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生虫引起出血,为什么杀了虫,鱼的死亡反而增加呢?

 新用户5488A7GH 2020-08-30

最近接到许多水库打来的电话,让过去诊断鱼病,这其中有上千亩的大水域鱼塘,也有几百亩的,总得来说,都是一个症状,那就是鱼的体表通体发红。对于这么种发红,养殖户都把它称为出血,也就是他们认为的出血病。今天早上,我细细算了一下,半个月下来,平均每天就有一座水库,通过我们诊断后把药发了过去,从客户反馈和我打电话了解的情况看,十多座水库的用药效果都还可以。所以今天也就把我在治疗中的思路做一个总结,分享给大家。

水库养殖的经济鱼类基本是以花白鲢为主,而花白鲢最容易爆发的就是养殖户口中的出血病。但这个出血病,实际上可分为:1.寄生虫引起的出血病;2.细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败血与出血,虽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区别:一种是血液流体外,一种是血红蛋白被溶解,渗出血管壁;其次还有一种就是由真菌引起的鳃霉。我们经常看到鱼的鳍条发红,鳃盖发红,体表有些局部发红,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体表出血,也有细菌引起的原因,因此要区别性对待。这种发红出血往往是弥漫性的。而由寄生虫引起的出血,往往发现是呈现出团状或是块状出血,相对于点状的弥漫性出血就本质的差异。这也是为我们提供了用药的思路,尤其是为是否需要进行杀虫提供了依据。

调水前后对比

在治疗出血病中,需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然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杀虫药:

一.是寄生虫的数量;

二.是寄生虫的个体大小;

三.是寄生虫的发展阶段;

四.是外环境水质情况,是否适宜寄生虫的繁殖。

如果这些条件都存在有偏向于寄生虫数量的上升阶段,那杀虫是治疗由寄生虫引起出血的必要手段。如果没有,那就可以省掉这笔费用,就照样可以治好养殖户眼中的出血病,而且事实也证明,有几个三四百亩的水库,我就是只用了消毒的药,鱼病就好了。

回过头,我把这方法,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理论提升的总结,我认为鱼体内负责防疫的免疫细胞总量是有限的,以锚头鳋叮咬后留下伤口为例,一条鱼上有十条八条锚头鳋,并不足以引起花白鲢的死亡。但别忘了,这是鱼体内大量的免疫细胞集中到伤口作用的结果。殊不知,花白鲢鱼体上有锚头鳋刺激时,虫体激发了免疫细胞集结到伤口周围,对细菌进行防御,而且虫体自身还有一套免疫系统,支撑它对环境中的细菌的抑制。假如用杀虫药把虫体杀掉,不消毒,我敢说,十家中,就有一半以上治不好出血病,而且还极有可能出现更大量的死鱼。按照常理,不是由虫引起的出血吗,照理说,把虫杀死了,鱼的死亡应该减少呀,为什么反而会增加呢?就是这个原因。

(重庆客户使用芽孢酵素反馈效果:30亩塘,亩产花白鲢1500斤,花白鲢各一半,不使用增氧机,鱼也不会出现浮头)

写到这里,我告诉大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次治病经历。几个月前,我的鼻子一直鼻塞,稍不注意就有点呼吸不畅,去了医院许多次,都说是鼻甲肥大,让我做手术。害怕手术,就一直没做,就只是吃点药,但一直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发展到嗅觉严重下降,吃饭都闻不到菜的味道。一天,我发现额头上许多小疹了,我就联想到,这些小疹子是不是分散了头部的免疫细胞对病菌的防御呢,想到,没想那么多,我们鱼药上铜康唑不是效果好吗,立马找来抹一点,给足疗程,给足剂量,唉,还真别说,才三天,这个困扰了我大半年的问题就好了,鼻子也通了,嗅觉也恢复了,而且很远就能闻到厕所里散发的味道,上下电梯时,电梯里的人留下的香水味道都能闻出来。这让我感觉有点神奇。当然了,或是这仅仅是一种偶然,但本故事,我以自己的人格担保,绝非虚构。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

广告 

养鱼经,养殖技术交流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