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油翁》最后一句有何深意?为何被教科书删掉

 馨香斋918 2020-08-30

《卖油翁》

每逢喜事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常叹遇人不淑的“多情自古多余恨”;劝人不必痴情于一段恋情的“天涯何处无芳草”······

当我们脱口而出这些诗句的时候,是否曾想过它的另一句为何不被广为人知,究竟是因其不够出彩,还是有意删减?

正如中学教科书上的《卖油翁》,通过生趣的故事向我们讲诉了熟能生巧的同时,其最后一句却不翼而飞。

到底《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有何深意?为何未被教科书摘录其中?不妨随着文章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卖油翁

《卖油翁》的诞生

《卖油翁》选自欧阳修晚年编撰的《归田录》,此时的他因其前半生遍历官场的黑暗和各地的民间生活,铸就了简洁生动、平易自然、活泼风趣的语言特点。

与那些轶事小说截然不同的是,欧阳修既不在用词上雕琢辞饰,也不篡改事实,力求为世人呈现一个真实的故事。

除此之外,他的用辞委婉含蓄。书中记载的那些抨击朝政现实的故事,都只是精练地讲诉起承转合罢了,留白给读者用心参悟其中的道理。

《归田录》

《归田录》大多收录了朝堂轶事、君主行事,以及那些遐迩闻名的文人大夫的事迹。

欧阳修在其中掺杂了自身对于官场腐败的叹息,对祸害朝廷的奸佞之臣的批判,甚至通过一些发生在当地官吏的生活趣事,来借此形象地对现实进行批判,其中不乏有趣味之作。

就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卖油翁》的故事,它通过一件发生在唐肃公身边的小事传达了只要多做多练就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仕途跌宕的欧阳修又一次被恶人中伤,贬去他乡。

其途经亳州时,见当地的唐肃公陈尧咨虽然政绩出色,但性情暴戾,为人恃才傲物。欧阳修便通过描写陈尧咨遭遇卖油翁的这件小事,以此劝诫他。

教科书上的《卖油翁》

《卖油翁》的故事讲述的是唐肃公陈尧咨箭术高明,但他却因此沾沾自喜。

一日,来到射箭场的陈尧咨正打算拉弓射箭时,看到了旁边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伫立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久久不曾离开。

当陈尧咨射出十箭,其中八九箭皆中靶心,老翁也只是微微颔首。这般行径,落入陈尧咨眼中,自是认为老翁瞧不起他的箭术。

于是,他便走到卖油翁的身旁,质问老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这位卖油翁舔舔了嘴唇,淡然说:“只不过是手法娴熟罢了。”陈尧咨闻言怒发冲冠,冲着老翁直言:“你怎么敢质疑我的箭术!”

结果老人直接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轻轻地盖在葫芦口上,然后舀起一勺油再慢慢注入葫芦里,油从铜线细小的孔中注入,而铜线没有被一丝油渍浸湿。事毕,又言:“没有什么,就是手法熟练罢了。”

此般惊世骇俗之举,令站在旁边陈尧咨只能苦笑着打发这位卖油翁离开。

这篇故事就此戛然而止,文章虽小,但“五脏俱全”,言简意赅,但又发人深省。

教材《卖油翁》段落

初读这篇课文,便不难得看出文章想要表达“技有所长,在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是,当细心品读这篇文章时,就会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纵观全文,起初的陈尧咨对卖油翁的傲慢和轻视不言而喻,而从卖油翁回答陈尧咨的三句话来看,道尽了卖油翁淡定从容、不卑不亢中,透露着高高在上的教训口吻。

两者姿态的对比,由此透露出了文章的深层蕴意——谦卑。

所谓谦卑,则应放低姿态,以平和的目光看待世间万物。“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一方领域上有所成就,不应沾沾自喜,而是沉淀自身,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得始终。

其实无论是“技有所长,在于熟能生巧”的道理,待人待事,还是保持虚心、沉稳、谦卑的态度,都值得三观还未明确的中学生仔细品读。

若是能够在青葱年华,懂得这般道理,不仅对于自身的学业,还是对于未来的社会闯荡都是收益斐然的。

这般行文流畅,文字言简意赅,内容充实有趣的短文为何偏偏要留有遗憾,删去最后一句呢?

原本的《卖油翁》

查询原文,翻看《卖油翁》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其短短的一句话里包含了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两个典故,而这两个典故又具有什么样的寓意促使欧阳修加以引用?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故事和《卖油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要讲诉的是古代有一位姓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其手法干净利落,霍霍的屠刀进出牛身,竟合乎音律。

这宰牛过程精妙绝伦,令梁惠王都不由感叹:“善哉!技盖至此乎?”

但是虚怀若谷的庖丁不以为然,直言道,自己不过是因为用了数十载的刀,宰了数十载年的牛,挥刀已然如臂使指,宰牛已是了如指掌。

梁惠王听罢,却是悟到了“养生”的道理。

而“轮扁斫轮”则讲诉的是一名木匠与齐桓公之间的故事。

齐桓公于堂上研读圣贤书时,正在制作车轮的木匠轮扁走上前来,询问齐恒公,“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齐桓公不以为然,只道圣人之言罢了。轮扁直言,这书不过是圣人留下来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闻言勃然大怒,质问木匠。木匠仍然坚持己见,并向齐桓公解释了原由。

行年七十却依旧独自修轮,不是他恃才傲物,而是无可奈何。

木匠的儿子虽已是子承父业,但是当木匠想要传承自家的手艺,将自己毕生的心得和体会告诉儿子,却不想儿子不明所以其中的真谛。

因此他认为自身领悟的经验和技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圣贤之书写的再过精彩绝伦,也于事无补,他人根本无法参透其中的奥妙。

欧阳修

欧阳修引用的两个典故皆出自庄子,其中的寓意都值得我们用其一生。

前者告诉了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付出耐心的钻研,万事万物不过迎刃而解。

后者虽是虚构的故事,却依旧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如何看待书本知识,应不在于熟读书中的文字,而是抛去文字的束缚,体会其中的真谛。

同时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万事万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想要融会贯通就必须事必躬亲,在实践中领略奥妙所在。

然而,抛开文章讲诉的道理,单论文章的晦涩也非中学生能够轻易参透的。

庖丁解牛的课文之所以出现在高中,就足以说明这篇课文对于中学生是具有难度的。

想要言简意赅地说明其中典故的道理,对老师来说过于复杂,无疑加重了老师的课程量,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倘若只是粗略的讲解,便会留给学生庖丁的技艺高超的印象,而无法体会到故事背后想要讲诉给学生的道理。

中学课堂

况且庖丁解牛的最后一句“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也非一言能够轻易参透的,其中蕴含着庄子对于长生的理解,不仅与《卖油翁》的寓意大相径庭,还与朝气勃勃的中学生实属不符。

庖丁解牛尚且如此,甚至不被编入教材的轮扁斫轮想要言明其中的蕴意更是难上加难。

文章的寓意直指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坚持虽是有用,但不去施展一二,又怎知自己参透多少。

亘古通今,口若悬河之辈星罗棋布,但付出行动之人却是少之又少。

自幼研读孙子兵法,却未曾带兵打仗,无非是纸上谈兵。“半部论语治天下”,却着眼于参透半部论语,不为治理之事,无非是虚有其表。

他人的经验始终是他人的,想要融会贯通,就必须自己做出行动。

虽说道理如此,但老师想要将其言明讲透又岂是易事,不仅对于学生需要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要避免学生断章取义,只闻文章的前部分,便牢记于心。

因此,在编撰教科书的老师眼中,倘若把《卖油翁》的最后一句话放进教科书中,可能会让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横行于学生之中,甚至让一些无心读书的学生有了肆意妄为的最好借口。

在百般商榷之下,才将其删减。

《卖油翁》

究其源头,无非是欧阳修想要借用《庄子》的典故,来进一步言明天道酬勤的道理,并且有举一反三的寓意。

却不料,如今社会的魑魅魍魉层出不穷,光怪陆离的世界,对年仅14、15岁的中学生有太多诱惑。

若是在一篇课文中给了他们错误的导向,则将诱使他们离开校园,投身于社会之中,那么社会将难辞其责。

因此,对于极易误入歧途的中学生来说,略去一句无伤大雅的话,换的一个光明的未来,合情合理。

对于欧阳修来说,其晚年主张文风变革不难看出其对于学子未来的关心,倘若是为了学子,无非是一句锦上添花,删去又有何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