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心培创建温州百年老店"叶同仁堂"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清康熙九年(1670),宁波慈溪郎中叶心培在温州行医卖药,以二千贯铜钱将邑人王某在西门外创办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的王同仁中草药铺项受过来,更名为叶同仁堂国药店,纵观创办历史已有334年之久。叶同仁经过叶氏家族子孙世代苦心经营,售药行医,诚信待人,生意兴旺,积累渐多后,逐渐扩大业务,制售丸散膏丹,因选料道地,精心炮制,加工考究,质量上乘,经营得法,到雍正二年(1724年)成为温州规模最大的一家药店。 原来的叶同仁五间砖墙店面,青石门台,门楣上高悬“真不二价”门大金字横额,两边挂黑底金字楹联,上联,修合虽无人见”,下联“童叟无欺”店堂陈设古朴典雅,庄严规模。300多年来,叶同仁特色经营,生意红火,闻名遐迩,为扩大业务,特在温州丈新街(今公安路)设药栈,深购远销,兼营批零,在温州、处州(丽水)十六县颇享盛誉。 叶同仁从创办到温州解放,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和民国诸朝代,为时284年,比北京同仁堂迟一年,比杭州胡庆余堂早209年。1956年,温州国药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三余堂、叶三宝堂、乾宁斋等著名国药号并入叶同仁药栈,公私合营成立温州国药联合制药厂,1965年又改立为温州中药厂,1995年,为适应改革放,温州中药厂发展为海鹤集团。


  温州市叶同仁堂,创始人叶心培,宁波慈溪呜鹤乡人,中年学医,行医卖药。清康熙初年,到了温州,结识了西门外大殿前一家中草药老板王某,王某晚年无力经营,清康熙九年(1670)、叶心培以20贯铜钱把王同仁中草药铺顶受过来,取名叶同仁堂,叶心培有了这家药铺后,售药兼医,生意兴旺,逐渐扩大业务,制售丸散膏丹,更新店容店貌。新建五开间砖墙店面,表石门台,门楣上悬着一块“真不二价”的门大金字横额,两边挂着黑底金字的对联,上上联“修合虽无人见”,下联“存心自有天知”,以招揽雇客。当时温州西门外系瓯江船民和处州十县来往客商荟集之处,加之叶心培的精心经营,从此叶同仁堂远近闻名。叶心培年老返回原籍慈溪,病故家乡。温州同仁堂遗给叶心培之妾萧氏母子经营。萧氏之子锡凤,不善经营,业务渐见衰落,将药店出顶原主王某之侄经营。后经叶锡凤异母姐的努力将店赎回,重整店业,不几年企业面貌大大改观。到了雍正二年(1724),成为温州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家药店。叶同仁堂子孙代代相传。从叶锡凤到曾孙叶青玉百余年时间内(1701—1839)是叶同仁堂业务发展最快、资金积累最多的黄金时代。此时期,叶同仁堂广采各地地道药材,自制各种名优丸药,如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妇科八珍丸、六味地黄丸等。同时在西门外日湖头设药栈、兼寓来往客商,烟酒招待,对常年客户以赊销优惠。还在上海元昌参号、宁波宝成药行等地派有常驻采购人员,以掌握市场行情,因此,叶同仁堂以贷源充足、选料地道、加工精细、货真价实的优势,独占了当时的温州中药市场。在此期间,叶氏为扩大祖业,先后从药店盈利中提款,在原籍慈溪购祭田3000余亩,建造叶氏宗祠崇敬堂(简称公堂),并规定公堂为叶同仁堂的最高决策机构。叶青玉病逝,叶同仁堂店务由叶蔷渠主持,店内大权由公堂直接掌管。重要人员的调动由公堂决定,坐行(如派驻上诲元昌参号、宁波宝成药行的办货人员)也由公堂直接送派;买卖房产田地由公堂规定,钱由店方支付,田租、房租归公堂收取,药店自用的店屋也须付房租;财务规定三年结账,逐年分红,药店长期存款15万元,现款6万元,现款指定存入宁波的钱庄。如动用大笔现金办货,均须事先经公堂同意。

  光绪十一年(1885)叶同仁堂经理叶仰曾占用店款2000元,经公堂决议,追回店款,免去叶仰曾经理职务,另聘宁波人沈炳跃为经理,设立五公座(经理、副经理、账房、放账、批账)主持店内业务,并规定今后族内股东一律不得兼任经理。但由于店规不严,店股东和五公座互相勾结,自谋私利,不到3年,占用店款2万多银元,被公堂发觉,免去股东叶超曾、叶益生的职务,将经理沈炳跃、放账朱宝田开除出店,副经理姜筱亭留职扣薪抵偿,并出卖祭田500亩补补充店内资金。受此教训,公堂拟订了管理制度,简称店规(附后)。

  民国24年(1935)10月间,福安贩毒商串通船户将一批鸦片装进印有叶同仁堂牌印的药篓内,从福安运往温州,运至瑞安帆游被当地警察查获。受此牵连叶同仁堂共用去5000银元,加上上半年多没有很好经营元气大伤。民国30年至民国32年(1941—1943),物价飞涨,投机之风甚炽,市场极为混乱。当时新兴药号元昌、葆大等资金虽小,但富有冒险,常向敌伪控制区抢运药材,获利数倍。叶同仁堂经理沈载均胆小谨慎不敢冒险,以致出多进少,存货卖空,换回一捆捆不断贬值的法币,而五公座们则乘机营私,大搞店中之店,从事囤积居奇,加之国民党的苛捐杂税,致使经理沈载均束手无策,只得辞职而去。后虽经几位经理努力,均无力重振旗鼓,至温州解放前夕,叶同仁堂处境甚为艰难,公堂为维持药店经营,卖田3000亩增添资金,并派公堂主要人物叶梅书到温州整顿店务,提用店内学徒出身的孙祥瑞为经理,提拔五公座内较懦弱的金湘为经理,再派股东叶谦生担任店栈监督,以便于公堂控制。

叶同仁堂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有职工25人,资金97895元。

叶同仁堂店规编辑

1、外聘经理必须人品诚实,没有(指鸦片)酒嗜好。

2、经理只能雇用一般普通职工,“五公座”重要耻务由“公堂”决议直接派用,特别是会计须有信誉可靠的保家。

3、股东不得任店职或兼职。

4、股东及家属如有私事来温,店里只留一宿三餐,不准长时间住在店里。

5、严禁股东勾通经理、会计私借店款。

6、店、栈每日早晨六时开门,晚上十时打烊落锁,锁匙交给经理保管,任何人不得夜半开门。

7、客籍职工除规定假期外,不得在外过夜。如违,一次警告,两次开除出店。

8、店内任何人,任何时候不准聚财。

9、本地职工每月给假期五天,夜果回家过宿要扣半天工资。

10、职工如有衣服等物带家,必须在门口自行检查。

同仁堂纪功碑编辑

  东瓯西关外有叶同仁药肆也,相衍几二百年矣。肆主人叶君孟贤详具事实,遗书于余。余受而读之,及知其蟠根错节,巍然留贻于今日者,自创始以来,几经周折,几费经营,名人辈出,勉力扶持,两有此光大事业也。孟贤君之言曰:予高祖心培公富有货殖才,秉济世之心,惨淡经营,垂二十年。渡瓯而创兹药肆。曾祖锡凤公,力绍箕裘,鸿规大启。旋因经理王某,瓯产也,肆厥鲸吞,侵蚀巨万,店势危如累卵;行一、有孚雨公控官追捕,艰苦备案,竭虑殚精,赖以不坠。坮长发军来扰瓯城,西关外蹂躏 首及,店付劫灰。从父青玉公叹日:是岂不足中兴耶?力图恢复,军迢,就原址重张旗鼓。我胞兄蔷渠公效一臂之肋,扩允营业,且设支栈于大新街,以应同业之拆兑。无何,军复扰店栈,悉付一炬。尔时青玉公已老,重兴之举,蔷渠公独任甚艰。惟两遭兵灾。资斧大伤,贵贵萧条、营运减色。又百废待举,竭劂扭将,其难有倍于青玉公者。蔷渠公亦惟失慎矢公,数十年如一日,失业因而大振。除遵例分彩外,公积充轫,前此未之有也。房内子姓得以安居乐业者,饮水思源,盖自心培公辈启鸿图,继长增高者锡凤公,若行一、有孚两公,劳神讼牍,转危为安;青玉公创议中兴,光复旧物,后先媲美,询垂不朽之功。而绳武贻谋,蔷渠公尤足为一堂矜式。孟贤忝为本支长,老期倦勤,无裨前徽。恐先人缔造继述、维持恢复之妮辛,随时代以俱湮,上无以迪前哲光,下无以发后来之绪,欲序其颠未,勒石以昭示来兹。爱于崇敬堂中,既东瓯本栈。各建一碑,后之居者、行者得并观览而诫勉焉!余绎其言,有之知君之用意,不仅族劳已也。欢喜赞叹,此笔西为之记。

中华民国五年(1916)厦正丙辰九月

勾章王和之谨


叶同仁堂与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与温州“叶同仁”的前身——“叶同仁堂”都是康熙年间创立的老药铺,至今均有三百多年历史。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历经八代皇帝,造就了同仁堂在制药过程中、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中国驰名商标。

  而据史料记载,温州叶同仁堂药栈于清康熙9年(公元1670年)创立,在浙南闽北一带颇有名气,曾入选“中华百年老药铺”行列。1956年,该药栈经公私合营改为温州国药联合制药厂,从此不再使用“叶同仁堂”名称。1965年改名为温州制药厂。2002年,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叶同仁”商标。但由于考虑到“堂”是对店的别称,故企业名称“叶同仁”后仍延用了“堂”字。

  事实上,温州叶同仁与北京同仁堂多年前就有过一段彼此欣赏的合作。2002年北京同仁堂南洋药业公司就在温州人民东路“叶同仁堂”药城开设了参耸补品专柜,获得了良好的收益。2003年12月北京同仁堂撤出专柜,随后在2004年8月北京“同仁堂”以商标侵权为由将温州“叶同仁堂”告上法庭,巨额索赔5000万元。双方由此产生了一场震惊南北的侵权官司。

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温州“叶同仁堂”的招牌去掉“堂”字。2005年4月初,温州“叶同仁堂”已完成系列变更手续,6月27日,“叶同仁堂”药城的招牌也悄然换成“叶同仁”,在温州存在了300多年的“叶同仁堂”从此正式成为“叶同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