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 人 渡 己 ◆ 和 谐 进 取 ▼ 她是一个平凡的金融白领,却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弃官绝俗,奔赴偏乡扶贫。虽只是一个基层的第一书记,她却把扶贫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她把村民当亲人,不忍心他们受一点苦,体现了一个央企干部对贫困地区老百姓朴素而深厚的情怀。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的行动体现了中国银行的责任和担当。

叶沥阳,女,汉族,1970年出生,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林家庙村第一书记,大学学历,1987年7月参加工作,多年供职于金融系统,历任中国农业银行重庆云阳农行主办会计、中国银行开江支行办公室主任、中国银行达州分行团委书记、工会办副主任、办公室主任、中国银行成都高新开发区支行综合部副主任,中国银行红星中路支行综合管理部主任、天府新区分行个人金融部主任、中国银行成都自贸实验区分行、花径路、红星路支行行长等职务。历经金融系统多岗位的轮换锻练,具有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曾荣获中国银行总行、中央金融工委2008年工会活动积极分子,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2008年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2016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所负责的红星路支行荣获中国银行总行2016年度万马奔腾百强进位网点,2007至2016年连续9年荣获绩效考核A等的佳绩。其中2015年度为A+。是一名优秀的金融工作者。
2016年7月,时任中国银行成都自贸实验区分行红星路支行行长的她告别城市霓虹,怀揣着一颗为扶贫做点事的初心来到恩阳区明阳镇林家庙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她扎根山村,与驻村工作组、村两委一起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住房条件、产业发展,争取帮扶单位的支持,资建文化室、通村宽带等项目,把村民当亲人,尽自己所能,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好每一件大小事。给村民送窗花、马甲,送围裙、脸盆,帮助患病群众求医问药、买保险,给孩子们买书包、买文具,她让群众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和百姓们的爱戴,是老百姓心中公认的好人。 在叶沥阳租住的房间里看到,简陋的陈设一点没有都市女人的讲究,很难让人联想到她的另一个身份——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成都天府新区红星路支行行长。

今年47岁的叶沥阳,2016年7月下派到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林家庙村。“我要力所能及为贫困山区做点事,多次参与或组织单位职工到贫困山区做公益。”谈到任“第一书记”的初衷,叶沥阳显然是爱心使然。
然而,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并不是做公益那么简单,不仅仅是需要爱心,更需要智慧、责任和担当。 林家庙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345户1373人, 57户209人因病、因残、因学或交通落后闭塞致贫,全村无一支柱产业……2017年要如期脱贫,叶沥阳任务艰巨。 
迎难而上方显真心。初到任的叶沥阳以“空杯”心理,一切从头开始,入户调查、收集数据、学习政策、全村规划……叶沥阳在村部旁边农户家租房“安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到恩阳近8个月了,回成都与家人团聚了3次。”
摸清村里的实际情况后,叶沥阳结合自己多年的国企管理经验,迅速启动建立了林家庙村特困群众帮扶台账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台账,点对点个个落实、解决。 “这个女书记,从大城市到乡旮旯来带我们脱贫,工作有一套,不简单。”二组组长戴远春提起叶沥阳一脸佩服。 在结对帮扶时,叶沥阳主动联系了4户特困群众。戴玖伟长年在外务工,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上高三并多次患病。叶沥阳多次上门,宣讲政策,制定脱贫规划,帮戴玖伟妻子张维找工作,并争取到热心人士对口捐资助学。 “我们两夫妻体弱多病,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生活都成问题了,叶书记知道后,又是联系医院,又是经济救济。”贫困户周普荣一讲起叶沥阳就满怀感恩。 爱心和责任,让叶沥阳这个都市女人与林家庙村村民亲如一家。 为了帮助和救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叶沥阳利用以前工作建立起的人脉,为林家庙村建立捐资助学专项基金,动员社会力量筹资,用于资助林家庙村的贫困学生。 无产业,不兴村。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种植皇冠梨100亩,海椒150亩,藠头250亩,高山生态鱼10亩,土鸡养殖3万只、黄羊500只,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不能掉队,更不能落下一户一人。”看着自己做的一件件工作收到实效,让叶沥阳倍感欣慰。“第一批4户新居建设已经完工,第二批6户3月初已经启动,下一步先争取把路拓宽硬化,再把产业扩大,让村民有长期收益。” 村子在变化,叶沥阳也在变化。 洗面、化妆已经成为过去时。“这个年龄的女人本应该注重养颜,可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连洗衣服都要手搓。”叶沥阳白发初现,皱纹上额。“爱心不减,不忘初心。”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热闹社区到宁静田园,叶沥阳在林家庙村8个月时间里,她完成了从金融“女强人”到扶贫“女强人”的华丽转变。
▼
精选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