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叉尾鮰、黄桑鱼治疗的心得

 新用户5488A7GH 2020-08-30

对叉尾鮰、黄桑鱼治疗的心得

常见症状:最近许多地方的叉尾鮰和黄桑鱼开始大量发病了。死的鱼都是体表有水霉;有的在背部及尾柄发生深部肌肉感染;在头部嘴的下上沿,以及眼框周边发生溃烂的也比较多见,另外这些鱼基本上都伴随着肠炎腹水。

对于这些鱼,一旦发病,由于肠道发生炎症脱粘,所以肠胃消化功能大幅减弱,吃食量也变得很小。动网卖鱼,需在短期内能销售大部分鱼出塘,否则剩下的鱼再捕时容易出现大量死鱼。据说,前些天乐山一鱼塘老板卖黄桑鱼,总共才卖两万斤,可最后死的黄桑鱼比卖的鱼还多得多。所以动网打鱼也是风险极大,尤其是在现在温度低,鱼发病的情况下。

这几年,我一直通过做记录,并对开出处方跟踪反馈,探索其中的一些规律。比如越冬前做好鱼塘底质的处理,开春后尽早改底消毒,有减少发病的作用;在越冬时不停料,并在饲料里添加鱼康免疫多糖与鱼康保肝药,再进行一个疗程的中药驱虫,能大幅减少发病率。

(成都鱼康保肝药:成都鱼康保肝一号)


在我们以往的认识中,总觉得鱼的肝脏可以发挥功能几十年,像日本的一条锦鲤都活了九十多年,而我们养的成鱼一两年就出塘了,有时出于为养殖户节省用药成本的原因,遇到四大家鱼,只要肝脏病变不是特别严重,基本是能省就省了。但当我把这几年开的处方细细进行梳理时,发现了一些特点,比如饲料油脂高、蛋白高,那这些鱼的肝脏更容易发病,最多的问题就是出现代谢机能障碍,尤其以这两年兴起的鲈鱼、黄桑鱼、叉尾鮰养殖更为多见。

案例分享:甚至碰到过一次,一老板的叉尾鮰死得工人不想捞,老板不想投料,投什么药都要经过肝脏吸收分解,都要加重肝脏的负担。所以当时就只投喂了我们公司的保肝药,就单用这一个药,最后还是保住了几万斤鱼。

经过这个事情,我发现饲料营养的均衡,比如前段时间写的维生素A、C、E、K,以及B簇维生素B1、B2、B6、B12,L-赖氨酸、烟酰胺、甲硫氨酸等在鱼病防治中,意义重大,这些中许多成分都是生成酶的前期产物,酶的种类又极为繁多,发生的反应环节又是一环扣一环,错综复杂,当某一种成分缺乏时很容易出问题。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互动话题:案例中保住几万斤鱼的保肝药具体用法是什么?还是老方法发朋友圈,截图发18615755488,然后我告诉您答案。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