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山高明区更合镇云良村

 叶氏农耕文化 2020-08-30


葉氏

感悟

+

生命伟大的传承

一切的生物皆有灵性

贵昌叶公祠

抗日游击队云良联络点旧址

从更楼圩往云良村进发,会经过一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更合镇珠塘村委会云良村,西北距离更楼圩约4公里。这个坐落于大坑山南麓的村落因建村先人姓黄而曾称“黄良村”。后来黄姓先人迁走,叶姓先人从新兴县云河迁至云洞后再迁至此地,为纪念祖居地而将村落改名为“云良村”。

数百年来,云良村出现过捐粮千石的义士,涌现过革命年代勇于牺牲的热血青年。如今的云良村,数棵百年古榕与村中祠堂一道,为后人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云良村位于高明区更合镇的南部,村中被大山包围,目前有户籍人口1000多人。云良村小组建村约500多年,很有历史底蕴。村中的“贵昌叶公祠”里,至今仍挂着明朝嘉靖皇帝撰写送给当时云良村被赐为“义士”的叶贵昌对联:“大丈夫视富如云,捐千石以济饥民,当时戴德。圣天子深恩似海,敕一封而崇义士,奕世传铭。”

热烈祝贺《世界叶氏总谱》荣获特别贡献金奖

近百年的坚持架起叶氏桥梁!

先人捐粮千石

村民建祠纪念

从更楼圩出发,经一条可供两车相会的乡间小路,不到10分钟车程便到达云良村。村落位于路的一旁,从公路往村中共分三条村道,分别通往上村、中坊和下村。由于上、中、下村的建筑物各自有不同的朝向,因此村中建筑都各具特色,错落有致。

村中建筑没有统一风格和中心,但云良村村民有自己宗族的精神核心:祠堂【贵昌叶公祠】。

根据记载,在明代嘉靖年间,高明更楼山洪暴发,河水上涨淹没了农田村庄,村民受灾严重。当时的皇帝发出赈灾圣旨,号召人们有钱捐钱,有粮捐粮,用来救济灾民。当时云良村有个贡生叫叶贵昌,乐善好施。听到需要为灾民捐钱粮,他率领着本来要去卖粮的货船前去捐粮。不料当日叶贵昌身穿布衣,脚穿布鞋,在场接受捐粮的官员认为他出身贫寒瞧不起他。随后叶贵昌走上台,签字写上“叶贵昌捐谷十石”。刚刚放下笔,他听见助手大喊“事头,带翻顶帽啊(老板,把帽子戴上啊!)”,叶贵昌心领神会,左手拿起竹笠戴在头上,右手抓起笔,在“捐谷十石”的“十”字上加上了一撇,变成“捐谷千石”,台下马上掌声雷动。

因为叶贵昌捐谷千石,皇帝立即敕封叶贵昌为“义士”,并获得皇赐的撰联:“大丈夫视富如云,捐千石以济饥民,当时戴德;圣天子深恩似海,敕一封而崇义士,奕世传铭。”后来云良村村民为纪念先人的功绩,便在云良村建起了“贵昌叶公祠”,从清代一直沿用至今。

四棵百年古榕树

一棵情侣鸳鸯树

距离贵昌叶公祠不远处是村中一处后山,村民称凤尾山。在这凤尾山上虽没有真的凤凰涅盘而生,但却长有一棵巨型高山榕。这棵榕树已经在山上长了500多年,连榕树的“气生根”落到地上,如今也已经长成小拳头粗。

榕树枝叶伸展之处,可谓是遮天蔽日。榕树根部被层层树根包裹,树干极粗,7~8名村民都难以将其合抱。叶良表示,数十年前这棵树的树根都还是裸露在外,如今落叶已经将其掩埋,深度达到数十厘米深。树的上端,树枝往外延伸目测已有十余米,足足将一个小山坡都纳入到这棵树的“势力范围”。

在云良村,除了凤尾山上这棵500多年历史的巨型榕树外,在村口村道附近,还有三棵树龄在200年到400年之间的古榕树,此外还有一棵叶子可用中药材的“三丫苦”,树龄也有100多年。这些村道附近的古树成为了村民的庇护所,村民时常在树下阴影处散步聊天,丝毫不觉夏日的炎热。

值得一提的是,村道古榕树旁,还有一棵树龄超三百年的树。与古榕树一样,云良村村民也在树上挂上了树龄和树种介绍牌。奇怪的是,这棵树名字叫“七巧情侣”,而非村中常见的细叶榕和高山榕。

“这棵七巧情侣本来是两棵树来的,后来这两棵树长在了一起。”叶良介绍,这棵“七巧情侣树”一半是榕树,一半是另外的树种,结果长着长着两棵树长到一起去了,已经缠在一起100多年,形成了“鸳鸯树”,所以村里给这棵树起了个“七巧情侣”的名字。

为了沾一沾古树的喜庆,云良村每年春节举行完农村的“开灯”仪式后,都会将花灯挂于古树之上,寓意叶氏宗族像古树一样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葉氏聯誼總會

原來創建於1932年

近百年的坚持架起叶氏桥梁!

见证旧时峥嵘岁月

如今全村拥军爱老

古榕树下,叶公祠旁,云良村村民数百年来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这片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土地,也走出了不少在革命岁月为国家人民洒下热血的优秀儿女。

民国时期,当时的贵昌叶公祠曾作为村中书塾教育云良村子弟,如今祠堂外还悬挂着“宏燦小学”的牌匾。而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共产党员叶衍基在宏燦小学任教,并开办夜校。白天教小孩知识,晚上向进步青年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为抗日事业培养了很多抗日勇士。据村民介绍,在日寇横行的日子里,还出现过云良村十子弟主动请缨抗日的故事。当时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也选址贵昌叶公祠,作为地下活动以及抗日游击的秘密联络点。现在贵昌叶公祠还悬挂着“抗日根据地”等一系列见证当时峥嵘岁月的牌匾。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从云良村更是走出了众多英雄儿女,他们走向波澜壮阔的战场,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受到村中革命思潮的影响,长久以来云良村一直有支持青年参军报国的传统。早在1938年,村中青年叶仲、叶德等6名青年便参加抗日游击队。而如今,云良村父子兵、兄弟兵、叔侄兵等血缘兵的就有好几个家庭,占全村参军人数70%。目前,云良村有现役军人1名,并已有33人光荣退伍。

此外,村中还有在重阳节当日开展敬老活动,为村中老人举村同庆的习俗。村民表示,这个习俗从200多年前就有。现在这个活动不断融入崇文敬祖、尊老爱幼的内涵,成为了云良村村民每年的必备节日。

开灯礼

依照云良村的民间风俗,凡在去年出生的男丁,今年年初五就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入族仪式,俗称“开灯礼”。除大摆筵席宴请宗亲兄弟饮灯酒外,“开灯礼”最重要的是要在村祠堂和社公旁大树各挂上一个花灯。社公旁大树的花灯越多,说明人丁越兴旺。

“开灯礼”在云良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只要有谁家添了男丁,每年的年初五本族人为他举行开灯礼祈福,希望家族百子千孙,人丁兴旺。以前的仪式可隆重了,村民将花灯挂到祠堂时,祠堂里唱礼的“礼生”就会告知祖先谁家添丁,报上男丁姓名和出生日期;而男丁家人祈求祖先庇护丁财两旺,每日上午到祠堂上香添油斟茶,让祠堂里走马灯24小时不熄。与此同时,村里凡生男丁的家庭必备红头绳、煎堆、猪肉和生葱芹菜、慈姑芋仔、发菜蚝豉,再贡上香烛酒水,到祠堂拜祭祖先和土地公。

精彩回顾

1、叶肇夫:世叶总会会长

2、叶公画像创作说明

3、全球660万叶姓人的祖地

4、广东宋桂叶氏

5、我姓叶,我自豪!

6、为叶公正名:叶公好龙-千年奇冤

✎ 关于叶氏 

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华人的始祖。

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秘书处

叶县政通街九龙国际广场A3-1501

0375-8066006

[周一、三、五]


|公众号投稿信箱:1245108@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