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武牧羊时吃野草籽饱肚,为何不直接吃羊呢?专家:吃了就要后悔

 我DeShuWu 2020-08-30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讲究民族气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浓缩了多少古代文人的高风亮节。此外,徐锡麟在《出塞》中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则是武将气节的真实写照。
01
提到民族气节,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当属《苏武牧羊》。作为汉朝派遣到匈奴的使者,苏武被俘后遣放于北海牧羊长达19年,在这期间匈奴单于想尽办法多次诱降,苏武都始终不为所动,最终在迟暮之年得以返回长安。其持节不屈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所称颂,汉宣帝还将他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图片
▲苏武牧羊绘画
汉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官拜中郎将。就在这一年,匈奴新单于继位,尊汉朝为丈人,并派出使者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与汉朝之间多年的战争。汉武帝刘彻为表友好,于是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一方面送回扣押在汉多年的匈奴使者,另一方面要与单于商谈停战事宜。
图片
▲汉武帝剧照
起初,一切进行都得十分顺利,但就在苏武即将圆满完成出使任务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他的副手张胜参与了劫持匈奴单于母亲的事件。此举连累了整个汉使节团,也使两国费尽心力商谈的结果毁于一旦。于是匈奴单于扣留了苏武一行人,并威胁他们背叛汉朝,为匈奴单于所用。
图片
▲匈奴剧照
最初,单于派出了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游说苏武,对其许以高官厚禄。苏武不仅严词拒绝,更痛斥卫律叛国毫无大丈夫气节。匈奴人见名利诱惑对苏武无用,于是又改用酷刑逼迫苏武投诚。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地穴,并断绝了食物和饮水。出乎单于意料的是,绝境也没有改变苏武的信念。
图片
▲苏武纪念馆
在这期间苏武以雪水止渴,以身上的羊皮袄果腹和取暖,坚持数天后,在濒临死亡之时也没有任何屈服的迹象。这样的气节反而让单于敬佩不已,不忍心杀掉他,但也因此更不想放他回到汉朝。于是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北海一带,并提出公羊生子这样不可能达到的条件作为放他回汉朝的条件。这个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条件,于是苏武就被放在北海这个偏远之地牧羊19年。
图片
▲苏武雕像
02
据考证,北海是如今属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一带。现在的贝加尔湖虽是著名旅游胜地,但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人迹罕至,终年严寒的炼狱之地,连粮食都难得一见。再加上匈奴单于有意放任苏武自生自灭,苏武的日子可想而知。流放北海时期,常年与苏武相伴的,只有肩负着“生子”任务的公羊群,和代表他身份的使节。
图片
▲匈奴剧照
为了在这样的绝境中活下去,苏武被迫以野菜以及老鼠屯的野草籽饱肚。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何苏武不直接杀羊充饥呢?这主要还是因为,这群羊始终是属于匈奴人所有,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若是以羊充饥,就相当于自己给匈奴递了一个把柄。自此匈奴无论是招安还是继续施压都有了由头。对此专家也表示,杀羊吃就要出事,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图片
▲羊群近照
就这样,苏武坚持了19年的时间,坚持到自己的须发都花白了,使节上的旌节也掉光了。在此期间,派遣他出使的汉武帝去世了,当初下令囚禁他的单于也去世了。但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苏武从没有想过投降。
03
作为汉朝出使匈奴的正使,苏武深知自己代表着汉朝的形象,他若是投降无异于汉朝向匈奴屈服;另一方面,当初使节团是因为涉嫌参与内乱被扣留,若是苏武投降,岂不相当于默认自己参与了匈奴内乱?这可是挑起两国矛盾的大罪。
图片
▲苏武戏曲形象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汉朝两次派遣使节前往匈奴,戳破了匈奴说苏武已死的谎言后,花甲之年的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长安百姓自发迎接这位二十年前的使臣,然而当初浩浩荡荡的百人使团,也只有苏武一个人成功还朝。
图片
▲苏武铜像
苏武的气节不仅为时人称道,也为后世景仰。李白就曾为苏武写过一首赞诗,其中“牧羊遍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两句生动刻画了苏武生活的不易。经历卫律、李陵两人相劝而不动摇,宁受边境流放十几年之苦也不投降的苏武,也当得起这份敬佩。
结语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马南在《燕山夜话》中的这一句,苏武再适用不过。而这句话也警示着我们“小不忍则乱大谋”,面对挫折、困境,有一份隐忍的功力,才能够厚积薄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一句,与诸君共勉。
参考资料:
《过零丁洋》
《出塞》
《燕山夜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