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地都在进行环保治理,好多水库不准下肥,饲料也不准投,这水库还怎么养鱼啊。现就这几年在各地水库养殖总结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过去的几年,有好多水库,在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鱼产量成倍的增长,有的甚至是投入减少了,效益反而大副增加。其实这些水库产量的增加,并不是是因为增加了化肥的投入,也没有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只是增加了相应的微生物制剂,如芽孢原粉、乳酸菌、酵素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投入,不仅没有让水库水质变差,反而是让水质变得越来越好。再如像环保治理,今年我们治理了川内一条溪流型的臭水沟,有好几公里长,当施入了芽孢杆菌后,也就两周,臭味就明显没有了,水质也得到了迅速的治理。到了下半年,很多人都喜欢到这条河边钓鱼,一方便环境变好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条溪流里的鲫鱼比往年大好多。还有一些水库老板,由于是新手,全程按公司的要求在使用。比如一个260亩的水库,今年6月6日,放了白鲢200斤,花鲢100斤,一斤170-180尾,到了9月6号,打样就长至了一斤,老板都不敢相信。到了11月15日又打样,已长到了一斤半。长势真的超出老板的想象。 同一水库使用微生物制剂前后对比 这个水库年初的时候,还因为水质差,在四月份死了一万多斤鱼,那时我第一次和老板接触,当时我给老板说,如果相信我,就按我的方法,先使用一个半月,在这个期间,可以每过十天打一次样,看看鱼的肠道和长势。结果一个半月后,产品还没有用完,效果很好。今年一年下来,没有发生一次死鱼,平时就连浮头都没有过,而且产量还是往年的两倍以上。其实这就是微生物制剂的妙用,像现在的丝绸,已可以通过大豆用微生物发酵的工艺来生产,或许100年或是几百年后,我们的食品,都有可能不再是农业生产,而是工厂通过微生物来制造。所以当政府不准投肥了,不能投饲料了,只要还可以允许投入微生物制剂,那就可以通过把雨水汇聚到水库里的营养,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变成鱼肉。何况好多水库底部还沉积有大量肥源,也是可以不断的通过补充微生物制剂,把这些营养物质释放出来,让整个水库的水质越变越好,而且在转好的过程,还可以实现鱼产量。 同一水库使用微生物制剂后,鱼的肥满度前后对比 以上的方法,即是实践中总结。同时也是有其理论基础。现就单举芽孢杆菌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芽孢杆菌能强烈的分解碳系、氮系、磷系和硫系污染物,同时也可以分解有机物、蛋白质和多糖。最后还可以通过占位,和有害藻类、致病菌进行竞争,减少病害,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使用过程中定期打样 而且当芽孢杆菌自身进入鱼的肠道,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物质。在肠道上可以迅速复活,并能分泌活性很强的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精化酶类,可以通过降解植物性的某些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菜籽粕、绵粕、树叶、秸秆等,产生维生素、氨基酸及未知生长因子等,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获取营养,促进鱼的生长。如果在鱼饲料中添加,还可以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鱼饲料的饵料系数,这些年已在很多养殖场得到推广,有资料表明,可以提高8%的饲料利用率。因为芽孢杆菌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耐高温、耐盐碱、耐挤压,且成本低廉,养殖户即可以在料台周围使用,也可以在投饵机内添加,使用极其方便,运用前景十分广阔。对于水体中有机质多的水体,也可以少量多次全池泼洒。 打样检测肥满度 其次芽孢是兼性耗氧菌,可以通过芽孢杆菌消耗掉肠道内的氧气,从而对于肠道内以厌氧菌为主的有益菌有帮助。同时芽孢附着在肠壁上后,其他病原菌就难以附着。鱼60-70%的免疫力来源于肠道,所以当把鱼肠道的问题解决了,那就把一半以上的鱼病预防了。当芽孢杆菌附着在肠壁上后,可以产生细菌素,如杆菌肽、线性环多肽复合物、多粘菌素等,可以有效的抑制或杀灭一些病原菌。当芽孢杆菌在鱼肠道内繁殖,会产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可以降低肠道内的PH值,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也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打样检查肠内食物 所以,为了青山绿水,也为了经济效益,我们应该尽量多的使用微生物制剂,不仅芽孢杆菌,还有乳酸菌、光合菌、酵素、碳源、藻种,只要使用得当,即可以让水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又可以实现增产丰收的目的。 |
|
来自: 新用户5488A7G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