴选]B版||李煜:宁愿做梦,醒着太痛 ——林慕言

 北上广文学 2020-08-30
祖国文学
欢迎您的阅读


《广州文苑》、《上海文苑》、《北京诗词》、《广州诗刊》、《上海诗刊》、《祖国文学》、《北方现代文学》属于共同平台!
【上纸刊《北上广文学》,请联系主编微信号pp66999966即可】


李煜:宁愿做梦,醒着太痛
——林慕言

 

南唐后主李煜成为亡国之主后,哀音不断,痛且恨,感怀肺腑。他最为人知的几首词,就出自此时。


一国之主,与阶下之囚,处境当然不可同日而言。惨到什么程度?他在给江陵旧宫人的信中说:“此间日夕只以泪洗面。”像他这样一个心思细腻的男子,虽有仁慈宽容之心,却无顽强坚定之志,除了日夜嗟叹,痛哭流泪,确实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兵败如山倒国将不存之时他没有与国家共存亡,日后当然也不会有这种勇气,只能惶恐的活下去。


南唐历经三代,享国三十九年,是当时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一国,地处江南,物资丰足经济富裕,作为国君,当然可以名正言顺享受奢华,李煜也不必例外,虽然其时国库空虚,但绝对不会让他受到委屈。基业在崩塌之前,即使摇摇欲坠,毕竟属于自己,也还是好的,李煜后来命运急转直下,感触极大在所难免。


国亡、家破、人离散,仰人鼻息苟且偷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且看这一首《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觉醒来,在昔日之敌为他陈设的居所内,放眼望去,凄清萧瑟,已经无力抵挡无边失落惆怅,突然又想起,刚才梦中似乎自己还在旧时,仍然是一国之主,住在熟悉的宫殿内,享受着无限欢娱,于是,加倍痛苦。身为砧上肉、阶下囚,今生想念故国,只有在梦中,可是,他又害怕做梦,因为醒来后的悲痛难以承受。他甚至不敢去凭栏,怕又想起无限江山,而他再也回不去、见不着了。


南唐的灭亡,成就了李煜在词曲方面的地位,他的文名,比起国主之名,响亮了不知多少倍。可是后人提起他,往往还是摇头叹息:极具文人风采而无治国之才,作为才子真是绝代,可惜做君王就嫌薄命了。


大家都看到他的失败,刻意忽略当时的局势:宋军气势如虹,十国已去其七,南唐面对宋军进攻时亦要应付吴越的侵袭,李煜委曲求全不得亦曾负隅顽抗,只不过强弱悬殊兵败如山最终亡国被俘。


公元978年3月,屡次对南唐趁火打劫的吴越,一样不得已纳土归宋,对于李煜来说,也算是一个安慰吧。自己的失败诚然最令人耿耿于怀,可是,看到宿敌和自己相同命运,多少有些心理平衡。


南唐的命运,在中主李璟那一代就已经写好,但李煜还算是一位不错的君主,不必列举其他例子,他在国势已败的情况下坚守十五年,用南唐旧臣潘慎修的话来说: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


世人对他有误解,只怪他的词作得太好,大家都误以为他的心思都放在这上头了,而南唐确是在他手上终结,他因此背负了千古骂名。


大家都忘了,作为亡国之君,他只有更悲、更痛。


痛到所有的梦都是旧时旧居旧人旧事,然后,醒来更痛,恨中带泪。一首《忆江南》直抒情憶: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旧时,何止“花月正春风”,对赵宋俯首称臣后,暂时换来些许安稳日子。虽然内忧外患,但他生于深宫,自幼得到宠爱无限因此养奢侈尚乐好声色的性格,他前期的诗作多是宫闱闺房之乐趣,纵情声色,日子不可谓不快活。有一首《木兰花》作证: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歌舞宴乐,欢庆无限,淋漓尽致,即使曲终人散,也是踏月醉归,说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


所以,曾经有多快乐,后来他就有多悲痛。他的词,后期比前期情深意切,意韵悠长。王国维这样评价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历史上对李后主的评价很有意思,他的才华得到一面倒的赞誉。然而在治国方面,多数认为他误国,各人极大讽刺的进行批判。而他极得南唐旧臣的同情,徐铉就说了公道话: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


后人对他实在太过苛刻了。


其实,李煜也是一个可怜人。这样一个至真至诚的人,生了帝王家,一生之中除了少不更事的年纪,也许,他再也没有得到过纯粹的快乐。


做皇子时,因外貌不凡,生来自是帝王相,得到长兄太子的猜忌,他便醉心书籍不问正事,自号“钟峰隐者”,表明志在山水,无意争位,希图明哲保身。


虽无意做君王,但命运并不如他意,因五位兄长皆早亡,他无奈继位;父亲中主李璟病逝前淮南战败,已臣服后周并减制纳贡,为保住基业,他也只好照本宣科,奉宋正朔,降制示尊,南唐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可惜天下只允许有一个人称王,后来宋太祖咄咄逼人,他节节后退,终于在宋太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决心下,南唐彻底灭亡,他成为俘虏被送至汴京。宋太祖仁慈,并没有伤他性命,但当然不会礼遇他,他讽刺的被封为“违命侯”,囚居在府。


或许,最幸福的,是和妻子大周后娥皇一起度过的岁月吧。作为王子,身边肯定珠环翠绕,但他十分专情,对大周后极其深情。大周后是司徒周宗长女,不折不扣的才女,精通书史,一手琵琶弹得极好,与善诗词的李煜郎才女貌志同道合,二人是真正的琴瑟和鸣。大周后十九岁嫁与李后主为妻,二十九岁病亡,十年间夫妻恩爱,直到最后都不曾稍减。大周后生病之时,李煜朝夕视食,药都亲自尝过才给她喝,数夜衣不解带陪伴在侧。李煜为大周后作过很多诗词,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首《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寻常夫妻都难得有这些情趣,身为帝王后妃,李煜与大周后恩爱之情,可见一斑。


无论做什么,他都很努力,只是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改变的,没有人阻挡得了历史前进的脚步,所有的失败者最后都免不了收获一个既定词语:命运。


翻开史书,定都金陵的朝代,末代帝王通常没有什么好下场: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而降;南朝梁武帝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与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被隋将发现后吊出处死。杨吴最惨,被南唐亡国后皇族被囚于一宫,绝不通人,十八年后被中主派人全部杀害。


再后来南宋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是的,南宋亦曾定都金陵。建炎三年,宋高宗下诏移驻江宁府,改名建康,虽然九年后又决定移返临安,但府志史中,建康一直是“陪都”、“留都”。崖山海战后,幼主赵昺随陆秀夫及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悲壮惨烈。


历史循环,没有谁逃得过命运,无限唏嘘。相比之下,李煜的遭遇竟然还算幸福。


李煜被囚汴京的第三年,七夕生日那天,面对故人思故国,想起往年此日,在宫殿中使用红白丝罗妆扮成月宫天河之状,彻夜笙歌、歌舞声平的热闹景况,悲从中来,写下这首绝命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土更姓,山河变色,不堪回首。春花秋月只有增加忧愁痛苦,而且愁苦像一江春水翻腾汹涌,没有尽头。歌女代他唱出离愁幽恨,声闻在外。此时宋太祖已薨,一直对他不肯放松的宋太宗听说这件事,震怒非常,加之日前派徐铉与李煜相见,大概以为会听到李煜对他一些感恩戴德的话,但李煜只是相持大哭、坐默不言”。他即刻派人赐上药酒,将他毒死。一代风流人物,就这样无声无息逝去。


这个结局并不意外。宋太祖赵匡胤是个仁德之人,称帝之后未曾轻杀一人,后世多称赞他的温厚。宋太宗心怀大志,未免有些心狠手辣,连赵匡胤都死得蹊跷,李后主也不算冤枉。


临死前,不知道他有没有“愿生生世世勿生于帝王家”的感慨? 


不过这样死去,对他未必是一件坏事,以他的处境,实在不宜久持。其时南唐许多旧臣包括他的弟弟,都在宋朝任职,只有他被囚居,身边只得小周后。而小周后已经被迫纡尊降贵,时常出去为宋太宗轻歌起舞,这种身份变迁,她心情当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回来之后常常与李后主吵架,吵完后又抱着痛哭流泪。擦干眼泪后,还是任由人摆布,这种没有希望不知尽头的日子,怎能使人不惶惶然终日?


一杯毒酒,解脱了李煜所有的痛苦悔恨,他的人生从此谢幕,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他是安详的吧,与其终日以泪洗面,倒不如继续做梦,永远留在旧日的美好里,醒着太痛苦了。


虽然他的这一生,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作者简介:林慕言,原为IT从业员,现任全职妈妈。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热爱写作,一直比较喜欢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