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则材料:意大利乌迪内大学的水产养殖教授,组织的一次对养殖鲈鱼与野生鲈鱼口感的双盲测试,测试的人中除了普通的人员外,还有专业级的一级品酒师,测试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野生的鲈鱼并没有因为是野生的而体现出更好的口感,反而是养殖的鲈鱼让大家的亲睐度还更高一点。这颠覆了我们通常认为的野生鱼味道更好,价值更高的看法。 想一想,我们许多人想通过人为营造野生环境,提高鱼的品质的做法,实际上只是一种宣传噱头,而并非能真正提高鱼的品质与口感。有时候,反而因为野生鱼生产周期更长,鱼腥味还会更重一点。其实鱼的口感主要还是来自于鱼的新鲜度与加工烹饪的味道。只要养殖的水源没有受到污染,我们是很难通过口感吃出什么鱼是野生,什么鱼是家养。就水源来说,野生水源更具不可控性,而养殖水源相对来说,受于环保的压力,未来会逐渐提升,尾水的排放标准即将出台,这些都有利于保障养出更加健康的鱼。而野生环境中,生长周期更长,环境不可控,鱼通过吃食,会在体内富集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汞,就可以通过食物沉积在鱼体内,导致含量成倍的提高。我们人吃了这些含汞的野生鱼,也会在我们人体内富集,严重了还会造成中毒。就以俄罗斯富尔加河的鲟鱼为例,当体重超过400公斤,其体内富集的汞含量超出人能接受的正常含量,每年都会有人因为吃了这样的鱼而出现中毒,所以是禁止食用体重超过400公斤的鲟鱼。 在对于如何养殖出更加健康,口感更好的高品质鱼,我认为水质管理才是关键,用微生物改善水质,如用芽孢原粉、酵素,通过微生物间的竞争,细菌是反过来可以影响放线菌的,而泥腥味与放线菌关系密切,所以通过调水减少泥腥味,在提高鱼的品质上更具可操作性;与是否采用饲料投喂关系不大。我们这些人,都处在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时期,谁没有吃过饲料养殖出来的鱼呢,当大家的口味都适应了这样的鱼质,如果不是饲料鱼,有可能还会觉得鱼质不好。是不是野生鱼,心理作用远远大于真实的测试结果。如果您是真心想提高鱼的品质,那你就从水质水源入手,切实的通过微生物把水质调好,才是正确的方向。 客户使用芽孢酵素的效果反馈 养鱼经,养殖技术交流平台 |
|
来自: 新用户5488A7G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