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为了挪出点时间去钓鱼,也是拼了,今天又是凌晨四点就起床了,早上起来正好碰到一则材料,上面提到了对药物的剂量的计算,这里来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在生产中,有许多养殖户,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如何保证投喂下去的药量是合适的,用多少?显然不是想当然的,随意添加,用了一包药就有一包药的效果,两包药就是两包药的效果。这里显然不是加减算法的问题,而是达到浓度了就有效,没达到浓度,那就没有效,有时不但没有效,反而还会有抗药性,增加了下次用药的剂量。 言归正传,如何计算呢?首先要考虑的是鱼塘鱼的体重,这里很多人就会犯愁,鱼塘没有清塘,塘里有多少尾鱼,不知道;卖了多少鱼,还剩下多少鱼,没有记录,也不知道;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个计算的方法,就是利用投饵去倒推,一般情情况下,一天饵料鱼的采食量,水温在15度以上,是2-5%,在这个范围内,再根据溶氧、气候进行效正,投饵最多时应是上限4-5%;天气不好时,鱼不正常时可能在2-3%,那这样一效正,对鱼塘存鱼量的估算就相对比较准确了,至少差异在倍数以内,不会出现大的误差。然后再根据鱼的体重,计算好用药量,进行添加。在添加过程中,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如果一天投喂两次,三次,并不是每次都要添加药物,而是根据药物的特性,只添加一次,或是最多两次,这个根据药物的特性而定,看药物是浓度依赖性,还是时间依赖性。 有时确实没法计算鱼塘的存鱼量,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按饲料添加呢?或是按饲料添加药物不是更简单吗?减少了鱼量计算的繁琐环节。为了尽量方便养殖户们用药,我也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也是可以的。这里举例说明:如草鱼在现阶段来说,在秋分时节,疾病减少,养殖户都会抓紧时间,让草鱼多吃快长,趁鱼价好赶紧催到上市规格变现,不影响明年的生产。所以投饵率基本上可达5%,那1000公斤鱼的饲料采食量就是50公斤,如果一公斤鱼以磺胺嘧啶为例,是0.3克每公斤,那1000公斤鱼不就是300克吗,所以只要把这个300克除以50公斤饲料,就得出一公饲料添加6克。所以看准时间,测准投饵率,只要告诉养殖户,一公斤饲料添加6克,那养殖户在使用操作中,就更精确了,而且可操作性强。我以前对算数是很不敏感的,当算得多了,现在基本可以做到一边和养殖户交流,一边就计算出用量,经常有养殖户感叹我的计算好神奇,这只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罢了。 养鱼经,养殖技术交流平台 |
|
来自: 新用户5488A7GH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