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长周田村叶氏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周田村集秋长镇“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侨乡文化于一村,是叶亚来故居、叶挺故居、廖似光故居所在地,革命的村庄,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到无产阶级革命先后涌现出六位将军,无产阶级革命烈士有四十多位。屹立在周田村的叶挺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构成经典的滨海红色旅游景区。2014年5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周田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称号。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历史沿革

  清朝前期属秋溪约,称周田村。清朝后期至民国属沙坑乡或周田乡,大革命时期属秋溪乡(惠阳县国民政府仍称它为沙坑乡至1949年),解放初期属秋溪乡,人民公社时期属秋长公社,称周田大队。改革开放后属秋长区秋西乡,称周田村,1988年属秋长镇,称周田管理区,1998年12月改称周田村民委员会。2006年属秋长街道,称周田村民委员会。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叶氏建村

  周田村村名是秋长镇沿用历史最悠久的行政村。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惊蛰日,一支原居兴宁合水溪唇村以及黄陂镇叶氏族人六十余人,在叶特茂主持下拜祭告慰先祖后启程南迁归善县,由水路迁徙到达此地,并种下榕树一棵以象征叶氏南迁,叶落生根定居于此。在叶氏到达之前,此地人烟稀少,为了发展叶氏人口,叶特茂叶特盛兄弟将该村定名为“周田”村,取字形字义“向外发展,人口增加”之意。兄弟分家后,叶特茂的一家进入黄竹坜定居,叶特盛的一家留居周田村,其余几户进入官山村定居。在周田村生活十多年后,叶特盛于公元1676年兴建大型客家围屋一座,今称周田老屋,是一座三门九天十八井的四角楼围屋,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并以叶氏“南阳堂”为堂号。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功名成就

  周田老屋建成后,特盛后裔人才辈出 ,叶希恒和叶芳公分别在乾隆43年和44年中举,均官授七品。叶芳公长子叶光谋封八品道库大使,三子叶光谟诰赠五品奉直大夫;叶光谟六子叶登霆更是官至五品奉直大夫。三代人的官场亨通使周田叶氏显赫一方,朝廷授予用来彰显荣耀的功名碑就树立在大屋两侧,成为周田老屋的光荣标志。

  叶特盛玄孙叶成发于道光5年(1825年)兴建周田会水楼,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会水楼旺盛时期曾经居住二百多人。

  叶成发之孙叶沛林于1884年在会水楼旁边建造一幢规模较小的客家围屋,1896年叶挺就出生于此屋,叶挺参加革命后于1938年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为革命牺牲后获得共和国政府高度评价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叶挺长子叶正大于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此屋今成叶挺故居,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周田文化:客家围屋

  周田村方圆十里内聚集着20多栋客家围屋,位于该村的有周田老屋、会新楼、瑞狮楼、会源楼、会水楼、碧滟楼、叶挺故居、育英楼等,其中碧滟楼是叶亚来故居。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周田文化:华侨文化

  周田村有二百年华侨文化史。沙坑叶氏早在十九世纪初叶就有人远离家乡奔赴南洋马来西亚谋生。1854年周田村青年人叶亚来跟从同乡一起远离家乡去到马来西亚谋生。叶亚来参加矿场劳动,表现积极,很快赢得矿场主管信任,让他管理矿业表现出色,1861年,24岁的叶亚来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1869年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协助管理吉隆坡,成为吉隆坡甲必丹,也被称为“吉隆坡王”,是吉隆坡开埠功臣。至今,吉隆坡仍保留“叶亚来街”及他的塑像。

  华侨是建设家乡的外援力量,叶亚来和叶迈帆等马来西亚华侨致富后不忘桑梓,曾经出资重修扩建挺秀书院,为挺秀书院的人才辈出打下牢靠的物质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周田村大多数人都在挺秀书院读过书。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周田文化:叶挺纪念园

  2011年9月10日,叶挺将军诞辰115周年之际,建于周田村的叶挺纪念园正式开园,是一座完整展示叶挺将军生平事迹的纪念园,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纪念园于2006年启动建设,核心区占地面积300亩,由叶挺故居、腾云学堂、练武堂、育英楼、会水楼等历史建筑和叶挺纪念馆、铜像广场、牌坊、千年古樟、龟山、心湖等组成,绿树成荫。在叶挺纪念馆中,有很翔实的史料,利用高科技以声光电、幻影成像,还原成一个逼真的画面,再现叶挺战斗的一生。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周田文化:古树公园

  周田村2006年度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有苍劲挺拔的古樟树、古榕树,广场、凉亭等休闲设施,古树公园占地面积80多亩。公园内最古老的古树树龄达600年,树龄达300年以上的古樟树有10株,50年以上的台湾相思树有25株。其中有一棵古树被雷劈过多次,公园内每棵古树都有过“受伤”的经历,每次村民都会在树“受伤”后修剪树枝,“包扎伤口”。古树公园是周田村自己人建成的,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周田文化:风土民情

  周田村是客家人聚居区,村民以叶姓占大多数,还有廖、吴等姓氏,先祖都来自中原,村民基本保持中原盛唐时期的风俗习惯。客家先人经过长时间多次迁徙以及入乡随俗、社会进步等原因,生活习俗也随之革新变化。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周田二圣宫祈福活动

  “周田二圣宫祈福活动”是该村传统民俗活动,200多年来,名动周边,流传至今。其基本内容有:朝拜、祈福、围龙、摘柏、吃长寿饭等。每年春秋两季(农历正月二十八和十月十五)都举办大型的祈福活动,其中又以春季的祈福活动最为隆重。每十年举行一次大型醮会,处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海内外亲朋云集,呈现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景象。

  在祈福活动中,村民先在二圣宫拜祭炎帝和关帝。祭拜“关帝”是祈求保一方平安、国泰民安;神农氏“炎帝”是种“五谷”的始祖,祭拜“炎帝”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完毕后,紧接着是围龙舞会,参加者须穿过“麒麟瑞兽”的下摆,寓意挡灾避凶、迎接好运。祈福活动的最后部分是吃“长寿饭”,将过往的恩怨、误解在宴席上化解。

弘扬家族文化
传承国学精华
 
祭  祀

  周田村民过春节在除夕以及年初二的早上要到祠堂拜祖上香。惊蛰日举行一年一度的集体春祭拜祖扫墓活动,届时全宗叶氏后人都到开基祖坟前祭拜,接着拜二世祖、各分支叶氏拜各自的三世祖,稍后几天再拜各自的四世祖,取消原清明节拜祭活动。五世祖以后由各自小集体或各家各户在农历八月或九月拜祭。



温馨提示:长按或扫描上图中的二维码进入。
弘扬叶氏文化·展示叶氏风采·传承国学精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