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洛市商州区小龙峪叶氏寻根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国 之 有 史  ·  家 之 有 谱

原商洛市商州区小龙峪现改为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叶庙村。

前言

(一)

这是一段述写小龙峪叶家姓氏族群发展繁衍变迁的文字。

它时间跨度从雍正5年(1727年)至2015年底共计287年。  

雍正5年以前是什么?因手头无文字记载,而无法知晓。文中记述均依据先祖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若干份地契、分单、诉状、协议而来,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也有中人及调解人(第三方)签字,部分是依据80岁以上老人的口口相传或记忆浓缩而成,相对详实可靠。

写这些东西的目的,从大而言,为弘扬中华文化,在人类浩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找寻先祖遗迹,填补正史的不足或者作为正史的补充。从小而言,想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回答生活在该地的叶姓后人,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先祖是谁?他们都有过怎样的人生历练和奋斗足迹?二是想让曾生存于斯地或还将生存于斯地的人们,通过对先祖们的了解,不忘根本,忠君爱国、敬祖传耕,自强不息,多做有利于国家,不辱没祖宗的事,为自己的宗族,为个人的家庭多尽一点力。三是时代的逼切呼唤。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传统的农耕文明一夜间向商品经济转变,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几世同堂,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天伦之乐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劳动力产业大转移而取代,人们离开了故土,走进了异乡,走进了城市,许多人一去而不复返,但他们内心还思恋着家乡的那方土,眷恋着故土那些人。加之90年代后,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将使一部分家庭人为的消失,记录这些家庭曾经的过往,成了家族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四是想在家族中传播正能量。让后世的儿孙勿忘家训,勿忘先人;生于斯地而后离开这个地方的后人留得下乡音,记得住乡愁。仅此而已。

搞这个东西有一个遗憾,那就是雍正5年以前是什么样子,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我已无法知晓。嘉庆至光绪年间的一些文字材料,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文字较少,我又无法知道人物之间内在联系。光绪以后的一些东西,随着家族中稍有文化的人的离世,有些东西了解起来格外费力,较好的是,目前尚有80岁以上的老人3-4人,我只能通过这些人的口述,来了解近代100年来,这个家族的一些人和事,并以崇敬的心情,将他们梳理、归纳、整理。

在这个事情的运作过程,我深感自身力量的单薄和个人水平的有限,我觉穷自己的全部才智,也不能述尽先祖们的荣华和奋斗。在民间,曾有大功告成,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德高望重者修家史的习俗,我作为一介平民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既无经天纬地之才,亦无告慰先祖之功名,但一想到如果再无人拾起此事,恐怕整个家族近300年的历史将无从提起,曾经的先人在他们奋斗的故土连个名字也不曾留下的缺憾,故我又不得不拿起笔,为先祖也为这个家族的发展繁荣尽一点微薄之力。

(二)

华夏文明,洋洋洒洒近五千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族,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最终凝聚成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发展史。每一个具体鲜活的家族发展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家园,浓缩和映射着社会发展的记忆,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共有的精神家园。这种记忆,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为追思先祖的遗迹,更重要的,就大而言,则是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继承。是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

当我翻阅300年前老先人们为了生存而购买土地所形成的一份份地契;当我看到一代代先人为土地纠纷产生的邻里纷争和你死我活的斗争;当我通过仅有的文字,看到每一次家族危急时刻,那些挺身而出的家族先人,他们不完全对事物和社会发展都是盲目和逆来顺受,他们抗争、团结、进取、睿智,就如同我们华夏的民族性格,深入骨髓,永远无法抹去。

人物记述中,我已经无法还原更久远的先人们的丰功伟绩,我只好凭借仅有的文字或口述,走访亲邻来对他们的特定时间对家族的贡献做一些记述,他们现在对外呈现的虽是一个个的个体,但却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命运,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青春之歌,映射的是家族乃至我们民族的珍贵记忆。通过对他们点滴的叙记,见证了鲁迅先生这样的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社会,儒家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是知识分子士大夫的生活格言,但是细观家族若干代的发展,总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东西引导着这个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从涓涓细流走向淘淘大河,从山间杂枝从而枝繁叶茂,这是什么呢?

我想,除了国家机器方面的建章立制外,还应该是有一种袓传的遗训、遗风,是谓家风、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民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传统;家风至今仍是我们现代人立身做事的应为准则;是社会走向和谐的基础。

而具体叶氏宗室的家风又是什么?

尚没有找到答案。我想,这也是历代叶姓后人,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思索和回答的问题,也是我收编这本专著的初衷之一。     

商州小龙峪流域叶家姓氏(分支)

家谱编委会

寻家谱

我们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一支叶氏后裔,现行政区划为: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刘湾街道办事处叶庙村,目前该处有叶姓63户约260余人。

祖上叶维洁雍正5年在小龙峪购置田产,并留有地契。据民国《续修商县志稿》载,同期亦有一人名叶维洁,为岁贡。是否为同一人,未核查考证。嘉庆24年,祖上叶永常叶永财叶永信又在小龙峪购置田产,亦留有地契。道光年间,祖上名叶明禄、叶明玉、叶明星,咸丰年间名叶长发、叶长银、叶长青,之后字辈依次为:【家生(或高)振(或树)】。目前可知的字辈排行为:【维(惟)...有明长家生(或高)振(或树、天)】。正屋厅堂一般祭叶氏历代祖宗大人,两边楹联为:继世衣冠皆祖德,满厅兰桂是春光;或者是:祭先人光宗耀祖,教子孙耕读传家。我属振(或树)字辈之下。从明字辈起,现亦可见祖坟,无碑。

据传,祖上从山西大槐树迁居商州3支,分别是大赵峪叶沙滩1支,刘湾小龙峪叶庙村1支,黑山樵湾1支。因家谱文革中被烧,盼知悉宗亲能提供线索,以便早日续结家谱,认祖归宗。联系方式:QQ号 1721694871。商州叶学斌敬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