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唐朝成也府兵制,败也府兵制?

 地图帝 2020-08-30

    提起唐朝,我们知道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一般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朝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半段时期,从唐高祖到开元盛世之间,唐朝可谓是国富兵强、蒸蒸日上。然而奠定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两大支柱是均田制和府兵制,大唐兴于此,也亡于此。

图-唐朝都城长安位置

    均田制起源于北魏,东晋十六国时期,北魏为了安定永嘉之乱以来千疮百孔的北方,将无主荒废的土地平均分配给无家可归的百姓,此举安顿了大部分的百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府兵制则起源于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创立了府兵制,即军队平时散布在全国各地,平时不用国家养,军人自己种田养活自己,到了作战时期就接受征召为国家御敌。府兵制使得国家拥有强大的武力,又不用百姓缴纳太多的税赋去供养,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初年的时候,均田制实施得非常不错,基本上大部分的农民都有分配的田地可以耕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于是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府兵制也能够继续维持,府兵制度使得国家有足够的兵源,军队不但可以抵抗外患还能自给自足。对外没有外患,内部生产又很积极,所以在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共同支撑下,唐朝初年国富民强,四海升平。

图-俯瞰西安(长安)古城钟楼

    但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可供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再加上百姓手里的土地不断被豪强兼并,土地逐渐流失,这使得均田制不能继续维持。而府兵的征召对象又基本都是均田农民,当没有土地分给百姓,百姓自然不愿意白白做府兵。并且府兵是常备军,但是唐朝经过百年之后,战斗力强的府兵慢慢老了,府兵的后代们虽然顶着府兵的名字,却没有府兵的战斗力。众所周知,职业军人是不能养太久的,养太久会丧失作战能力,尤其不能世代相传都当兵,这是行不通的。

    到唐玄宗时,已经无法征集到足够的府兵,于是府兵制便被募兵制取代,也就是雇佣兵,尤其是雇佣胡人为大唐守卫边境,因此朝廷多了一大笔养兵的费用,这批军费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以雇佣兵防守边疆不是不行,但是当抵御的外患和雇佣的军队实际上来自几乎相同的族群时,那么问题就来了,不能用胡人抵抗胡人。罗马帝国就亡在这上面,唐朝也重蹈覆辙了。

图-唐朝东都洛阳位置示意图

    安禄山是杂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军队多是契丹人、突厥人,而他们抵御的对象同样是契丹,突厥。于是这些胡人将领就想既然我们握有军队,何不自立为王,于是勾结契丹人、奚人的力量,发动了叛乱。所以安史之乱也可以理解成边荒外地向中原的挑战,并不完全是内乱。

    就这样,由于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没有了可供分配的土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均田制瓦解。而大量府兵逃亡,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也随之瓦解,朝廷被迫雇佣胡人作战,而雇佣的胡人与外患相互勾结,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的国运便急转直下。

文:闫老师   图:卫大将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