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同事给我介绍工作,我要请客吗?”:关于“人情”,这4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碧读好书 2020-08-30

文|江晓白

何为“人情”?“借给你钱是人情,替你办事是人情,给你出力是人情,为你费心是人情。处处为你着想,护你周全的更是人情!”

可以说,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关于“人情”,这些道理我们越早明白越好。

01 

能用钱解决的,千万别用人情

在知乎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提问:

“前同事给我介绍工作,我需要请客吗?”

不出所料,网友们给出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请!”。

至于“请”的理由,我赞同最高赞回答的观点:

“做人要懂知恩图报,人家的帮忙,就是人情,人情花的是时间,而时间,就是钱。你今天拿钱还人情易,未来拿人情还人情,它可就难了。”

简而言之:能用钱解决的,千万别用人情。

这是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我们身处其中,最简便最高效的行事规则,是遵循商业中的“契约”精神——用钱清算,两不相欠。

提问者刚刚毕业,积蓄有限,但这不是不请客的理由。最基本的,可以是一杯奶茶、一顿简餐,当然,还必须外加一段发自肺腑的话:

“姐,谢谢你介绍我入职,这份工作我很喜欢。我之前处理过XXX项目,在XXX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优势/资源,如果这方面你需要我帮忙,你直说,我绝不含糊。”

如此,既花了钱,也做出了“欠你的人情,我后补”的承诺,事情解决得妥妥帖帖。

经过这一番,对方必然会给予提问者较高的评价,两人的关系也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花钱去解决人情,看似是“没有占到便宜”,是“多此一举”,但要知道,花出去的钱,是可以再挣回来的;而欠下的人情,却很可能是个无底洞。

如果总是一副理所当然占便宜的嘴脸,那么得到的,不仅仅是一颗颗寒透的心,还有烂到底的口碑,简直是得不偿失。

生活琐事很多,压力很大,得了人情花钱把事“平”掉,能让我们活得轻松简单。

02 

免费的人情,往往是最贵的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刚来这里时没什么钱,怎么办呢?”

“有时你会在邻居那里蹭到免费的食物和网络,不过代价是,你可能要嫁给他们其中的一个。”

中国人都很爱讲“人情”,就因为如此,我们能得到很多“免费”的东西。但其实,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暂时得到的便利,后来全都要加倍奉还回去。

作家冯仑,在《熟人的成本》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每次开车违章,当班的交警都是同一个熟人。

这个熟人交警“很会来事儿”,在认出他后,既不开罚单,也不进行训诫,而是直接放行。

他觉得欠了交警人情,于是请吃饭;而交警却在席间,趁机把自己学历低、技能差的妻子“推销”进了他的公司。

他很为难,但再难,也得硬着头皮接着,谁让交警免了他的罚单呢?

一个月开2000元,事少活儿轻。但交警的家属,仗着有靠山,总是飞扬跋扈的,在公司闹得鸡飞狗跳。

最后,他痛下决定,打算每月拿出1200元,一年拿出24000元,即便是吃闷亏养个“白吃饭”的,也要辞退交警的妻子。

交警当然不乐意,认定他是瞧不起人,两人大吵一架,彻底闹僵,从此势如仇敌。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两次被免的罚单,不会超过100元,但这100元,却让故事的主人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先是一顿饭钱,然后是3个月的工资6000元,最后,还搭进了一段友情。

俗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那些假“人情”之名给我们“免单”的人,最终必然会让我们“买单”,而且是买大单。

03 

做人要有人情味,但做事别欠人情债

是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做个“孤家寡人”,不与世界产生任何关联,也不接受他人的丝毫温情。

“人情”固然麻烦,但也有弥足珍贵的一面,它背后蕴藏的,其实都是“情”与“义”。

作家李林清玄,在著作《平常心,观自在》中,写过一件童年趣事。

有一年年景很差,临近年关时,家里已经没有余钱,去结清杂货店、酱油店、米行等等日用品的欠债。

迫不得已,爸爸跑到外面躲了起来。

家里缺一个人,“团圆年”自然是过不成了,孩子们很沮丧。但没想过,几天之后,爸爸回来了,还带着一家人,高高兴兴吃年饭,高高兴兴到债主家拜年。

而债主们,也都和和气气的,仿佛忘记了那些欠条,竟然说:“过完年再来交关吧!”

爸爸从“躲”到“不躲”,债主们从“催”到“不催”,这巨大的落差,是一个习俗成全的。

这个习俗是:催讨欠债的,只能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子时之前催讨,过了子时,就得停止,一直到大年初五,才能重新上门要债。

林清玄感叹:“中国人的人情礼仪,我是那一年才有一些懂了。”

文章的最后,林清玄说:“开春以后,家人都很努力工作,很快就把积欠的债务,在春天第一次收成里还清。”

真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有道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个人能量的薄弱,注定了大家只有守望相助,才能安稳前行。

而那些温情脉脉的人际互动,一方面传递了情感之际,稳定了双方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成全了彼此报团取暖的的需求。

当然,一方不吝啬温柔的时候,另一方也不能忘记了分寸,该还的债,必须还。

让人情归人情,让事情归事情,才算是真正精于人情。

04 

给人人情,别念;受人人情,别忘

读过一个关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15岁那年,梅兰芳不幸染上了白喉病,这是一种需要静养的病。

但当时梅兰芳的家里,是等米下锅的状态,他靠演出赚来的8吊钱,是全家人维持每日开支所需。

所以,休息是不可能的,只能带病上台。

梅兰芳的难受和窘迫,落在了人称“三爷”的李宣倜眼里。

李宣倜出于对梅兰芳的欣赏,决定为他解围。他每天给梅家8吊钱,给了40天后,梅兰芳痊愈,得以重新登台表演,而梅家人的也生活恢复如常。

此后很多年,那300多吊钱,李宣倜只字未提,梅兰芳却深深铭记。

世事有轮回。后来,梅兰芳名满天下,而李宣倜家境没落、妻离子散、晚景惨淡。

这时,换梅兰芳资助李宣倜了,他不光每月给他200元生活费,还经常请他吃饭。

早已忘了当年那300吊钱的李宣倜,不明白梅兰芳为什么要这么做,梅兰芳的回答是:“你以前的恩情,我一直都记得。”

再后来,李宣倜去世,无人收殓,梅兰芳亲自操办,一切处理得妥妥当当。

《朱子家训》有言:“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意思是,施予他人的恩惠,不要牢记在心;接受他人的恩惠,要牢记报答。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情。

李宣倜救梅兰芳于窘迫时,这是大人情,但他从不提及,更没有挟人情要回报;

梅兰芳受了李宣倜的人情,终生不忘,并适时相报,让人钦佩。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以“想当年,我如何如何帮你”,来念叨自己给予他人的人情,这会大大消耗掉被帮助者的感激之情。

也有很多人,得了恩惠、受了人情,事后忘得一干二净,更不谈道谢和回馈了。

这种人,失了良心,也必然走不远。

05 

杨绛先生曾说:“世态人情,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人情,可真不简单。

它遵循商业规则,需要我们有“主动花钱清算”的自觉;

它很贵,需要我们有“不占便宜”的自律;

它也很温情,需要我们有“坚守边界”的得体;

它还很考验人,需要我们有“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的格局。

“互惠定律”说,有来有往,才叫关系;互惠互利,才能长远。

愿所有人和事,真诚、笃定、恒久。

与君共勉。

作者:江晓白,碧读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在清风烈酒里,执笔慰风尘。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提供原创文章、新书资讯、必读书单等,伴你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