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诗刊】No.90580期B版||齐耶鲁耶 王世茹

 北上广文学 2020-08-30
shanghaipoemliterature
上海诗刊

欢迎阅读


《广州文苑》、《上海文苑》、《北京诗词》、《广州诗刊》、《上海诗刊》属于共同平台!欢迎您的阅读!


齐耶鲁耶
王世茹

 

山东号称齐鲁大地早在春秋时期齐、鲁是两个国家,分别地处山东的北边与南边,以泰山为界相比邻。虽然是同时受封,论起国力和所控制区域,齐国比鲁国强大。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整个春秋时期,齐国都是一强国,即使战国后期秦国崛起之后,齐国依然是东方强大、富裕的大国,而鲁国到了战国时期,控制区域只剩下曲阜附近的地方了。当战国七雄争霸天下之下时,鲁国已经不在七雄之列,并且早于齐国灭亡。三千年后,山东地域被称为齐鲁大地,而且,按照各省的简称,山东不是“齐”,而是“鲁”。一辆辆标有“鲁”字头的汽车风驰电掣般驶在高速公路上,成为流动的名片。人们不禁要问,同为山东之疆土,鲁国消失了那么久,怎么能以“鲁”字代表山东,鲁的历史地位究竟有多重要?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三。
一,分封之初有远近。
周王朝享国约8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
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有五霸,战国时有七雄。为了维护统治,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按照、子、男五等为列国诸侯,不及五等者为附庸。53个姬姓子孙被分封,被分封的诸侯在所在地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这就是“封建”一词的由来。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诸侯再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贵族统治阶层森严的等级。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鲁国著有编年史《春秋》,后人用春秋来泛指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这个时期,这是周朝的文化鼎盛时期。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发生在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事,后人称这一时间为战国,战国是周朝混战时期。    西周后期,国王昏庸,烽火戏诸侯,与犬戎一战亡国。周平王迁都,东周开始,周朝王室开始衰微,诸侯争霸,史称春秋时期”。
鲁国是周王室血脉而齐王室是姜氏家族只算封疆大臣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吕尚(姜子牙)于齐,由于国君为姜姓,故又称姜齐,后因田和称王,其国又称田齐。鲁国在周朝时期被封的爵位是侯爵,它是周武王封给自己的弟弟周公旦的封地是山东境内最好的一块黄土地,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后伯禽所建,国都在曲阜封给姜子牙的则是山地沼泽地不毛之地,因为那些破地不好测量,面积比鲁国大很多,齐国的都城被封在营丘,后来姜太公迁至临淄。
二,礼制之下有高低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武王去世,周公旦代理王主持朝政,自己没有到曲阜赴任,就让他的长子伯禽做了鲁国第一任国君。伯禽严格执行周朝礼仪,从不欺侮周围小国,百姓严守礼仪,所以鲁国在春秋之前面积都没有扩大。
周天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这是在根绝了殷商文明的核心巫觋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是周王朝钦定的器物分配制度用于管理国家礼乐文化使中国古代各区域的文化开始了大融合与大统一礼乐文明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礼乐文化思潮的兴起使社会发生变革,经过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争鸣和解释,进一步确立了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伯禽坚持周礼治国,在46年,国的政治经济都现新局面。成为周王朝控制下的一个重要邦国。写春秋历史语》周语”之后就是“鲁语第二位。可见鲁国最重要
三.以文化人出圣贤
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早年过着清贫的生活,曾任鲁国大司寇,摄相事而步入仕途,出仕修经,周游列国13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走了,孟子来了,他主张仁政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时至今日,仍是人们学习的经典之著。孔林、孔庙、孔林成为曲阜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名片。
齐、鲁尽管在不同的时期都各个向前发展,在几百年间,两国之间唇齿相依,不曾为敌,这并不让人费解,因为分封之时武王便让他立下盟誓,子孙世代友好下去。齐国开疆拓土后,把鲁当抵御楚国屏障。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间纵横捭阖,齐国经历六国联伐,对鲁国已无力相助,最终鲁国被楚所灭,齐也并入秦的版图
    鲁桓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那么,强大的宗室鲁国是如何先于齐国,一步步衰亡的呢?
鲁国先后传25世,34位君主,历时873年。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最终被楚所灭。最早看出齐盛鲁衰趋势的人就是为他们分封疆土的周公。分封之初,各国都呈现百业待兴局面,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如何选用人才为国家效力,体现着国君的气度。
鲁国恪守周礼,奉行“尊尊而亲亲”,厚同性,薄异性。国因俗简礼举贤、尚功了一条和国不道路管仲、鲍叔牙、晏婴等不但被卿、,还执掌齐国的军政,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这样一来,本在同一起跑线上,齐国三步并作二步,大步向前,鲁国步伐则小得多,像龟兔赛跑一样,跑向终点的齐国回头时,再也找不到鲁国的踪影。
在国君世袭方面,鲁国还有一个迈不过去的障碍,这是加速鲁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鲁庄公逝去的两年之内,国君宝座上频繁更换,时局动荡不安,风雨飘摇,这一切都源自庆父。
庆父是鲁庄公之弟,鲁庄公未死之时就与兄嫂有奸情,鲁庄公一死,包藏祸心,在公子般初登国君之时,发动政变,并杀掉新国君般,让8岁的公子启继位,之后又杀掉启,自己上位。鲁庄公妻妾衰姜与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齐桓公见两个外甥般与启皆被庆父所杀,岂能再坐视不管,派大夫仲孙湫去鲁国了解情况,仲孙湫汇报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篡夺王位,其德行远不能胜任,举国愤怒,听说齐国要报复庆父,更是反抗声一片。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得到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公子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鲁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篡夺王位,其德行远不能胜任,举国愤怒,听说齐国要报复庆父,更是反抗声一片。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得到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公子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庆父见大势所趋,走投无路自杀,结束了不光彩的一生。
齐桓公还把宗女齐姜送给重耳为妻,日后被登上王位的晋文公重耳隆重迎娶回去,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的强者。在战国七雄角逐中,齐国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纳入版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齐,统一天下,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齐、鲁是两个诸侯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孟子、荀子为这一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齐鲁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齐鲁之邦是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活跃思维、张扬个性、崇倡创新、励精图治的人文思想理念是一种以修身、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造就了一大批光耀历史长河的圣贤人物并成为我们迄今仍为之自豪的民族雄魂。从先秦到三国,齐鲁大地先后涌现十二位圣贤,他们分别是法祖皋陶、圣帝虞舜、圣王姜子牙、圣相管仲、圣臣晏婴、文圣孔丘、兵圣孙武、科圣墨翟、艺圣鲁班、医圣扁鹊、学圣荀况、智圣诸葛亮。
齐鲁文化自成一体,基本精神表现在各个方面,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等。齐鲁诸子留下光辉的思想模范的行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民族的团结凝聚,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也成为我们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读其中的句子,每一句都闪光着时代的光芒。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学而不厌,敏以行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