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芥舟 2020-08-30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酒局

鼠年春节非比寻常,日常跨年的节目全部撤档换新,往年层出不穷的酒席事故都销声匿迹,“酒桌文化”便也侥幸逃过一年一度的口诛笔伐。

而在去年,南京一家公司的年会上,一名保安因饮酒过量猝死,家属不仅状告了承办年会的公司,更将席上的主管送上了法庭,理由是“没劝阻”。

一边是被奉为圭臬的社会文化,一边是亲人离世的惨痛现实。一场年会硬生生被喝成丧礼,我们不禁反思,曾经被视为中国特色的酒桌文化,是何时从情分礼节演变成夺命连环的?

劣迹斑斑的灌酒文化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说,最害怕的,莫过于参加全是中年人的宴席。

他们不是幼稚不懂人情,他们只是见过太多喝酒喝死的案例。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都有近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据总死亡率的1.3%。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啤酒

中国式灌酒甚至引起了全球公愤,世卫组织曾将中国列入酒精中毒的“重灾区”,不断予以警告甚至是强令干涉。

中国人的要面子,让自己在全世界蒙羞。

回顾近十年来的案例,酒桌文化可谓劣迹斑斑

零六年,浙江义乌的一名小伙子去同事家拜年,这原本只是一次尽礼尽谊的联络,没想到却酿成了对簿公堂的结局。这名小伙子因喝酒严重过量,最终酒精中毒死亡。

一六年,海南一次婚礼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伴娘帮助新娘完成了一生一次的盛礼,酒酣耳热之余,与一名男宾客斗气对饮,互相比赛喝酒。

在众人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欢呼声中,双方推杯换盏交战八百回合。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过度喝酒

但最后,没有人记得究竟是谁喝赢了,只记得这位伴娘因喝酒过度,呕吐物阻塞了呼吸道而窒息死亡的结局。原本圆满幸福的婚礼就此永远蒙上甩不脱的阴影。

第二年元旦,大庆一位男子同好友聚餐,彼此都知道男子有心脏病,不能喝太多。

但酒桌文化推动着好友一遍遍地讲出那些违心的劝酒话,也正是酒桌文化,让男子不顾心脏病喝下一杯又一杯毒药。

回到家后,男子酒精中毒身亡。

这酒桌文化仿佛是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捏住了酒席上的宾客,让他们无所遁形,只能用自己的生命交换些许喘息的机会。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酒精中毒

而亲属家人们也无从申告,他们也置身在酒桌文化笼罩下的社会中,于是出现了将劝酒人、将没阻止劝酒的人、将组织聚餐的人、将酿酒厂负责人通通告上法庭的事件。

但状告的结局如何?

文章开头所讲的南京保安事件,公司赔款五十六万,劝酒人未判赔款。

浙江义乌事件,八名劝酒人共同赔款三万。

海南婚礼事件,取证调查后没了下文。

黑龙江大庆事件,劝酒人赔款三万余元。

受害者家属仅拿到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象征性的抚恤,如果一切有选择,他们宁愿不要这钱,也要换回亲人的生命。

而反观现状,一边是被灌酒文化荼毒重创的家庭在无声含泪,另一边是推波助澜的“社会人”们在肆无忌惮地起哄呐喊。双方间隔着厚重的围墙,仿佛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

我们不禁要问,凭什么?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喝酒昏倒

“年轻人不喝茅台,是还没长大”

在青年人比例较高的地方,例如知乎、虎扑等平台,几乎随处可见对酒桌文化的抱怨。他们不能理解多喝酒等于挣面子的逻辑,也不愿意低下头来拿自己的健康对赌财利。

但前几日,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语出惊人,在一部电视节目中公然称“年轻人不喝茅台是还不懂事,二十多岁还在玩呢,不懂得挑好酒喝”。

一石激起千层浪,青年一辈积压许久的不满情绪瞬间爆发,他们充分运用新媒体话语权的优势,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起无数讨伐。

但在手机生活仅限于抖音和斗地主的中年人群中,无论是季克良的话还是年轻人们的讨论,他们似乎都没把这些当回事,而是继续思忖着今晚饭局的表现。

沉默或者愤懑,接受或者反抗,原本曲水流觞的酒文化已经变成入世观念的象征,再也没人拿酒本身说事。

曾有人这么感慨,比我能喝的,一半发了,一半挂了。喝的哪里是酒?是钱途,是生命。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茅台

其实仔细归纳,中国酒席文化无过乎以下几点:

第一,搞捆绑连带,我喝你就必须喝,你的好友/家人/男朋友喝了所以你也得喝,你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不会做人。

第二,趁火打劫不怕事大,在酒席上拉帮结派地怂恿不会喝酒的女宾客或年轻人一杯接一杯地喝,出事后就互相推诿。

第三,把酒席看成是直观性的权力展示,谁拿了贵酒招待我,谁听我的话喝得最多,谁就是我的得力心腹,谁就能成功拿下这个项目。

归根到底这些都是群体无意识的劣性呈现,《乌合之众》等无数书籍都曾深入探讨过这一话题。只是这种酒席暴力借用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高雅外壳改头换面,于是成为无数被生活搞晕头脑的人的生存法则。

他们口口声声说着“酒桌文化”,其实从来没真正把酒放在眼里过,茅台就是“贵”、二锅头就是“便宜“,推杯换盏至多说一句”好酒“,接下来便就要问价格。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酒桌文化”

其实中国真正的酒桌文化是曲水流觞、酒德尊礼的君子风雅,是杜康忘忧、会须一饮的酣畅自得,而不是借酒发疯、卖弄下限的市井姿态。

再来平心反思季克良的话,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是站在酒桌文化的对立面的。

他的核心观点是“茅台酒好“,其次才是牵涉到年龄以及与年龄相关的“社会阅历”问题。而非以批评年轻人为目的,跳出酒本身大谈酒席。

季克良表达的其实是审美偏见,就像是喝龙井的看不起喝可乐的,看歌剧的瞧不起看动画片的一样。本来没这么多事。

对于季克良来说,突然遭到这么多年轻人的批评,这简直是莫名其妙。

但天下苦酒桌文化久矣,一旦语涉喝酒,便立当要遭到批驳。尤其是酒桌文化的代表“茅台酒”,一瓶茅台端上酒席,就决定了在场宾客必须不醉不归。

对于社会来说,这就是夺命饭局真正要淡出历史舞台的希望。它充分体现出当下人们的真实心态,也是酒文化真正回归的曙光。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季克良

社会的惯性

在网络的一片热潮中,也有人冷言道:现在的网民们线上反对酒桌文化,线下劝酒比谁都熟练。夺命饭局的弊端人人皆知,但始终就像牛皮藓一样铲除不尽,且一代代传承。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熟悉路径依赖

在工商行业,老前辈们莫不大腹便便,都是酒桌上的百炼战神,他们会告诉新员工:多和客户喝酒,是形成路径依赖的最有效的办法。

在此类中国式饭局中,大大小小的生意都在一杯又一杯酒里。只需要安排一次“不经意”的酒桌会面,混个脸熟,此后便能以美酒为名搭桥引线。

有老道者开发出酒桌识人术,看他在酒酣耳热时的表现判定其人人品。

还有通过喝酒多少来判定商谈诚意,用对方狼狈的姿态来决定动辄千万的合同。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职场酒桌

这些看似滑稽的路径依赖,其实确实能够给人带来畸形的裙带关系和利益输送。于是不少老油条们趋之若鹜,通过套近乎、拉关系来达成目的。

但非理性的选择倾向终究是不堪一击的,在当代,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有意避免被牵扯进酒桌文化的陷阱。

近日,一名厦门国际银行的员工因拒绝喝酒被打耳光,当事者勇敢地站了出来,公开质问负责人。这一事件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而借酒撒疯打耳光的领导也被受到了严重警告处分。

令人意外的是,中银协也关注了此事的进展,在官方发布的回应中不仅直挑“酒桌文化”的虚劣面纱,更以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要求革弊风气,责成改进,一再声称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酒桌习气。

从官方到群众,大家都在齐心抵制恶劣低俗的酒桌文化,及其附带的权力裙带、奢靡之风、畸形考核等问题。

但社会的变革是存在惯性的,面对积弊已久的酒桌文化,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消除。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树立勇于斗争的信心,这是每一名不甘愿被陋习打倒的有志青年们所必须具备的。

中国丧命式饭局:喝的不是酒,是“钱途”

中国酒桌

但,仍存在另一个更为深重的问题仍然无人敢触碰,就正如当年西安事变后,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一样。

眼前的酒桌文化眼见着迟早都会消亡,但其背后的病态权力欲望又该如何消除?也许一个酒桌文化倒下了,又将会有新的吃茶文化、抽烟文化、微信文化一并涌入。依旧会出现新的事物来满足权力支配的瘾头。

但我们仍然选择相信未来。对酒桌文化的抗争,背后代表的是整个新旧观念的对抗,是理性、秩序、礼节与野蛮、混乱、低俗的对抗,这个过程注定是艰辛而令人疲惫的,但好在我们将永远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