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种类众多,据说人类现在认识并能培养的细菌,还占不到所有细菌的1%。一组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肚脐就寄生着在约1400种细菌。如此众多的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该如何去认识、分类、了解和运用呢?不同的细菌存在着细胞壁、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的结构差异,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的角度。今天就从细肥壁入手,去认识细菌。 细菌均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等基本结构,分成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在细胞的外围,有一层坚韧而有一定弹性的膜,就是细胞壁。原生质体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核体。细肥壁有厚有薄,厚的有20-80钠米,薄的则只有10-15钠米。同时还有成分上的差异。根据细胞壁结构和组成上的差异,1884年,科学家革兰发明了革兰染色法,把细菌分成了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包括磷酸壁的酸性多糖构成,细肥壁较厚,含有15一50层肽聚糖结构,由多层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组成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大多数含有磷壁酸,少数是磷壁醛酸。磷壁酸带负电荷,所以革兰阳性菌的细肥表面也带负电荷。在革兰氏染色中,当用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内形成不溶于水的紫色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作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会被溶出缝隙,使其仍然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但结构却更为复杂,除含1-2层的肽聚糖外,还有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组成的外膜,在外膜的脂质双层和细胞膜之间有一层空隙,称为周浆间隙。该间隙含有多种蛋白酶、核酸酶、解毒酶及特殊结合蛋白,在细菌获得营养、解除有害物质毒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外膜中的脂多糖中,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由于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的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乙醇脱色后细胞退成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变成红色。 在差异上,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而阴性菌没有;阴性菌有外膜,而阳性菌却没有;阳性菌中有可以浓缩成芽孢结构的菌种,而阴性菌中却没有。抗溶菌酶差异上阴性菌强,阳性菌弱,所以阴性菌不敏感,阳性菌敏感。同时阳性菌对磺胺、青霉素、阴离子去污剂敏感,而阴性菌却不然,而对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敏感。在毒素方面,阳性菌以外毒素为主,而阴性菌却是以内毒素为主。 |
|
来自: 新用户5488A7G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