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玮玮:为孩子寻找“回家的希望”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叶玮玮

女,出生于安徽黄山,公益人。2006年,从河北工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来到北京。2011年10月,进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回家的希望”项目,开始专职从事公益事业,现为该项目负责人。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缘分,曾经险被人贩子拐走的叶玮玮,在5年前,最终选择放弃原本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加入了“回家的希望”公益项目。

叶玮玮说,“解救不是终点,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帮助孩子们重新融入家庭,为这些家庭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截至2015年12月,这个加起来也只有几名工作人员的公益项目组织,已经成功救助打拐被解救困难家庭180余名,发放善款280余万元。

为了围绕救助展开更多的工作,自2013年开始,叶玮玮和另一名同事一起,奔走于各家公益组织和机构,联合宝贝回家、联合国反拐机构民间项目等组织成立中国反拐公益联盟,并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策划推出了反拐题材儿童剧《回家的希望》及“宝贝守护计划”,希望通过提高家长与儿童的安全意识,实现“天下无拐”的心愿。

工作以外,叶玮玮说,留在北京已经是一种习惯,而唯一不太让自己满意的,就是“还没成家让爸妈操心了”。

3岁时差点被人贩子拐卖

我叫叶玮玮,安徽黄山人,我家离著名的风景名胜黄山只有1小时的车程。大概是因为家附近的旅游景点很多,从小爸妈就爱带着我到处旅游。

我之所以今天投入到“回家的希望”这个公益项目,冥冥之中,还有一点缘分。3岁那年的夏天,爸妈带我去杭州玩,当时在一个玩具店门口,我死活非要买一个小猪储钱罐,但被爸爸拒绝了,我就赖着不走,他们一气之下自己走了。很快,本想吓吓我的爸妈发现找不到我了,焦急的他们发动了不少人,在附近找了好几条街,才看到一个个子很高的男人,我正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跟着人家走呢。其实对于这件事我没有太多印象,但据爸妈说,他们当时都吓坏了,找到我以后妈妈抱着我大哭,爸爸则跑回去给我买了那个小猪储钱罐。这件事情之后,不管他们带我去哪里,都会抱着我,或紧紧抓住我的手。

做义工终于找到组织

2006年,我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份市场专员的工作。因为觉得周末没事干,我开始到处寻找招募义工的消息。最早是做禁毒志愿者,我直接找到禁毒办公室,记得好像是在田村,去了以后填了表提交了资料,报完名就领取了一个志愿者的小本本。因为我之前并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者组织,也没有什么经验,这里最终也没安排我做啥具体工作。

后来,在某个音乐节上,我认识了一位做义工的朋友,大感兴趣的我马上就跟着她去了一家名叫爱心家园的义工服务机构。当时的感觉就是,终于找到组织了。

我的任务是每周末去朝阳区八里庄附近的敬老点陪护老人,后来还做了领队。记得第一次去做陪护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爷爷奶奶们都太可爱了。当然,后来也有很痛苦的时候,最难受的就是不少熟悉的爷爷奶奶们陆续都去世了。


为帮助孩子走上全职公益

2011年,爱心家园理事长茉馨问我:“想不想做全职公益?”她告诉我有关要成立“回家的希望”这个公益项目的事情,恰好我当时想换工作,便一口答应下来——虽然工资只有我当时的一半。触动最大的是他们的宣传片,当时的负责人沙锦飞带人远赴桂林拍摄了很多被拐卖的孩子,因为找不到亲生父母,他们只能呆在救助站或福利院里,孩子们那句“妈妈,我想回家”深深打动了我。

当年10月,我正式入职,最早以救助打拐被解救困难儿童为主。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在贵州黔西南地区救助了一个叫小雷的男孩,他1岁被拐,11岁被解救,我和同事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走了很远的山路去他家中,刚刚回到自己亲生父母家的小雷笑得特别灿烂。小雷家非常困难,一家6个孩子,4个兄弟姐妹以及妈妈都是聋哑人,只有爸爸是唯一的劳动力。小雷被拐卖以后,他爸爸非常痛苦,找遍了邻近所有的省市,整整找了10年。按照我们的救助标准,我们给小雷家拨了3万元救助款,他爸爸马上决定用这笔钱让孩子去县城上最好的学校。但困难并没有结束,隔年冬天,小雷的爸爸因为工地事故当场去世,聋哑人的妈妈不识字,只能拿到很少的赔偿。小雷打电话告诉了我们,最终在学校校长和当地妇联的帮助下,解决了这件事。

2015年,我去贵州出差,再次见到小雷,他已经是个职高一年级学生了,校长说这是小雷自己的决定,他选择了汽修专业,希望可以尽快毕业赚钱养家,他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



[End]

| 传 播 · 交 流 · 传 承 · 发 展 |


🍃广东宋桂叶氏

🍃沙坑叶氏:南阳世居

🍃武当大坝田心围叶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