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心明斋 2020-08-30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进步人士闻一多先生。

他是中国民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诗人、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一身铿锵男儿气概,为后人谱写了一首坚强的生命赞歌。

但这样一个正义之士,有时候也会做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最令人难以理解的莫过于新婚之夜与书“入洞房”。

1922年,闻一多接受父母之命,从清华大学回到老家准备结婚娶亲。

大婚那天,新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迎亲的花轿就到家门口了,新郎却找不到了。

这下大家可急成热锅上的蚂蚁,四下里到处寻找。

最后,终于在僻静的书房里看到闻一多蹲在一角落里,正入迷地看着一本书,身上仍然穿着旧袍。

由此,闻一多洞房之夜“醉书”的故事就此传开,成为一时佳话。

很多人称赞闻一多专心看书之余,不禁问道:为什么有些人做事能如此专注呢?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也有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比如有人在工作中,或有人在学习中,或者有人在玩游戏的时候,发现时间过得飞快,即使大半天过去了,大家叫你吃午饭了,你还以为吃早饭才是上一分钟刚发生的事。

很多时候,这种忘我境界在心理学上称作“心流”,形容人专注力非常强。之所以做事如此入迷,就是因为此时你已进入了“心流”状态。

-01-

什么是“心流”状态?

“心流”这个词最先由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发明。

经过几十年的深入研究,米哈里在2004年向大众指出:

所谓的“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米哈里认为它就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可能途径。体验过“心流”的人将其描述为:

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掉自己,也忘掉自身问题。

这种体验带来的愉悦感非常吸引人,米哈里甚至称之为“最优体验”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TED演讲台上

2004年在TED演讲台上,他把人们体验到的“心流”状态分为7个方面:

1. 全然沉浸。注意力高度集中,你完全沉浸在当下所做的事当中,比如有时上厕所看书,看得入迷了,蹲了1个小时都还没察觉。

2. 体验狂喜。你感觉自己从繁琐的现实当中脱离出来,进入一种令人愉悦的状态中。这就好比钢琴家在舞台上演奏或我们普通人在看电影时跟随电影节拍流动。

3. 内心清晰。你非常清楚什么是可以完成的,以及目前自己做到什么程度了。你对目标非常明晰,清楚自己需要为目标还要花费多大的努力,这就好比学霸们在考前做复习时的状态。

4. 力能所及。你对这项活动的挑战性了然于心,也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胜任并及时完成它。

5. 异常平静。没有任何自我忧虑,完全忘却了自己,好像超出了自我的边界,这跟瑜伽里的“三摩地”有点类似,都是超我且异常平静的状态。

6. 时光飞逝。完全失去时间观念,所有精力只关注于当下,真正体会到“光阴似箭”的感觉。

7. 内在动机。你觉得做这件事是自己内在的渴望和目标认同,并不需要任何外力推动等。

当具备以上这些体验时,你基本可以判定自己正处于“心流”状态。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TED演讲稿

但处于心流中的人,投入而忘我,甚至丧失了对自我意识、感官,乃至周围的时空的觉察力。因此,对于心流的感受无法被正处于其中的人所描述,只能事后进行回忆和总结。

这也正如心理学家福斯特所说:

“心流”更多时候是一种在回溯中才能被意识到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心流”最大的特征就是全情投入、全神贯注。那是否就可以下结论说:任何全神贯注的状态,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心流”状态呢?

非也。

因为“心流”不仅仅是一种全神贯注,更是一种在目标驱动下的投入与付出,是人们在执行任务、完成任务、最终实现目标的同时,获得的一种额外的、积极的精神体验。也就是说,人们所沉浸的那个行为,必须是朝着某个目标前进的,而不仅仅只是娱乐和消遣时间。

比如很多人沉迷打电子游戏。如果纯粹是为了消遣而沉迷,这种全神贯注就不可能获得心流体验,除非打游戏是为了开发更好的游戏为目标。

-02-

“心流”就是一场体验幸福的旅程

当弄明白“心流”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后,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心流”体验呢?

这里我们不得不先提到“熵”这个词。

熵本来是个热力学名词,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如果一个系统越混乱,则说明其熵值越高。

比如在冰块里面,水分子相对固定,系统趋于稳定,这时熵值很低;但一旦冰块融化成液态水后,水分子快速运动,熵值变大。如果变成水蒸气,那熵值更大。

这种从固定到混乱、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就是熵增的过程。

力学表明,任何孤立的系统,都会变得越来越混乱,直到我们所知的最大的孤立系统—宇宙

而我们精神系统也完全符合这种熵增的规律,米哈里称其为“精神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量呈几何式爆发,我们每天主动或被动接收到的信息,已远远超过我们大脑所能处理的信息容量。

因此,信息爆炸造成了我们大脑系统不断趋于混乱,熵增不断加速,从而使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比如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甚至抑郁等,像我们常听到韩国明星自杀就是这类问题的集中体现。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解决这类问题,在热力学上把解决“熵”的过程叫做“负熵”

而创造“心流”体验便是我们寻求“精神负熵”的最可行的途径,即“心流”可以有效控制我们的意识并集中于一点上。

由此,能够进入“心流”状态,不亚于生命重生般畅快淋漓。

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心流》指出:

心流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积极的生命体验,从而给我们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质量。

1. 心流状态中,个人获得重新定义。

“心流”的表现之一就是体验狂喜,也就是说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

2003年,有心理专家指出:

处于心流中时,人们会因接受了挑战、发展新技能而感到“力所能及”,而这不仅让人们获得了掌控感,从而减少焦虑,也能使他们的自尊感得到提升。

当然,心流是一个闭路循环,从一开始到目标完成、获得精神愉悦结束,整个身心状态就是不断暗示自己“我能行”,这种正向的引导正是重塑个人自尊的绝佳时刻。

法国著名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就是一个善于把自己引入写作心流的大师。他每次连续奋笔疾书5-6个小时,让自己一直保持在高效创作中。正是如此,他一生创作了90部长篇小说,并曾非常自信地说:

他(拿破仑)剑做不到的,我用笔去完成。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巴尔扎克画像

2. 心流状态中,事半功倍。

一般而言,做事效率高低和一个人当时的情绪波成正比相关。当一个人情绪积极快乐时,事情像被赋予正能量一般,做起来得心应手。

而心流就是让人在积极的情绪氛围里高速运转。这好比把一只混乱的军队整理得井井有条,再去高效地完成一项任务。

同时,心流还能使高效保持惯性。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在为《心流》作序时指出:

如果一个人经常经历心流,他的心理就会被训练得越来越有秩序,以后进入心流就越来越容易,即使平时不在心流状态下,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心猿意马。

而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我们称之为“高效能人士”

3. 心流状态中,幸福指数呈直线上升。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在TED演讲中,把人的幸福体验分为三种,而心流状态就是第二种幸福:积极参与的人生

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你的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静止了,做事效率非常高,这使得自我成就感极大增强。

同时,就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心流》第八章提出的“人际之乐”,心流带来的积极情绪,可以推动个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更愿意乐观沟通、相互协作。在集体中找到自我使命的感觉,幸福维度快速增长。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自我成就感和集体使命感,正好构成了我们积极参与的人生,这比平时我们所说的幸福更高一个层次,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比如在我们工作中,那些能经常专心做事的人,做事比别人快,思路比别人清晰,在解决问题时比别人反应更敏捷,这样的人更容易成为团队中的精英。

-03-

如何才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既然“心流”有如此大的魅力,想必大家也想让自己有朝一日进入心流状态并持续保持这种状态,那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

1. 循序渐进,提前做好准备。

米哈里认为:

通常当人们做自己热情所在的事时更容易产生心流,尤其当这件事情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即需要面对挑战、设立目标、学习新技能。

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才甘愿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特别是在这件事具有一定的挑战,我们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在寻找突破和新鲜感里持续专注,最终获得狂喜体会。

因此,我们要想进入心流状态,首先要做好两点准备:

①确定事物是否具有挑战性和你的技能水平是否已充分准备好。

在TED演讲台上,米哈里向大众说道:

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的挑战程度,和我们应对这件事所具有的技巧程度,会综合影响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的感受。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挑战水平和个人技能是否处在同一水平上

如果挑战水平和我们的技能无法处于同一水平时,我们要么会感觉力不从心而难以集中注意力,要么就是事情太过于驾轻就熟而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即使挑战水平和我们的技能处在同一水平时,我们也需要区别两种情况:

一种是挑战水平偏低,我们的技能水平也偏低,这就好比蚂蚁重复搬运粮食,即使得心应手,但会感觉无聊,而且还很容易自我否定,这就陷入到米哈里所说的“彻底的无感(apathy)”中。

另一种就不同了,当挑战水平偏高,我们本身的技能也偏高时,这就像对撞机相撞冲出了火花一样,才能燃烧出激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进入“心流”状态。

比如我们看书,即使没上过大学的人,让他去读儿童绘本,他也会觉得很无聊;即使读过大学的人,你让他一开始就去读一本《西方哲学史》,他也无法读进去;但你给他一本《苏菲的世界》,降低难度后,他就会读得津津有味起来。

②确定自己是否是一个“自主能动”的人。

早在1997年,米哈里就已指出:

具有“自主能动”人格的人更可能在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时,获得心流的体验。

他所谓的“自主能动”的人,其实就是指那些自我意识少、目标感更强和责任心更强的人。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a. 自我意识少。

所谓的自我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的在意程度。那些自我意识多的人,很容易因为别人的评判而多愁善感,因此无法轻易汇集精气神专注一件事情。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被流言蜚语弄得心力憔悴的明星或者普通人,这里面就有过多在乎自我形象的因素。

b. 目标感强。

十几年前,有位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

目标感强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协调工作中所遇到的挑战及自身所拥有的技巧。他们一方面愿意迎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愿意为了挑战付出努力学习新的技能。

这就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我们生活当中那些计划做得非常严谨的人,更容易完成目标,也更容易获得满足感。

c. 责任心强。

米哈里曾经通过研究心流与各类人格关系时发现:

责任心更强的人,更喜欢解决问题,也更愿意花时间做有挑战性的事,因而有更多机会进入心流。

有责任心的人,比如某个岗位的主管,他会主动地综合意见,寻求解决计策,有种“任务没解决誓不罢休”的恒心。

d. 成长环境因素。

当然,米哈里在10年前就发现,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在塑造“自主能动”人格上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比如家长能平等友善地和孩子沟通,给予他们足够多的信任,鼓励孩子多多尝试并积极参与当中等都能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放平心态,接受不完美的自我,做起事来更有目标感。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2. 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主动寻找反馈。

意大利有句非常流行的名言:

如果一个人不晓得把船开往哪一个港口,那吹什么风都不顶事。

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无法掌控自己做事进度,也无法专注在此事上,有时候还会出现犹豫拖拉的现象。

但目标明确的人,越能坚信自己能胜任,也越能专注努力、心无旁骛,并在行事过程中寻求外部反馈,从而更加完善自己的行为,避免反复碰壁而消耗热情与精力。

著名科学家牛顿专注于力学研究时,不仅目标明确,而且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他有句名言一直警醒世人: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这就是目标明确和及时反馈创造的奇迹。

关于具体如何明确目标,早在1954年,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就在《目标管理》一书中做了详细阐述,后来,有人就此总结成“S,M,A,R,T”5个字母,他们分别是:

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的)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SMART法则

一直以来,我认为SMART法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包含了我们执行目标时所有要汇集的能量,因此,SMART法则更有利于我们集中目标,获得成功。

比如学英语一直是中国的潮流,我身边很多朋友还特意建立一个群,天天打卡互相监督,但是我问过她们,几乎没有人对终究学到什么程度有具体的概念。

有人说我就是学着好玩,能将就说几句英语就好;有些人只是看到大家都在学,赶鸭子上架地也跟风学。

我的建议是,如果大家能及时定一个半年或一年学习计划,比如学到多少个单词、背多少美文,或者看完多少本英文书等,这样学习起来才有足够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学习下去。

在寻求反馈上,我国教育先知孔子有言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也就是说,在我们执行目标时,一定要多问、多向别人学习,才能获得最全面的反馈。

比如我们部门有个刚大学毕业的小女孩,每天会问我们很多问题,有时还会把打给客户的话术原原本本在我们面前预演一番;当然,她的全年销售额远远超过其他同时入职的人。

3. 因人而异,匹配难易度,并及时做出调整。

就像之前我们所说的,在做之前,先要权衡此事是否与自己的能力处在同一水平一样,在做事时一定要匹配能力和任务的挑战度,并及时做出调整。

当你发现一件事情充满挑战,而自己却技能不足时,应当及时学习新的技能以应对挑战;相反,当一件事情挑战不足时,适当地增加难度,也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进入心流的状态。

这也就是米哈里他们所认为的“心流通道”正处于畅通阶段。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心流通道畅通

比如今年爆出的一则49岁妈妈和儿子同时考上研究生的新闻,我相信这个妈妈很多时候都在体验心流的幸福。

首先,她以陪读为初衷,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将来。但是在具体陪读之后,她发现自己学识等不足以为儿子树立榜样时,她开始自己也发狠学习,提升自己技能来匹配教育引导儿子的重任。

后来,儿子想考研究生,她鼓励儿子接受挑战,努力考入复旦大学研究生,而她自己也已提前提高挑战难度,进入复旦大学成人班学习,当上了儿子的“学姐”。

无可否认,这种努力自我提升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接受挑战、重复体验心流幸福的时刻,而且,整个过程顺其自然。

4. 提升专注力。

很多人无法进入“心流”状态,最大的原因就是专注力不够,这也就是说,“心流”7大特征中的“全然沉浸”完全没有做到。

这就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集中注意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一些看起来不起眼、却能集中注意力的行为,在此罗列如下:

① 自行清除杂念。

自行在脑中或者用笔记的方式列明做事时要做的准备,将一切无关的东西及时隔离掉,让自己的意识只集中在一个能量源上,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尽快进入“心流”状态。

怎样才能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

② 自觉屏蔽外界干扰。

要认清哪些事物会对自己有干扰,比如有些人对手机、电脑无法抗拒,那么及时将手机等物品收拾起来或者调为静音,由外而内让自己处于凝聚状态。

③ 制定时间期限。

有研究表明,人的精力只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高度集中,因为高度集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如果长期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注意力自然因缺乏能量而分散。

因此,把任务分割在每一个小时限里,每个时限里可以做到高度集中状态,这样更容易让自己进入心流体会。

④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

每个人脱离不掉环境,即使环境中的声音如何轻微,有时候也难免飘进耳朵里,使得自己掉进分神圈里。

如果可以,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书,比如完成一项数据任务等,都大有脾益。

我有个瑜伽朋友,每天深夜坐在天台上,一边躺着一边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并及时把自己灵光一现的思想记录下来。这些年来,她走过很多地方,每次见到她时精神极佳,而且她早已成为业界有名的瑜伽大师。

⑤ 多多运动,保持健康状态。

有句老话说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拥有足够多的能量支撑专注,进入心流。

我们平常生活里,不妨早起跑跑步,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团队慢跑活动,或加入健身俱乐部,或每个周末爬爬山等,这些都能很好的伸展训练我们的身体。

比如在超高工作强度的明星圈里,很多人就是健身达人,如一直靠演技上线的孙俪就是瑜伽和普拉提长期习练者,比如用跑步化解负面情绪的陈意涵等。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精神状态,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5. 不断尝试,持续挑战自己。

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所说:

当内在动机一直存在时,人们会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

因此,不断尝试,持续挑战自己,让内在动机一直存在,我们才能时刻有进入心流状态的感觉。

在实践中去尝试某一件事,想方设法完成它,你才能真正感知它,摸索出它的规律并化解它,仅仅靠想象、分析或简单的测试都无法形成对它的全面认知。

当然,在此必须要强调的是,持续挑战必须和前面讲的匹配度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死胡同,失去对事物的兴趣,最终堵塞心流通道。

比如一开始我们讲到的闻一多先生,在其短暂的45年生涯中,从教书先生到投身于民主救国运动中,他一直不断给自己下达新任务,完成新的宏伟救国目标。

他的一生,正是心流幸福体验的集中体现。


结语:

“心流”就是一场体验幸福的美妙旅程,通过努力、实践和练习,我们能够掌控这种幸福。

因此,不管你是曾经有过体验,或者渴望去体验,我们都要相信心流的巨大魅力,并且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自己轻松进入“心流”状态,比如设立目标,提升专注力,不断完善自己达到与挑战水平的匹配度等。

也许我们无法及时描述心流的体会,但是,回溯专注时的自己,你会发现:有时候,忘记自己比看见自己更为重要。

当然,这些精神层面的追求,离不开我们健壮的身体。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首先从身体开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达到我们生命的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