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
深圳的客家人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龙岗区龙岗街道龙新社区兰水壆村地处偏僻,然而,却隐藏着一处客家城堡式围屋“豪宅”——环水楼。原来其前有无名小溪绕屋而过,故称得此名。如今,随着楼内原居民陆续搬离,空荡荡的古楼步入衰败岁月,这种宁静、平和与现代文明的节奏明快,充满活力形成强烈对比。 这里曾走出过祖孙三代岁进士,也是龙岗地区唯一一座具有官宅风格的客家围楼,而龙岗的读书尚文之风亦在此兴起。 壹 官邸城堡,祖屋始建 “原来居住在这里的都是叶姓的族人。”76岁的叶端雪是环水楼的看护人,也是叶氏后人。从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陪着环水楼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环水楼大门两侧贴着对联:“南阳衍绪,环水开宗”,按照客家人的习俗,这幅对联表明了这个家族的渊源:叶家是从中原南阳迁居而来的。南阳自古出文人,环水楼的开基创始人是叶树棠先生。 根据《叶氏族谱》记载:叶树棠,字冠乾,号德根,是叶氏先祖沈诸梁公的112世裔孙,如果按辈分排行,叶树棠(7世孙)是著名的叶挺将军(9世孙)的叔祖。叶树棠为国子生,岁进士,清朝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加授翰林院待诏,赐封儒林郎,州同衔;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享寿68岁。 叶树棠晚年离京辞官,于光绪六年60岁时,先居惠州府淡水秋长叶姓村,后携儿带孙,落脚龙岗兰水坣开基立业。当年叶树棠斥资8万余两白银动工始建,后经两代人的艰辛劳作,历时18年,终于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这座雄伟壮观的环水围屋。 环水阁楼占地约10亩,合6000多平方米。这座颇具规模的客家围龙屋,依山而建,呈长方形,逐层递进,六厅十八井,四进一围龙,共180多间房屋,可居数百人。围屋正中“思德堂”是缅怀德根公的祠堂所在,上厅、中厅、下厅皆雕檐画栋,极显传统文化韵味。让人扼腕的是,这些作品分别在上世纪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伤痕累累的雕梁画栋和描刻着祖训集句的檐画,无声地诉说着围屋的沧桑岁月。 贰 人才济济,卓尔不凡 100多年来,环水楼繁衍了8代共一千多子孙,物阜民丰。 叶树棠有3个儿子,大儿子叶伯熙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岁进士(即岁贡生—京城国子监读书后被录用,专贡给皇帝备用的人才);叶伯熙的长子即长孙叶鼎基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岁进士(癸卯科第一名岁贡生),赐封朝议大夫。 这样,加上叶树棠早年的“岁进士”,就成为深圳有名一家祖孙三代同为岁进士。 环水楼围屋里,还有叶树棠的二儿子叶佐熙于同治七年(1868年)考取归善县武学第二名。三儿子叶雍熙为晚清中书科中书。长孙叶鼎基被赐封朝议大夫,四孙叶泰基亦授朝议大夫,钦加同知衔,赏戴蓝翎。 还有三儿子叶雍熙两个儿子叶衍基和叶强基。叶衍基在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专门部读书,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广东省议员。叶强基生于光绪二十年,香港大学堂毕业学士,留学英国和日本,回国后在东纵从事医疗工作,任东江纵队司令部医务主任。抗战后到香港,新中国成立初推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从事医学研究。1964年逝世时,时任广州市罗范群市长、东江纵队的原领导人尹林平、梁广都、曾生将军等政要担任其治丧委员会成员。庭院中至今还留有留日两兄弟从日本带回的盐柏树。 叶树棠六世嫡孙叶允平,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考入美国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供职纽约瑞士银行,司职策划及市场分析。 叶屋建了一座私塾,名为“崇正学堂”,供叶姓及外姓子弟免费读书。据叶端雪介绍,近现代史上,从崇正学堂走出去许多人,跟随孙中山的叶若霖、参加东江纵队的叶强基、参加龙岗红花岭战斗的李琼芳团长都曾在崇正学堂读过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崇正学堂还是龙岗地下党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场所。 环水楼不仅从文,出仕人才辈出,经商方面也曾盛极一时。环水楼曾有商号“骏兴祥”,全盛时期不仅在广东省,而且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都有分店。至今,马来西亚吉隆坡还有环水楼经营的商店。还有多位环水后人现在活跃在珠三角,经营各行生意。 龙岗“叶屋”在当时的宝安人当中可谓是赫赫威名。现在,光绪二年时光绪皇帝为叶伯熙颁发的“岁进士”牌匾,仍完整地高挂在环水楼正门上。历经百年岁月,牌匾表面的朱丹红虽已褪去颜色,但“岁进士”三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辨。 叁 门庭冷落,急需修缮 叶端雪老人回忆,环水楼当年相当热闹。30多户人家生活在一起,相互间串门是家常便饭。除了叶家子孙,也有叶家雇佣的长工与安保人员。黄昏时分,大伙在屋前的大树下乘凉聊天,逢年过节的祭祀活动,祠堂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新中国成立后,围屋里的生活设施和卫生等方面条件不尽人意,年轻一代大都搬离围屋在外居住,融入现代都市。热闹的环水楼逐渐冷清,楼内开始长出杂草,许多墙体脱皮,部分屋顶瓦片坍塌开了“天窗”,成了收废品人员的聚集地,颓败之象日趋严重。就连作为环水楼看护者的叶老,也被儿子接出了环水楼。 现在,偌大的环水楼,只有已经90高龄的柳春青仍坚持留守祖地。柳春青是四川人,自年轻时嫁到叶家就住在环水楼,到如今已经过了70多年了,她见证了环水楼从新中国成立前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柳春青的儿子儿媳也早已搬出环水楼,空荡荡的房子里,只有一只小狗与柳老太做伴。说起儿子儿媳,柳老太满是慈爱与自豪,说平日里也经常会想念他们。但对于儿子将自己接到身边同住的提议,柳老太依旧是拒绝的。“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怎么舍得搬走呀!” 自环水楼建成到如今,叶家早已开枝散叶,后人遍布粤港、国外,历经100多年繁盛不息。说起环水楼和叶家的历史,这些年轻人的脸上也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娓娓道来,滔滔不绝。但叶家儿女大多在外地打拼,有着各自的理想、目标和事业,除了叶端雪外,都难以抽出大量时间来打理、保护这叶家老宅。“它就这样荒废下去,实在太可惜了。”环水楼日益破败,让叶端雪觉得非常惋惜。除了做好日常的清理维护工作,他还四处走访,凭借一人之力整理出多篇有关环水楼的文献资料,呼吁人们对深圳的历史与传统给予更多关注。“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令人欣慰的是,叶老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叶老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环水楼’已成龙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又顺利通过了龙岗区‘不可移动产文物保护点’的审核。拥有如此丰富文化与历史传承的百年古楼,即将迎来新生。 ▼ 根 深 叶 茂 万 代 芳 ! ! ! [End] | 传 播 · 交 流 · 传 承 · 发 展 | 【❤叶氏起源】 【🍃广东宋桂叶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