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三要素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葉氏

感悟

+

家族祖坟、祖祠、族谱

是凝聚中华儿女传统情感的基础

千年论家史,错对何所依?

望前实难考,南迁谱盛世。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

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

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原因。

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

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

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

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

如果一开始,拖地的婆婆就责怪跌倒的媳妇:“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真是活该!”

...... 其他家人若不理会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么李家还会有温馨柔和的气氛吗?

家学,是最奢侈的传承

相信很多族谱研究的热心人士,包括我们叶氏有识的宗长也一样,都在纠结一件事,那就是关于代距的问题。而这一标准,大家都习惯了用孔氏家族的代距做参考,因为目前为止,孔子谱是世上发现仅存的、记录最完整的族谱。但大家都忽略了这么一点:每个家族的文化都不一样!

我们应该注意这几件事:

一、在我们中国的家族观里,一个家族最少要有一男丁,当然,男丁更是多多益善,要不根就断了。这也是族谱里只记载男丁信息而没记载女儿资料的缘故。

二、生活在城里的人的观念与农村的又大不一样,农村里,靠山吃山,依水吃水,家里多一两个人,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而城里不一样,什么都要通过交易,多一个人的生活,生存就成了问题。也就是说,城里人的发展远远没有农村里人丁兴旺。

三、读书人与平头百姓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更是不一样。可以说,大部分的读书人的体质比不上农村里的人,所以城里的家族往往是越来收缩,甚至于到最后的消亡,而农村里的却是越聚越大。

葉氏聯誼總會

原來創建於1932年

近百年的坚持架起叶氏桥梁!

我们一直纠结于之前的问题,不如花精力谋划一下以后的路要怎么走!

叶经华说过,祖坟、祖祠、族谱,是凝聚中华儿女传统情感的基础。

听了很多专家们在讨论说,族谱起源于宋朝,宋朝之前的记载基本是很难有迹可寻。但我们华夏子孙,敬祖睦亲一直就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也是每一姓氏的祖训之一。为此,很多族人在修谱时,就要找到一个源头,就是所谓的始祖。清明扫墓,前提就先要有墓,而这墓又从何而来?没有的,就立个空坟,或者做个法事后,将些法器埋于其中堆坟立碑。

立坟不易,但村里建间祠堂却不难,那刻块牌位更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还更节省空间。为此,族亲们更有了一个可以聚会的地方。最后会发现,族谱可装载的更多……

祖坟、祖祠是为了精神上的寄托,是凝聚族人的两大要素。族谱,才是一个家族最好的传承。而传承,力求真实,要做到错而改之,凝则留存。族训,是规范一个家族风气的精神支柱,也是族谱里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既然以前的已经不可考究,又或者说既然目前还缺少有力的证据平证明其对错,那我们就没必要再深陷于此,更应该抽身出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几千年的历史,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真相,会随着时间与科技的进步,慢慢浮出水面。

传承需要沉淀,而发现,却需要等待!

大成裕贡米

大成裕是叶家人自己的老品牌商号,是国内罕见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