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和品性的培养是“养好”孩子的关键

 昵称535749 2020-08-30
发布时间:2020-08-27 

文章封面

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帮家长树立早教理念

物质需求的极大满足,才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开始。

确实如此,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日渐增强,“养好”孩子——将孩子培养的有出息,成为每一个家庭的期盼。

但是如何“养好”孩子80%以上的家长一片茫然,尤其对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很多家庭更是通过满足物质需求的方式得以实现,这非但没有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更让很多孩子在极大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染上了一些坏毛病,比如娇气、坏脾气、容易悲观、过分敏感等;

特别是有些孩子还会以自由为借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就大发脾气,或者是深陷在一些虚幻的东西里面不能自已。

孩子的培养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个家庭都比较重视,也相对比较容易培养,如教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等等。诚然,识字和数数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牢牢掌握的,但这两样技能人人都会,就算学得再好,即便孩子的唐诗宋词背得再好再熟,也没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可言。

这就如同我们的孩子是四岁还是八岁开始学习阅读,是一个月还是一年学会说话,是通过语音法、综合法、分析法还是其他方法学会的,这些都不太重要。

也如一个人把自己的名字签得多么龙飞凤舞,那也不过是一个签名,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流,不会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这些将会影响他的整整一生。

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恰恰是我们家庭教育所缺失的,不容易掌握的,而对于孩子的一生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个孩子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如何,具体表现就是孩子们是否具有自信、勇敢、坚强,是否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是否善解人意,关爱他人等这些优良品质上,这些品质的多少将很大程度决定一个人今后人生的成败。

但是一个人所具有的这些优良的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仅仅通过教育手段能培养的,它需要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并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从中去体验、去感悟。去体验和感悟就需要孩子们尽可能早的接受习惯培养、品质培养之类的训练。

因为孩子的习惯和品质比什么都重要,接受的训练越早越好。通过这些专项训练,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善于发现、心无旁鹜、独立自主和聪明伶俐,同时也让孩子们的思维和行动更加敏捷,让他们变得见识广阔、知识丰富,心灵手巧、彬彬有礼且善于为他人着想,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够健康向上地成长。

让孩子们接受这样的训练,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参与,有些父母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将孩子圈在家里让老人或保姆看着,只要别磕着碰着不生病就好。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放任自由,认为给予孩子自由就是给了一切,孩子的小毛病坏脾气慢慢长大了就改了,那么我们这里要给这些父母们提个醒,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在孩子小的时候解决,孩子慢慢长大了只能越来越厉害,改起来也越不容易。

还有些父母事无巨细对孩子的活泼好动干预过多,导致孩子的身心发展受限。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对孩子实施教育方法,大多是死板、不合实际,更很难真正适合孩子,又有很多东西是不合常规的,太抽象、太乏味的条条框框。

可是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喜欢去做有兴趣的事情,就好比我们大人遇见孩子,虽然他们能流利地说出他自己的名字、性别以及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对小兔子、小牛、蝴蝶或者对拆卸汽车更感兴趣。

如果这些细微之处做父母的观察和感悟不到,我们倒是建议并希望父母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接受教育和学习,并借此能促使自己做出一些教育方法方面的改善和改变。

二、“养好”孩子并非一蹴而就

让孩子尽早接受习惯和品性方面的训练

人生的成功、失败,或是平凡,往往取决于教育或性格中的一此细微差别,而不是显著不同。多一点,或少一点,就有可能决定了某个人是否能成才,是否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大的成就。

就比如,一个企业会计月薪5000元,一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财务总监年薪200万元,实际上,他们俩的性格可能很像,受的教育也差不多,他们都能写会画,甚至在某些方面,这名会计还要强过这名财务总监。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当然,要找出原因是很难的,而要从那么多不同的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因素就更难了。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去发掘,还是可以从他们的身心方面找到一些细微的不同。

有些人的成功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品质,有些人的成功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怀疑批判的精神或者踏踏实实的性格,甚至有些人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他待人热忱,或是敢于对自己和别人说“不”。

因此这些细微品质的差异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人生的差异。

因此孩子的习惯和品性必须从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因为人生前七年是形成个性最重要的阶段。人生之路,就像一条条四通八达布满岔口的道路,如果在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孩子们走错了路,那么他们越往前走,就会错得越远。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走错了,并有心去改变,这个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一是按照原来的路走回去,重新再来,一是直接寻找一条捷径走到正路上去。

但是前者是让他前功尽弃,后者更是有再次迷失而永远无法回到正路上来的危险。

举个例子,有个孩子从一出生下来到七岁都是过着放任自由的生活,几乎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便告诉他他也不听你的,始终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结果他做了很多的错事,而此时如果要让他变得听话又懂事,那可以说是痴人说梦了。

所以,纵容孩子不仅显得家长没有能力,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这些家长要么不知道管教的重要性,要么是懒于管教,他们通常过于乐观:“噢,船到桥头自然直嘛”,“嗨,孩子的这些小问题长大了就好了”。但是,事实证明,大多数情况下,结果不是这样乐观。

三、孩子尽早接受习惯和品性方面的训练

帮家长实现“养好”孩子的梦想

一个人,从他生下来之后,他大脑里的神经细胞(更准确地说是神经元)的数量就是固定的了,因此,所谓的“感官训练”和“记忆训练”都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提高感官的灵敏性或记忆持久力那就是大有可为的了。

大脑中各个神经细胞的相互连接越密集,人的脑力就越发达,而这种细胞的连接恰恰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训练达成的。换句话说,加强思维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加快对事物的反应、养成做什么都心无旁鹜、都不轻言放弃的习惯等等,这些都能够让脑力变得更为发达。

甚至可以说,只要方法得当,通过训练一个人的脑力,任何习惯、技能、喜好和能力,只要你想要,就都有可能得到。

但是,思维懈怠是训练脑力的最大障碍,大人是这样,小孩也是这样。所以,脑力训练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让思维变得“勤快”起来。

有的孩子已经习惯了那种自在随意的学习模式,想学多少就学多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介绍的学习模式太难、太虚,甚至根本就学不到东西,那其实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这种“亲身实践”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强化孩子们的脑力不需要过于着急,但是,有一个规律,孩子越早对脑力进行强化,它的效果就越强,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大,这种训练的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弱;

所以,如果能够尽量早一点地对孩子的脑力进行训练的话,那么,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件受益匪浅的好事。

甚至可以说,只要你开始得早,并持之以恒地去做了,那么就算是遗传因素不好都不是问题,几乎没有什么能力是不可以培养的。

狄莫西尼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天生患有语言障碍,按理来说他并不适合做一名演说家,但实际上,他却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

相反,如果开始得太晚,想培养什么样的能力都是亡羊补牢了,就算有再好的天分也没有用。在我看来,但凡伟大的音乐家都是在六岁之前就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其实,对孩子进行训练并不仅仅是为了孩子遥远的将来,对于现在而言,同样是会有相当大的改善。通过训练,孩子会变得更快乐、更有感染力,他们可以给同伴、家人乃至其他任何人带来快乐和喜悦。

原创:邵真
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