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泉之城 第A01版:要闻 20200830期 济南时报

 zcm1944 2020-08-30
28日,在雪野镇南栾宫村,村民饮用泉水。 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王家井
马杓湾泉 新时报记者王汗冰 摄
  随着莱芜区、钢城区泉水普查外业工作告一段落,两区丰富的泉水资源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继上周记者在钢城区探泉后,28日,记者再次跟随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工作人员来到第二站——莱芜区。从数量上看,本次总计普查的223处泉水中,莱芜区有167处,钢城区有56处,莱芜区泉水数是钢城区的三倍。加上2011年复查的800多处泉水,济南泉水总数破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莱芜区泉水总数多,有故事的更不少。
雪野街道南栾宫村北泉子:上升泉下降泉隔河对望相距不足20米尚无先例
  从受力成因上,济南的泉水可分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种,上升泉多处于地势平缓之处,如济南市区诸泉,下降泉多位于山脚峪底,如济南南部山区的多数泉。而你见过上升泉与下降泉仅一河之隔相距不足20米的吗?
  28日,记者跟随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工作人员来到雪野街道南栾宫村。一条弯弓状的村河穿村而过,河的弧顶处有一道正哗哗溢水的拦水坝。拦水坝下扇面平台处,有个长方形泉池,泉池南壁上有根黑铁管,清澈甘冽的泉水正满管而出,这里便是南栾宫村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北泉子。
  “北泉子”因过去这里地处村庄北部而得名。不管天旱天涝,泉池水位从不见明显变化,水面常年保持在一米多深,清泉下泻还能形成一个1米多高的小瀑布。而以村中的河为界,河北侧的青石山上也有一处无名山泉,每年夏天都会出水。
  省地矿局八〇一队水文地质中心主任李传磊介绍,经现场勘查,村河南北两侧的地质分别是灰岩和花岗岩,河流所处的位置是灰岩和花岗岩之间的断裂带,因此会有泉水流出。更有意思的是,河南侧的北泉子与河道北石壁上的无名泉,两泉相距虽然只有十五六米,可它却不是一种泉。“从受力成因上,北泉子为上升泉,无名泉则是下降泉。在相距不足20米的距离内,一眼上升泉与一眼下降泉同时出水,这种情形此前在大济南范围内尚无先例。”李传磊说。
茶叶口镇逯家岭村响泉:一泉成河终年不干成为七座塘坝水库的主水源
  提到茶业口镇的逯家岭村,很多人可能感觉陌生,而要说起这里是电视剧《安家》主角“房似锦”老家的取景地,可能就会有人拍脑门:“原来是这儿呀!”
  逯家岭村建在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之上,是济南范围内海拔最高的山村之一。在逯家岭村西黑峪,藏着一眼涌量丰沛的山泉,其泉水下泻后汇流成河,发出巨大的响声而得名“响泉”。“响泉”虽然特征明显但不好找,记者沿逯家岭村西山路一路翻山越岭才找到。
  28日,记者还没走到泉口附近,就已经听到山峪里有哗哗作响的泉水之声。响泉被一堵矮石墙阻隔形成了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浅水塘。水浅,不是因为水少,而是泉水沿着一侧的豁口下泻而去。记者看到,在水塘西北侧有一个人工砌筑的水渠口,汩汩清泉正从水渠口喷涌而出。
  “这个泉自古就有,从未干涸过,此前一直是村里的饮用水。”逯家岭村村委主任高瑞云介绍,响泉的由来可能与之前一场地震出现了断层有关。经测绘人员现场勘测,响泉出水口的海拔为568米。当地村民说,响泉的水质很好,喝起来有点甘甜,烧水的话水锈很少。村里没打深机井供水之前,每逢干旱的时候,村民都会到这里来取水。
  据了解,响泉之水经黑峪沟又蜿蜒流入下游的法山水库。除法山水库外,黑峪沟里有6个塘坝之水,也主要来自响泉。说响泉是一泉成河,毫不为过。
茶叶口镇卧云铺村五泉井:芦苇群下寻得泉五口泉井各有姓
  卧云铺村离逯家岭不远,明朝初年建村,最初全村共有七大姓:刘、王、张、闫、李、苏、吴。村里有句古老的谚语——“一姓一个泉,一姓一盘碾,一姓地一片”。说的是,这七大姓氏的村民,各自拥有一口泉水井,一个碾粮食的石碾,还有一片可以耕种的土地。
  88岁的退伍军人闫德成,以前当过多年村支书。他告诉记者,原来七姓村民的七口井,现在有五口井依然存在并为村民所用。从山脚下拾级而上进入卧云铺村,首先看到的是闫家井,裸露在外的石筑井口呈半圆形,井口直径约60厘米,井水深约2米。“闫家泉地势最低,常年不干涸。有一年,8个月没下一滴雨,其他大部分泉井都停了,只有闫家井的泉水很旺。”
  沿着山路再继续攀登百十米远,路边一住户大门口旁边刻有“王家井”的木牌,王家井是两块半圆形石头围成一个圆形井口,直径约50厘米,张家井位于村子中心偏东,吴家井在半山腰上所处位置最高,紧靠山崖,如今已被棚盖住,但仍然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刘家井位于山坡另一侧,掀开井盖,里面泉水充盈,弯腰可掬。
  据介绍,最初村民寻泉的时候,是根据山峪里的芦苇找的,看见哪里有长势旺盛的芦苇,哪里就会有泉水。拔掉芦苇,再往下挖,泉水就冒了出来。为了保持卫生清洁,后来人们把泉周围砌上石头,垒成井状或池子状。“虽说一姓一泉子一盘碾,可那时候如果一姓的泉子和石碾子闲着,其他姓氏的村民照样能用。大家相互谦让,从不会为了吃水用碾子吵架拌嘴。”闫德成说。
和庄镇马杓湾村马杓湾泉:相传曹刿将军骑马到此取水状如勺子得名
  和庄镇马杓湾村位于莱芜区的东北方向,与淄博的博山区相接。“村旁边的山上就有齐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长勺之战就发生在我们村这一带。”28日和庄镇马杓湾村村支书仲维青向记者介绍,村子以泉为名,因泉而兴,村中那口马杓湾泉相传也与长勺之战有关。
  在村的西南侧,记者找到了仲维青所说的马杓湾泉。这处泉深约10米,周围围成了一个长约15米、宽10米方形的泉池,旁边还有一个石头垒砌成围堰的大水湾。“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曹刿将军骑马来此取水,所踏之处有清泉喷涌,将士们为纪念曹刿,又见这个湾状如勺子,所以取名马杓湾。”和庄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陈雪说,马杓湾的泉水夏天凉,冬天不冻,常年不干涸,天气再旱也有水。
  “从前遇到天气大旱,别的村子没水吃的时候,就来我们村,我们的村民白天先让别村的人取水用,自己半夜才出来打水。”仲维青说,1943年,天气大旱,附近村子的井水都抽干了,曾有13个村子的村民都到马杓湾来取泉水喝。为什么这里久久不旱,仲维青说,1985年大旱抽水时发现,泉眼深处西南方向有溶洞。
  马杓湾村被西封山和南封山两座山包围。西封山上有一个天坑,周围的山水汇聚到天坑里。再经过山石层层渗漏,最后从马杓湾的泉口冒出,形成了典型的上升泉。省地矿局八〇一队水文地质中心主任李传磊说,马杓湾泉无论从地质条件上的出露方式还是含水层的介质、年代都与济南市区的泉更为相似。 (新时报记者杨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