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 侯官县宋进士叶仪凤及其子叶珪(漳浦县丞)考证,叶氏最早入闽时间在“永嘉之乱”,西晋永嘉二年(308),但何人入闽无从考证。现对省内叶氏较有影响的简列如下: 1、建州(富沙)叶。富沙(建州)叶氏始祖叶灏于唐武德四年(621)任建州刺史,次年举家由金陵(今南京)定居建安(今建瓯市)。 2、仙游古濑叶。唐元和九年(814),叶清由浙东丽水饬戎入闽,初任都尉,后徙 居仙游县归德乡清泉里北岩山下(今度尾),其玄孙叶与任仙游主簿为避黄巢战乱,于唐广明元年(880)隐居万善里古濑村(今大济乡),是古濑叶氏开基始祖。 3、同安佛岭叶。唐龙纪元年(889),朝散郎叶洙由江西吉安泰和县射坪乡随王审之 兄弟入闽,官拜唐三学士。卜居同安佛子岗岭下,被尊为佛岭叶氏开基始祖。 4、政和叶。据《政和县志》及周宁《端源叶氏族谱》载:唐文宗(827-840)时,许荆华十世孙许成,官授殿前中丞。许成有两子,兄弟同仕于唐宣宗,同掌皇粮国库钱钞。唐大宗十年(856),遭谗受贬退隐江南,直至今政和。途中决定,兄德猷(延一,讳文郁,生于827年)依母姓叶,弟德勋(延二)仍继许姓。弟择居今澄源的上洋村;兄择居今镇前的际头村,成为闽东北部分叶氏的始祖。 参考浙江《松阳叶氏宗谱》及寿宁县叶姓各大宗支族谱,简列叶姓远祖世系。 第一世 叶氏始祖沈诸梁,字子高,沈尹戌之子。楚惠王时兼任令尹、司马,以封地为姓。 第廿二世 望,字世贤,有宏才异藻,嫉时多谄佞,弃官不仕。汉献帝建安二年(197)丁丑,渡江避乱丹阳句容,横舟钓于江浦,时号横舟逸人。2006年,在松阳卯山东角垄村发现叶望及夫人墓葬,并出土“建安(196-220)昭宝叶”纪年铭文的古墓砖,尊叶望为江南叶氏始祖。 第廿七世 俭,字政荣,号仲廉,授晋折冲将军、散骑常侍,为括苍太守。于晋建武元年(317)择居卯山之阳,即今松阳县古市镇。 第四十二世 国重,字邦希、号雅镇,精易,隐德不仕,卒谥有道先生。 第四十三世 慧明,字贤保,号德昭。通诸书,邃于老经,志耽盘隐,无求于世,道法闻于朝野。诰封歙州刺史,赠银青光禄大夫。 第四十四世 法善,又道元,号太素,慧明之长子。自幼道法闻于天下,受唐明皇知遇,其护国济民之功,不可备述。封鸿胪卿、越国公,赠见素真人、护国天师,卒于唐开元八年(720),寿107岁。唐明皇赠诗:“清溪高逸人何识,平地升天鹤一只。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点周易。” 道感,字扶委,号太和,慧明之次子,大理寺正卿。娶琅琊王氏,生玄瓘、玄胜、玄尚等三子。玄瓘,字形孟。传立通,通传延一、元亮、季亮,延一传生与彦,生传焕然,然传备,备传彪、道、笾。宋名臣清臣、光禄寺卿元辅、左丞梦得、广东迁祖大经等均系彪派下,鳌阳文山叶氏为清臣派下。玄尚,字仲容,法善天师度为圣贞观道士。 以叶公第四十二世孙国重为共祖,一一详列寿宁叶姓各宗支如下: 1、北浦系 北浦叶氏,早期称西溪叶氏、北溪叶氏,今也有称犀溪叶氏。南宋祥兴元年(1278),国重第27世孙百念一,从浙江泰顺县黄连山迁入西溪潘家凹(今犀溪乡犀溪村辖)肇基。该支是寿宁叶姓繁衍人数较多,繁衍29世,人数(含外迁)达一万多人。后裔分布本县11个乡镇,主要有犀溪乡;南阳镇大部分村;大安乡半岭、判地、外楼;坑底乡前洋、李家洋;竹管垅乡坑底林;清源乡龟洋岔、傍洋、际头仔、岭头洋;风阳乡半岭、茶坪;斜滩镇斜滩、王坑;托溪乡法岭、坑源底、溪底:鳌阳镇等处。散迁省内外三十多个县市;百余人定居海外。 2、文山系 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邑廪生林光璞撰《修谱序》记载:“夫文山即今半月山也”。文山叶氏,迁入城内比月山叶氏早,村居及祠堂又在其前,故又有称鳌阳前叶。文山叶氏原宗祠建在街头,还有别称街头叶。明宣德年间,国重第37世孙义五(1378-1424),携子敷十一(讳思拱)由浙江云和规溪徙迁杨梅村(今鳌阳),繁衍22世。文山二世祖敷十一两次献地建县治,其派下五房在升学及仕宦较多。派下分迁本县有:坑底乡龙井、地洋、山前、上东、归洋、坑底、小东;大安乡官田场、西宅、伏际、黄潭底、溪潭、交溪、榅坪、大熟;斜滩镇后井、长洋;斜滩镇北斗洋;芹洋乡铁炉坪、下坪碓等地。迁往迁往省内有:周宁县;福鼎城关、白琳;福安下白石湖头;蕉城区;霞浦县;福鼎县等。省内外有:松溪县茶坪山湾里;浙江庆元山坑、景宁、泰顺城关及岭北等。 3、月山系 月山叶氏,原称杨梅村腰叶氏,尊寿九为始祖。寿九为国重第22世孙,碧渊第17世孙。寿九祖父叶顶从政和梧桐前村迁居丹溪桥张坑(今芹阳乡张坑),而寿九在宋末元初迁往政和杨梅村腰(今鳌阳镇锁厂新村)。寿九五世孙益四迁居龙头塆底塆(城西,今飞凤新村),其子全五又由底塆迁居外塆。明景泰六年(1455),十世隆七由龙头湾迁居后墩村,隆九由龙头塆迁居旁边的蟾溪月山下。由于隆九支分半月山下,比鳌阳文山叶氏迁入城内时间晚,再者居其村后、祠堂也在后,故又称隆九支派称鳌阳后叶,今其宗祠为杨梅村腰叶氏的统宗之祠。后裔分布本县有鳌阳后墩、六六溪、岗后;芹洋乡广地、牛替;平溪乡东溪;芹洋乡九岭溪;斜滩镇山岭、下东溪、王溪;凤阳乡彭泥洋;坑底乡林山;南阳镇山枣坑;大安乡后西溪、竹毛洋、溪墘;竹管垅乡李家洋、花眉墩;武曲镇塘西等村。本支叶氏在明代陆续外迁异地较多,除景宁县沙湾、庆元县江根等村外,其余尚未联系上。 4、小地系叶氏 景宁县小地叶氏始祖远望从景宁炉源分迁而来,系碧渊第19世孙。据民国19年(1930)《景宁朝川(小地)叶氏宗谱》记载,碧渊为国重的四子。明朝,小地第3世孙六四由浙江景宁巨川上村半岭徙居杨梅村,居数载又迁往杨柳树(今清源乡杨柳㗬村),派分凤阳乡基德、斜滩山田。小地第4世孙唐四由小地徙居庆元岱根门,被尊为贤良叶氏始祖,派衍九岭官路洋村、鳌阳镇、托溪乡黄南洲村。小地系第5世孙辛七从小地肇基庆元荷地桃坑村,派衍鳌阳镇、斜滩镇溪头洋村、蒲洋村,平溪乡东溪村,托溪乡大黍、缈洋、圈石、溪底、山口等村。小地系第8世孙伯俨从小地迁小西溪下马庄(今大安乡前西溪村),居住未满三年,转迁杨梅村(今鳌阳),裔派分迁坑底浩溪村、大安乡亭溪村、芹阳乡上修竹、鳌阳镇后村等地。 5、石梯系 国重第25世孙小十一从青田十三都鱼漈口迁居景宁五都石梯,石梯第10世孙永维迁居石梯坑下。清康熙年间,石梯叶第17世孙可聘从坑下迁入鳌阳十一都坑底为始祖。石梯叶第18世孙春兰从坑下迁入坑底后坑为始祖。清乾隆年间,石梯叶第19世孙茂全从石梯下村迁寿邑上地为始祖,茂全第4子挺增迁居坑底半岭洋。清同治年间,石梯系第21世孙邦应从石梯半溪迁居浩溪。 6、政和系 唐大宗时期,许德猷(延一,讳文郁)依母姓叶,择居政和。其后裔徙迁寿宁有:宋开禧二年(1206)叶二迁徙下屏峰,派衍芹阳茗坑等地;清朝,从周宁际会迁入有武曲镇桦垅村、平溪乡大场、湖潭村;清嘉庆年间,从屏南县棠口乡贵溪迁入南阳镇下宅村。 7、其它系 碧渊第9世孙苍鉴从松阳卯山迁居龙泉瑞竹洋肇基,居12世元六于元至元二年(1265)迁居庆元半山。半山第18世孙从寿、从明、从球、从松等堂兄弟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从半山迁居李长坑(今平溪长溪村)。居数十载分迁岭兜村、上岭谏及芹阳后正坑、牛替等村。还有小部分从周宁县纯池、政和县镇前等地迁入。 二OO七年公安部户籍人口统计分析显示,叶姓人口位列我国姓氏第43位。全世界有叶氏人口6500多万。寿宁叶氏占人口比例位居第六,全省叶姓位居第四,闽东叶姓寿宁人口最多位居第一。寿宁百家姓叶氏姓氏居第二位。 寿宁叶姓按户数人口统计有5万多人,除妻、媳、婿、甥,实有人口3万余人,居全县第二位。主要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150个自然村。 寿宁县叶姓人口分布情况表 乡镇2007年7月人数主 要 聚 居 村 鳌 阳5358蟾溪、大同、安章、横埕、后垱、六六溪、后村、白鹇墓、梅溪、鳌东、北凤、升平 犀 溪4726犀溪、仙锋、翁坑、渡家洋、郑家坑、缪家洋、富家庄、西浦、甲厝、岭头、岭头洋、际坑、路口桥、外山、武溪 大 安3959半岭、亭溪、溪墘、大安、伏际、后西溪、大熟、泮洋、榅坪、判地、溪墘、外楼、西宅、溪潭、交溪、竹梅洋、炭山、红场、黄潭底 坑 底3224坑底、龙井、山前、李家洋、林山、浩溪、当归洋、上东、前洋、地头、司前、小东、半岭洋、后坑、上村、地洋、村头、东山楼、芎坑 南 阳2150南阳、含溪、官洋、后坪、后山、下宅、上房、山枣坑、铁场、东吉洋、花岭、帽底、洋边、浿头 斜 滩2106王坑、山岭、王溪、外洋、厝基、下东溪、炉坑、蒲洋、香菇山、山田、王竹垅、后井、渡船头 托 溪1719大黍、下牛楼、山口、阔丘、竹洋、圈石、缈洋、坑源底、黄南洲、栋洋 清 源1498杨柳㗬、后洋、双溪、阳尾、龟洋岔、际头仔、岭头洋、西溪仔、清源坑底 竹管垅1358坑底林、李家洋、花眉墩、桥仔头、山枣坑、乾山后、芹菜洋、傍洋 芹 洋1303茗坑、九岭溪、牛替、官路洋、铁炉坪、山头、下坪碓、后井坑、广地、野坑 武 曲1178桦垅、武曲、西塘、塘西、大韩、坑底、甲峰 平 溪741东溪、大场、东山头、岭兜、长洋、湖潭、南溪 长溪 凤 阳623彭泥洋、基德、半岭、茶坪、官田 下 党86下屏峰 合计30029人共计150个自然村第三节 谱牒 昭穆 以下仅罗列较大宗支或独立支系的叶氏谱牒,分支谱较多恕不累述。 《北浦叶氏族谱》 明正德五年(1520)由淳四、淳十四主修;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云台续修;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源泉与望斋三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傅庆云四修;五十七年(1792)张鹤溪(洋边人)五修;道光十七年(1837)由董晋庭(泰顺人)六修。至光绪季年,分房修纂,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1900-1906)由曾呈琨(泰顺人)、陈福畴(锡九,景宁鹤溪人)七修;民国33-35年(1944-1946)曾权(泰顺人)、吴鸿图(坑底人)八修;1984年九修。 昭穆:百千小大 六和容杰 利(恩) 淳(贞\福) 灌(权) 忠(敬\国\仕) 温(恭\聘\良\贡\厚) 诚(璋)秀(济) 琨(珣\琛\瑨\珫\有\珂) 尚维世(林)钟(绍\枝) 肇(从\方\春\孝) 若(步\贞\国\光\义) 大(承)家(在\祖\振\作\申) 兴(培\于\华\长) 崇(树\其\富\贵) 圣(功\仰\乾\坤) 道(心\微\精\一) 永(乐\瑞\平\泰) 敦(仁\怀\亲\爱) 典(章\隆\百\代) 常(伦\孝\友\慈) 肃(端\守\义\礼) 雍(容\裕\后\昆) 宗(生\凤\冈\上) 族(茂\螽\阜\中) 泽(膏\垂\黎\庶) 广(种\蓝\田\玉) 流(川\江\河\汉) 香(名\振\乡\邦) 《坑底林叶氏宗谱》 1952年由王守璋(花岭人)首修。1983年重修,木刻版。昭穆同北浦支。 《月山叶氏宗谱》 明万历丙申年(1596)陈联芳(青田人)首修;明崇祯十六年(1643)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第22世孙万益三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由叶载岳(泰顺人)五修。 《月山龙邱始祖隆七公迁后段祠支谱》 民国辛巳年(1941)由胡效麟修(庆元东隅人)编修。 《月山隆九公支谱》 民国35年(1946)由曾权(泰顺人)编修;1986年由张炯(南阳龟岭人)与叶生辉(鳌阳人)同编。 以上三支月山昭穆均为:寿政添长 益全佑(孙)贵 玉隆伯增(宋\仁) 文(义)礼应长(一) 呈(万)继(如\震)朝(廷)钟(尚) 从敬昭宣 诞(旦)生贤哲 储用通方 登兴最起 美盛时彰…… 《林山叶氏支谱》 清乾隆五年(1740)胡仲伯(松源人)首修;清道光三年(1823)由叶廷选(松源人)重修;清光绪季年三修;1962年由吴宗传四修;1996年由杨光辉与毛日荣(庆元人)五修。 昭穆:士上振朝学 从克承选 诞生贤哲 储用通方 登兴最起 美盛时彰…… 《文山叶氏宗谱》 明嘉靖年间,叶时鸣前往云和规溪会谱采辑;叶朝奏、叶从大再修;清顺、康熙年间,叶懋楠三修;清康熙六年(1667),进士叶有挺(北浦人)作序,叶其荀四修;清雍正辛亥(1731)五修;清乾隆六十年(1795)由林光璞六修;清道光甲午(1834)由王杰山(泰顺人)七修;2009年由叶允斌主修。 昭穆:文应秉祖 时朝从(鸣)懋(绍) 万(其\一)自师修 齐(振)圣广渊 明允笃(竹)诚 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 《大黍南阳郡谱牒》 村头祠: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叶芝兰(景宁朝地人)首修;清道光八年(1828)由叶超林(松源横江人)重修;清同治元年(1862)由陈洛川(景宁鹤溪库川人)三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胡凤仪(庆元香山人)四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胡成邑(庆元香山人)五修。其中《仁房房谱》在民国十二年(1923)由王祖庚(泰顺罗阳人)首修。旁洋祠: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叶芝兰(景宁朝地人)首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由陈天球(颖水人)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由吴之蕃(庆元柘川人)与叶蔚然(景宁小地人)三修;民国六年(1917)由夏承虞(托溪际头人)四修;1983年由吴道琴(庆元江根人)与胡睦栋(庆元竹坪人)。 昭穆:旁洋祠行第为:春可应起 发秀长新 得作邦家 昌绍盛振 勋名孔孟 学从礼锡 子智效成。村头祠行第为:春可应起 发秀长茂 永登邦家 昌根培枝 挺瑞有成 正大光明 学宗孔孟 乾元亨利……。 《黄南洲叶氏宗谱》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叶象金(庆元贤良人)首修;清同治五年(1866)由范传诚(松源人)重修;清宣统三年(1911)由夏承虞(托溪际头人)三修;1991年由叶一舟(鳌阳人)四修。 昭穆:伯方上元 作应瑞开 文明从善 守正克全 良士…… 《亭下溪叶氏宗谱》 明万历己丑由六世孙叶新业首修;清康熙十六年(1677)七世孙景淑重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叶芝兰(景宁人)三修;清道光戊子年(1828)由叶荣彩(小地人)四修;清宣统元年(1909)由许元璧(历农,泰顺人)五修;1980年管宜杨(庆元竹坪人)六修。 昭穆:伯福思得 政邦应兆 愈大世发(林) 其祥绍(文)孚 荣茂守(承)祖 培昌克念 作圣启建 洪通…… 《杨柳树叶氏宗谱》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由吴廷模重修;清同治三年(1864)由叶世淼(泰顺县罗阳人)三修;民国36年(1947)由胡效麟(庆元东乡人)四修;1985年由柳亦阳(角林人)与金献箴(大安人)五修(不含基德支)。 昭穆:贤仲福 志文尚良 鸣春长元 居仁由义 正大光明 履盛思顺 玉润金声……。 基德支昭穆:仲俊仁尚良 以春崇秉 居仁由义 正大光明 宏开圣学 玉振金声。 杨梅分系:伯福思得 政(志)邦(新)应(景)兆 愈(天)大(觐)世发(林) 其祥绍(文)孚 荣茂守(承)祖 培昌克(学)念(富) 作(盛)圣(章)启(家)建(和) 洪(义)通(长) ……。 《坑底叶氏宗谱》 清嘉庆十六年(1811)由叶梁(松源人)首修;清同治己酉(1869)重修;清宣统元年(1909)由陈福畴(景宁鹤溪人)三修;民国38年(1949)由叶润春四修;1984年五修。 坑底昭穆:可春茂挺 邦方为则 发允启兆 德克宁泽 世先于敏……。 石梯昭穆:小念三六 崇盛南通 日永玉以 良文尚守 可春茂挺……。 《龙井叶氏宗谱》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林光璞首修;清咸丰辛酉年(1861)由叶钟玙(北浦人)继修;民国6年(1917)由林鸿波(武曲梅洋人)三修;1963年由王敏贤(浙东岭峰人)四修。 昭穆:同文山支系。 《浩溪头叶氏宗谱》 明万历己丑由六世孙叶新业首修;清康熙十六年(1677)七世孙景淑重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叶芝兰(景宁人)三修;清道光乙酉年(1825)由叶荣彩(小地人)四修;清同治八年(1869)由叶蔚然(坑底人)五修;民国33年(1944)王敏贤(庆元人)六修;1993年由管宜杨(庆元竹坪人)七修。 昭穆:伯福思得 志新景兆 愈(天)大(光)世(长)发(林) 其祥文孚 荣茂承祖 培昌学富 盛章家和 义…… 《山前叶氏宗谱》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许元璧(泰顺人)首修,内容合并《竹下支谱》;1983年由柳亦阳(鳌阳)再修。 昭穆:同文山支系。 《大场叶氏宗谱》 民国13年(1924)由叶太邱(周宁人)首修;1985年由魏圣冬(周宁礼门洋头人)重修。 昭穆:新鸿登光 常作承世 德建章宏 宗清华乐……。 《茗坑叶氏支谱》 明隆庆二年(1568)由叶伯三首修;清乾隆丙寅(1746)叶润春(庆元人)重修;清光绪己亥(1899)三修;1988年由张良(渔阳人)与吴谦(岱阳人)四修。 昭穆:甲子瑞昌 晋春雄和 伯袍盈春 恭(高)宽(永)信(天)敏(开)惠(林) 仁(为)道(碧)自(美)克(德)全 承先尊祖德 继志敬宗功…… 《官路洋叶氏宗谱》 清乾隆年间由黄琼首修;清同治三年(1864)由吴光酉(托溪圈石人)重修;民国34年(1945)由胡效麟(庆元东乡人)三修;1998年由叶一舟(鳌阳人)四修。 昭穆:华元作应 肇起佳新 永立周公 忠必发达 孝自兴隆……。 《牛替叶氏支谱》 清乾隆丙寅(1746)叶润春(庆元人)首修、清乾隆庚戌(1790)重修、民国6年(1917)叶润滋(犀溪人)三修、1987年柳亦阳(鳌阳人)四修。 《山岭氏支谱》 1986年由柳亦阳(鳌阳人)修编。 《上修竹叶氏宗谱》支:民国33年(1944)王敏贤(庆元人)首修;1993年由裴敬(龙游灵山人)重修。 昭穆:同亭下溪支系。 《后正坑叶氏宗谱》 清同治十年(1871)由张廷梁(新安人)首修;1983年由叶伯庭、叶景珍(周宁端溪人)重修。 《桦垅叶氏宗谱》 1985年叶作棋(北浦人)编修; 昭穆:同大场支系。 《下屏峰叶氏宗谱》 清康熙辛亥年(1671)进士叶有挺(北浦人)撰《叶氏源流》;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叶维垣(北浦系)编修;民国16年(1927)由胡效麟(庆元东乡人)重修。 昭穆: 二武正(亨) 甲宗(子)盛志 泰兰锦卢 昊昭(策)韵益 祥芝有杨 超为公明 德士选朝 显达俊彦 绍远隆……。 桃坑昭穆:辛庆桂祥 文世乌仁 福云尚庭 春……。 桃坑叶鳌阳支昭穆:春可应起 发秀长新 德作邦家 昌……。 半岭洋昭穆:可春茂挺 邦方季元 林应有祥 瑞炳善德……。 嘉宅昭穆:奇祖宗兆 步大家兴 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 湖潭昭穆:景成清六 祥仁启如 芳天常作 承世德建……。
▼ 根 深 叶 茂 万 代 芳 !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