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邮票图说生肖文化—龙》(二)
2020-08-30 | 阅:  转:  |  分享 
  
邮说中国—生肖系列邮票图说《生肖文化-龙》(二)悠然雅士2020年2012-1《壬辰年》极限片—神龙吐珠
1988T124《戊辰年》首日封图案—黄帝乘龙升天2000-4《龙文物》“玉龙”极限片—鲤鱼跃龙门台湾《八仙传奇》小版张
边纸—八仙过海斗花龙台湾2004《八仙过海》“韩湘子”邮票—韩湘子吹箫会龙女台湾2013《龙凤呈祥》极限片图案—“二龙戏珠
”台湾1962《故宫古画》“朱元璋”邮票—朱元璋梦龙2013-16《龙虎山》“龙盘虎踞”邮票—九十九龙集结龙虎山201
3-16《龙虎山》小型张—张道陵炼丹修道,龙虎现身,改名“龙虎山”琉球群岛1963《新年》邮票—世界首发龙票大清1878《大龙
》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大清1878《大龙》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1988T124《戊辰年》邮票—第一轮龙票2000-1《庚
辰年》邮票—第二轮龙票“祥龙腾飞”2000-1《庚辰年》邮票—“旭日东升”第二轮龙票草书“龙”2012-1《壬辰年》
邮票—第三轮龙票龙袍金龙2012-1《壬辰年》小版张—第三轮龙票龙袍正面金龙2012-1《壬辰年》赠送小版张—第三轮
龙票龙袍正面金龙香港1976《岁次丙辰》邮票—第一轮龙票“二龙戏珠”香港1988《岁次戊辰》邮票—第二轮龙票“刺绣龙”
香港1988《岁次戊辰》邮票—第二轮龙票“刺绣龙”香港1988《岁次戊辰》小全张—第二轮龙票“刺绣龙”香港2000《岁次庚辰
》邮票—第三轮龙票“飞龙”香港2000《岁次壬辰》邮票—第三轮龙票“飞龙”香港2000《岁次庚辰》邮票—第三轮龙票“飞
龙”香港2000《岁次庚辰》小全张—第三轮龙票“飞龙”香港2000《岁次庚辰》小型张—第三轮龙票“飞龙”香港2012《岁次壬
辰》邮票—第四轮龙票“火龙”、“金龙”香港2012《岁次壬辰》邮票—第四轮龙票“舞龙”、“雕龙”香港2012《岁次壬辰
》小型张—第四轮龙票“飞龙”香港2012《岁次壬辰》丝绸张—第四轮龙票“飞龙”香港2012《岁次壬辰》金银小型张—第四轮龙票
“巧兔飞龙”澳门1988《龙年》邮票—第一轮龙票“写实龙”澳门2000《岁次庚辰》邮票—第二轮龙票脸部“特写龙”
澳门2000《岁次庚辰》小型张—第二轮龙票“半身龙”像澳门2012《龙年》邮票—第三轮龙票“五行龙”之“金龙”、“木龙”
3、第三轮龙票。澳门于2012年发行了第三辑生肖系列邮品的第5套《龙年》纪念邮票,全套邮票5枚、小型张1枚。设计概念以五行的“金、
木、水、火、土”来表达,采用天干算法推算五行属性,2012年龙的五行属性为“水”,所以5枚邮票中“水龙”是主角。邮票上水墨龙烫压全
息箔片,配上龙舟的压印图案,令主角鲜明突出;闪亮的银箔代表龙的吉祥与尊贵。澳门2012《龙年》邮票—第三轮龙票“五行龙”之“水
龙”、“火龙”、“土龙”澳门2012《龙年》小型张—第三轮龙票“五行水龙”台湾1975《龙年》邮票—第一轮龙票写实龙“飞龙
在天”台湾1975《龙年》邮票—第一轮龙票写实龙“飞龙在天”台湾1985《岁次戊辰》小全张—第二轮龙票台湾1987《
岁次戊辰》邮票—第二轮龙票台湾1999《岁次壬辰》小全张—第三轮龙票台湾1999《岁次壬辰》邮票—第三轮龙票台湾2011《
新年邮票》—第四轮龙票台湾2011《新年邮票》小型张—第四轮龙票列支敦士登2012《龙年》小全张—镂空雕刻龙联合国201
2《农历·壬辰年》小全张—汉代瓦当龙法国2012《龙年》小版张—中国画“龙年”加拿大2000《龙年》小型张—“二龙戏珠”韩国
2012《龙年》邮票小型张—动画龙几内亚比绍2012《龙年》小型张—龙圣诞岛2000《龙年》小型张—“二龙戏珠”加
纳2000《柳毅与龙女》小全张—柳毅救龙女2015-6《古代文学家》“蒲松龄”极限片—《聊斋志异》中“众龙像”2004-1
4《柳毅传书》邮票—“龙女托书”2012-1《壬辰年》极限片—孙悟空“龙宫借宝”2014-11《动画·大闹天宫》邮票—《
西游记》“龙宫借宝”2017-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智收白龙马”台湾2010《西游记》邮票及边纸—魏征“
梦斩泾龙”澳门2013《哪吒信俗》邮票—“哪吒闹东海”斗恶龙2014-18《诸葛亮》“卧龙出山”邮票—诸葛亮自号“卧龙”
1988T13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邮票—“曹操评龙”澳门1999《文学与人物·红楼梦》“宝玉悟情
”极限片—贾宝玉夜探“龙吟细细”的潇湘馆澳门2014《文学与人物·水浒传》邮票—“公孙胜”绰号“入云龙”澳门2014《
文学与人物·水浒传》—“史进”绰号“九纹龙”2001-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边纸蒲松龄—描绘“群龙像”香港2
018《金庸小说人物·郭靖黄蓉》极限片—《射雕英雄传》武功“降龙十八掌”2018-24《诗经》小全张—含“龙”诗句201
8-15《屈原》“求索问天”极限片—驾起龙车云中遨游澳门2004《文学与人物·离骚》“修远周流”邮票—驾起龙车云中遨游
1983J92《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李白”送好友赴任龙标尉台湾1967《中国诗人》“白居易”邮票—黑潭有神龙《中华诗
词之美?宋词》小版张—“苏轼”向龙求雨成功后作词1983J92《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韩愈”描述二龙迁移天昏地黑
雷惊电激《中华诗词之美?宋词》小版张—“陆游”描绘湫龙行云施雨场面JP141《古代文学家欧阳修诞生1000周年》邮资片
邮票—描写民间向龙祈雨场面文7《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邮票—建业“钟山龙盘”之地毛泽东“诗中之龙”《柳毅传书》
小本票“龙女托书”—戏剧《柳毅传书》元杂剧连环画《张生煮海》封面—张生与龙女相爱2008-3《京剧净角》“包拯”极限片图案
—京剧《打龙袍》2015-27《诗词歌赋》“曹植作赋”邮票—《洛神赋》中六龙云车2015-27《诗词歌赋》“曹植作赋”极限片
—《洛神赋》中六龙云车2004-5《成语故事》邮票—“叶公好龙”《金色童年》小版张—“叶公好龙”2012-1《壬辰年》极限
片图案—成语“龙马精神”《十二生肖》小版张—剪纸艺术“龙”2012-1《壬辰年》极限片—故宫之龙数不胜数《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30周年》极限片—“华表之龙”1982T75《西周青铜器·蟠龙兽面纹罍》邮票—蟠龙挺立夔龙耳饰2003-26
《东周青铜器》“龙兽提梁盉”邮票—浮雕龙2000-21《中山靖王墓文物》“蟠龙纹铜壶”邮票—金龙盘绕2006-1
8《金银器》“金瓯永固杯”邮票—双立夔龙耳饰2000-4《龙文物》极限片—“新石器时代·玉龙”2000-4《龙文物》邮票—
“战国?龙形玉饰”邮票图说《生肖文化—龙》未完见(三)(一)雕塑之龙龙与中国雕塑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龙在雕塑艺术中表
现最大量、最丰富、也最集中。龙雕艺术集中表现在建筑、祭祀器物和工艺美术三个方面。1、故宫之龙。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
位皇帝在这里居住和执政。明清两代龙成为皇家独有的符号,所以在故宫的建筑中大量使用了龙的图案。那里是一个龙的世界,到底有多少龙,实在
难以统计。仅仅是太和殿的装饰,就有14986条龙。2、华表之龙。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华表”,又称作“望柱”。在
带有层层回环不断的云朵石柱上,盘绕着一条巨龙,跃然飞舞,鳞角峥嵘,给人以玉龙翱游云天之感。3、“蟠龙兽面纹罍”。西周青铜酒器,1
959年在四川省彭县出土。铜罍的器盖上盘踞着一只昂首挺立的蟠龙,蟠龙双目凸出、双足前踞,背部还铸有立棱。器物面隆起,四周三长尾夔龙
纹盘绕。在铜罍的肩部,装饰有两只夔龙纹的耳。4、“龙兽提梁盉”。战国早期盛酒器物。盉流为屈体龙形,龙角向后蟠曲,龙首歧出四条身饰
鳞纹的龙。龙形提梁截面呈八角形,前端作龙首,三蹄足均饰浮雕交龙。5、“蟠龙纹铜壶”。汉代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通体青铜用鎏金、鎏银
作装饰。器身饰4只相互蟠绕的金龙,并缀以金色卷云纹。整个器物龙飞凤舞,金银辉映,颇为富丽堂皇。1999-7《中国1999世界集邮
展览》小型张—北海琉璃“九龙壁”6、“北海九龙壁”。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双面九龙壁,位于北海北岸,清代琉璃奇葩。壁两面各有9条浮雕
蟠龙。正中1条大有破壁而出之势,其余8条两厢对称,成二龙戏珠状。壁顶脊檐雕云飞龙纹,壁的正脊、垂脊、筒瓦、滴水和陇垂等处都有雕龙,
全壁共有635条龙。5、《西游记》中“梦斩泾龙”。泾河龙王违背玉帝旨意,行雨不实,玉帝敕令魏征斩泾龙。泾河龙王向太宗梦中求援,太
宗应允。于是召魏征入朝论述国家大事,并留其对弈,力图阻止魏征斩泾河龙王。不料,魏征却于打盹之际,梦斩了泾龙。6、《封神演义》中“
哪吒闹海”。哪吒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造成东海震动。东海龙王三太子敖炳被哪吒剥皮抽筋,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哪吒大败
老龙王敖广,拔其龙鳞。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了李靖一家上天庭审判。哪吒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平息了此事。7、《三国演义
》中“卧龙”。《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演义》载:“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
因自号为卧龙先生。”诸葛亮因地名卧龙冈而自号“卧龙”。8、《三国演义》中“曹操评龙”。刘备和曹操曾经就龙的问题进行过一番讨论,曹
操评价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9、
《红楼梦》中“潇湘馆”。住在潇湘馆的是潇湘妃子林黛玉和她的两个丫鬟紫鹃、雪雁。第26回写到,宝玉在袭人劝说下出来散心,信步到了一个
院门前,“看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正是潇湘馆。”龙吟,常用来比竹管所做成的音调好听的箫笛。10、《水浒传》中“众龙
将”。《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绰号与“龙”相关的英雄就有近十位,如玉麒麟卢俊义、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独角龙
邹润、火眼狻猊邓飞、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等,取个龙绰号显得英雄霸气。史进的身上用墨线纹了九条龙。11、《聊斋志异》中“群龙像”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十多篇与龙有关,描写神韵盎然。如蛰龙、龙肉、龙取水、龙无目、龙戏珠、罢龙、龙飞相公、猪婆龙、产龙等。《产龙
》中李氏妇遗腹子产一龙女,皮肉透亮得像水晶一样,连脏腑都能看得很清楚。《龙取水》中苍龙用尾巴搅动江水,随着龙身往上升腾,刹那间大雨
倾盆而注,沟满壕平。12、《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中“降龙十八掌”。是金庸小说创作的武功,招式名称取自《周易》。主要招式有亢
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龙战于野等。降龙十八掌被称为天下第一掌法。萧峰以之威震武林,少林寺一役技冠群雄;洪七公以之夺
得“北丐”之称;郭靖以之力抗蒙古大军,死守襄阳数十年之久。(二)诗词之龙1、《诗经》之龙。在《诗经》中的《周颂?载见》有“载见
辟王,日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描绘了周成王率领文武百官祭祀武王时,打着绘有交龙图案色彩明亮的旗帜,而且旗玲叮当作响的宏大场
面。《商颂?玄鸟》中“龙旂十乘,大糦是承。”这是祭祀殷高宗武丁的颂歌,十面龙旗迎风招展,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含“龙”的名句还有《先
秦?蓼萧》的“为龙为光”、《先秦?山有扶苏》的“隰有游龙”和《先秦?小戎》的“龙盾之合”等。2、《离骚》之龙。在春秋战国时兴起的
楚辞中,龙也是诗人幻想咏颂的对象。屈原《离骚》载:“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今译为:为我驾起那
矫健的飞龙,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曳,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诗人幻想自己也如仙人那样驾起龙车在彩云中遨游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绝。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
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今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忧愁
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4、白居易《黑潭龙》。诗云:“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
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描写了黑潭龙的神秘居所,人们把“龙”当成能
呼风唤雨、左右一切的神,家家养小猪滤清酒,酬谢神龙。5、苏轼《浣溪沙》。词曰: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做徐州太守时,遇到严重旱情,他领着当地百姓向龙求雨,雨真就下了。苏轼很高
兴,去视察作物生长情况,将雨后田园欣欣向荣景象写入词中。6、韩愈《龙移》。诗云: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清泉百丈化为
土,鱼鳖枯死吁可悲。诗中描写龙在移动时的巨大声威,雌雄二龙迁移居所,造成天昏地黑、雷惊电激的壮观场面,原先居住的百丈深潭干枯见
底,导致鱼鳖枯死的结局。如此巨大的神力,彰显出古代人民对龙的顶礼膜拜之心。7、陆游《龙湫歌》。诗云:环湫巨木老不花,渊沉千尺龙
所家。爪痕入木欲数寸,观者心掉不敢哗。去年大旱绵千里,禾不立苗麦垂死。林神社鬼无奈何,老龙欠伸徐一起。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
江水倾虚空。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层云中。明朝父老来赛雨,大巫吹箫小巫舞。词门人散月娟娟,龙归抱珠湫底眠。诗中描绘了湫龙
行云施雨的壮观场面:龙的住所幽深怪异,旱情严重,鬼神无策,老龙驱动风雷,卷起江水,大雨倾盆而下,万民欢呼庆祝。8、欧阳修《百子坑
赛龙》。诗云:嗟龙之智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臾。坛平树古潭水黑,沉沉影响疑有无。四山云雾忽昼合,瞥起直上拏空虚。龟鱼带去半空
落,雷輷电走先後驱。倾崖倒涧聊一戏,顷刻万物皆涵濡。青天却扫万里静,但见绿野如云敷。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野巫醉
饱庙门阖,狼藉乌鸟争残余。描写民间祈雨、祈雨得验、天降大雨、农民欢欣的场面。《唐诗三百首唐诗名句》小版张—“贾岛”《题青龙寺》
9、贾岛《题青龙寺》。诗云:“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贾岛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洛阳当时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王安石忌辰920周年》邮戳—王安石《龙赋》10、王安石《
龙赋》。赋曰:“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今译: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能合能散,能潜
著看不见,也能出现让人看见,能显弱亦能显强,能变得很小也能很彰显,只是从来没有人看过,所以不知道他的样貌形体。11、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建业乃“钟山龙盘,石头虎踞”之地,虎踞龙盘喻地势优异。(三)戏剧之龙在戏曲中,直接以龙为
角色、以龙的故事为情节的有《柳毅传书》、《张生煮海》和据《西游记》改编的《陈塘关》、《绝龙岭》、《钓鱼船》等数出。以龙为名的戏目很
多,如《锁五龙》、《困龙床》、《龙虎斗》、《打龙袍》、《双龙会》、《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1、元杂剧《张生煮海》。书生张羽
清夜在石佛寺弹琴,招来东海龙王之女琼莲的爱慕,二人约定终身,却遭到龙王的阻挠,张羽用东华仙姑所赠的银锅煮海水,致使海水翻腾,龙王不
得已而同意婚事。2、京剧《打龙袍》。出自《三侠五义》。包拯陈州放粮时遇到盲丐妇告状,历数当年宫闱秘事。此妇为真宗之妃、仁宗之母,
有黄绫诗帕为证。包拯回京,借元宵观灯之际,设雷殛张继保的灯戏,指出皇帝不孝。仁宗要斩包拯,老太监陈琳说破当年狸猫换太子事后赦免包拯
,迎接李后还朝。李后要责仁宗,命包拯代打皇帝。包拯脱下仁宗龙袍,用打龙袍象征打皇帝。(四)文章之龙1、曹植《洛神赋》。曹魏大诗
人曹植《洛神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赋曰:“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怅神宵而蔽光。”今译:这时风神将风停下,水神让江波不再起伏,司阴阳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
文鱼腾跃簇拥车乘,玉制鸾铃叮咚作响;六条龙齐头并进,载着云车缓缓而行。从此别离,天各一方。2、“叶公好龙”。刘向《新序?杂事五》
载“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
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译为: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
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
,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年》纪念封图案—
“画龙点睛”一龙升天3、“画龙点睛”。《历代名画记》曰: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
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4、“龙马精神”。比喻旺盛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龙马是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
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金色童年》小版张—成语“望子成龙”5、“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
有成就。六、龙的艺术形象被誉为华夏民族图腾的龙,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瑞兽,是影响自然的神兽,是预示吉凶的灵兽。在远古,龙蕴含着人们
对神灵的敬畏和与天地沟通的渴望;在封建社会,龙作为帝王的象征;在当代,龙是祥和、喜庆、希望的代名词。龙的形象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
宗教、绘画、雕塑、服饰、剪纸、瓷器等各种领域,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四)澳门龙票1、第一轮龙票。
澳门于1988年发行了第一辑生肖系列邮品的第5套《龙年》纪念邮票,全套邮票1枚、小本票1本。图案是一只写实的龙,邮票画面民族风格与
西洋技法相结合,背景的明月和深沉的底色,透出中国绘画的意境之美;写实画法的生肖动物及厚重的彩色边框,又显然受到西方审美观念的影响。
2、第二轮龙票。澳门于2000年发行了第二辑生肖系列邮品的第5套《岁次庚辰》纪念邮票,全套邮票1枚、小型张1枚。邮票以龙的头部为
图,左上角有篆体“龙”字;小型张为龙身、龙爪。邮票图案设计风格为带有装饰画色彩的漫画手法,邮票及小型张上经过艺术夸张的生肖动物形象
,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五)台湾龙票1、第一轮龙票。台湾于1975年发行了一套2枚的1976年丙辰年贺年邮票,同图异色异值,主
图是飞龙在天。2、第二轮龙票。台湾于1987年发行了1988年岁次戊辰龙年新年邮票,一套邮票2枚、小全张1枚,邮票为衬有篆字“龙
”的圆形龙图。3、第三轮龙票。台湾于1999年发行了2000年岁次壬辰龙年新年邮票,全套邮票2枚,小全张1枚,小本票1本,邮票为
大色块绘成的龙。4、第四轮龙票。台湾于2011年发行了2012年“新年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主图采用象征自然的绿色与代
表高贵的紫色,背景运用传统中国泼墨艺术风格。全图色彩缤纷明亮,呈现出龙年欢欣与喜悦的气氛。一枚邮票双龙对望,象征“如意呈祥”;一枚
邮票青龙昂首摆尾,象征“喜乐安康”。小全张飞跃天际的青龙,象征“飞黄腾达”。(七)外国龙票随着中国文化逐渐为全球所关注,越来越
多的国家和地区将生肖邮票作为其每年邮票发行计划中的重点。韩国、日本、越南、泰国、朝鲜、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和地区一般在新年前发行生肖
邮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喜欢在元旦之后发行生肖邮票。这些龙年邮票中有国画龙、剪纸龙、篆刻龙、书法龙、漫画龙、工艺龙、卡通龙等等
,可谓精彩纷呈。四、龙的文学形象龙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几率甚高,诗、词、曲、小说、戏剧……几乎没有一样少得了它。在《汉语大词典》
中,由龙字组成的词条就多达760个,由龙字构成的成语多达289个。(一)小说之龙在古代小说中,龙是重要角色。中国小说源于志怪与
传奇,而志怪传奇又与古代神话传说有渊源关系,因此神话中的龙也就进了小说。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
李朝威的《柳毅传书》。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中也有许多龙的形象。1、《柳毅传》中“龙女托书”。唐代李朝
威传奇小说《柳毅传》载: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被赶到荒野上牧羊。书生柳毅代为龙女传信至洞庭龙宫。洞庭君之弟钱塘
君将龙女夫家人杀死,救出龙女,并要将龙女嫁给柳毅。因钱塘君言词傲慢,柳毅拒绝。龙女爱慕柳毅,遂变幻容貌,托名卢氏女,与柳毅终成眷属
。《辰龙送福》小版张“天宫龙王”—《西游记》中“四海龙王”2、《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四海龙王是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
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四海龙王的职责是奉玉帝之命管理海洋中的生灵,统帅虾兵蟹将,在人间司风管雨。唐僧西天取经,四海龙王曾多次
帮忙,或去兴风作雨,或率兵助阵。3、《西游记》中“龙宫借宝”。孙悟空到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借兵器,龙王允诺只要拿得动的兵器尽可拿
去,龙王带悟空去拿重达三万六千斤的金箍棒,没想到悟空搬动了金箍棒,龙王反悔,借宝演变成了夺宝。4、《西游记》中“收白龙马”。白龙
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犯下死罪,幸亏观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唐僧路过此地,突然钻出一条
龙来,将唐僧所骑白马吞下。观音菩萨差一神祗将龙点化,锯角退鳞,变为白龙马,供唐僧坐骑。11、骊龙之珠。《庄子?杂篇?列御寇》
曰:“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述异记》载:“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由此说明:
一是龙珠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二)龙的传说
故事1、黄帝升天。《帝王世纪》载:“黄帝彩首山铜,铸鼎荆山下。有龙垂胡髯而下迎黄帝。”相传黄帝在桥山,采荆山之铜铸造天、地、人三
鼎,鼎高一丈三尺,百兽盘踞其中。从天门中飞下一条黄龙,头伏地,吐人言,说要带黄帝升天。黄帝乘龙升天。2019-17《中国古代神话
》“大禹治水”极限片—大禹收服蛮龙2、蛮龙归正。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河图玉简、应龙和大乌龟。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兴风作
浪,把大坝弄倒了。乌龟驮着大禹找到乌龙,大禹让乌龟把一块五彩息石甩到乌龙脑门顶上两只龙角之间。五彩息石不断膨胀变大,把蛮龙的两只龙
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最终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3、鲤跃龙门。听说禹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鱼管护龙门,东
海中一大群鲤鱼游到龙门脚,向禹王报名应试。鲤鱼们日夜苦练摔尾跳跃之功,练到一下能跃四十九丈高了,但离跃上百丈龙门还差得很远。大禹点
化说:“好大一群鱼!”鲤鱼们群策群力,一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条为一条垫身,喘口气儿,又是一跃四十九丈高。只差两丈了,禹王用手扇
过一阵清风,风促鱼跃,众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龙门。2000-19《小鲤鱼跳龙门》小本票封面—金背鲤鱼变成黄金龙最后,那条为众鱼
换气垫身的金背鲤鱼,借水浪之力跃到蓝天白云之间,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大禹赞叹不已,在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霎时,金
背鲤鱼变成一条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4、八仙斗花龙。传说,八仙到东海游蓬莱岛,吕洞宾用铁拐李的拐杖变成一艘大龙
船,八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人称“花龙太子”。花龙太子掀浪打翻雕花龙船,趁机抢走何仙姑。七大仙各显法
宝,一齐围攻花龙太子。花龙斗不过七仙,只得向龙王求救。龙王把花龙太子痛骂一顿,送出何仙姑。5、吹箫会龙女。韩湘子听说东海龙女善于
音律,便天天到海边去吹萧。萧声打动了龙女的心,龙女化作银鳗相会。韩湘子吹萧,银鳗起舞,银鳗又化作龙女。天快亮时,鳗儿、龙女都不见了
。一连相会三个晚上。之后,龙女再也没来。原来,龙女是东海龙王七公主,因事情泄露,被龙王关在深宫,龙女托老渔婆送来一枝神竹。韩湘子用
神竹制成紫金箫,练出了超凡绝俗的本领。龙女因偷神竹被南海观音罚为侍女。6、二龙戏珠。一只熊怪调戏在天池潭洗澡的仙女,两条在此修炼
的青龙打败了熊怪。众仙女把青龙搭救之事告诉王母娘娘,王母取出一颗金珠送给青龙。金珠只有一颗,谁也不想独吞,互相推来让去,一颗金珠在
二龙之间蹿上跳下,金光闪闪。玉帝知道此事深受感动,便又取出一颗金珠送给青龙。它们各呑一颗金珠,都成了天神。7、朱元璋梦龙。相传明
太祖朱元璋晚年在批阅奏折时睡着了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一条白龙和一条黑龙飞舞着在金銮殿上打架,最后白龙不敌黑龙,败退逃走了。梦醒
后,朱元璋问身边重臣梦主吉凶,大臣们只说好听的不敢直言。后来,梦境应在“靖难之役”,黑龙是明成祖朱棣,白龙是建文帝朱允文,最后朱棣
政变成功赶走建文帝朱允文。8、江西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传说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九十九峰二
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
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四、龙的邮票发行(一)世界首发1、世界首发。1963年12月10日,琉球群岛为了
祝贺1964甲辰龙年的到来,发行贺年生肖邮票一套1种。设计采用当地传统工艺红型纺织品,图案是青龙戏珠。这条龙头上有须有角,五爪,口
前有珠,蟠曲而伏,头尾相接。2、大龙邮票。1878年7月24日,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邮票一套3枚。
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大龙
邮票分为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二)中国龙票1、第一轮龙票。第一套生肖龙邮票是1988年1月5日发行的《戊辰年》特种邮票,一套1枚。龙票图案综合了木版年画、剪纸、刺绣等几种民间艺术的特长,票面为正黄色,该龙色彩绚丽,雅致可爱。2、第二轮龙票。第二套生肖龙邮票是2000年1月5日发行的《庚辰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1枚“祥龙腾飞”,龙形象取自汉代瓦当,背景为水波纹。黑龙、金底、“庚辰”红印章,表现了中国艺术中最典型的三种色彩。第2枚“旭日东升”,主图为旭日、海浪衬托下的“龙”字草书。3、第三轮龙票。第三套生肖龙邮票是2012年1月5日发行的《壬辰年》特种邮票,一套1枚。票面上,一条金色团龙正面对人,圆睁双眼,张开大嘴,威风凛凛,霸气外露。龙形来源于皇帝龙袍前胸织绣正金龙图案,并参考了清代琉璃九龙壁的造型及色彩。(三)香港龙票1、第一轮龙票。香港于1976年发行了贺岁生肖邮票系列第一辑第10套《岁次丙辰》邮票,全套邮票2枚。图案为“二龙戏珠”,2种邮票各为1龙1珠。2、第二轮龙票。香港于1988年发行了贺岁生肖邮票系列第二辑第2套《岁次庚辰》邮票,全套邮票4枚,小全张1枚,小型张1枚、小本票1本。邮票以中国刺绣画方式设计图案,底色各异,生肖动物造型生动,旁边还配有云彩、火球等装饰图案,显得活泼、欢快。3、第三轮龙票。香港于2000年发行了贺岁生肖邮票系列第三辑第1套《岁次壬辰》邮票,全套邮票4枚,小全张1枚,无齿小型张1枚。邮票将中国剪纸工艺与电脑技术揉合,展现更具创意的立体剪纸艺术。每条龙配上不同的色彩、底色和布景图样,形成龙在空中飞腾追逐宝珠的画像。4、第四轮龙票。香港于2012年发行了贺岁生肖邮票系列第四辑第1套《岁次壬辰》邮票,全套邮票4枚,小型张1枚,丝绸小型张1枚,金银邮票小型张1枚。邮票分别是:闪耀生辉的火龙、灿烂夺目的金龙雕塑、神气威武的传统舞龙和栩栩如生的石壁龙雕。小型张展现飞龙腾云驾雾的气势。
献花(0)
+1
(本文系悠然雅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