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访谈|张恩利:艺术家的个体力量是最庞大的

 一甸艺术 2020-08-30

Zhang Enli emerged onto the art scene in the 1990s when he was most associated with symbolic, figurative paintings. Following this, he embarked on a series of quotidian objects treated sensitively and beautifully – whether containers, wires or hoses – these were imbued with their own personal stories, expressive of people in the associated utilities and desires they represented. 


 ARTIST·ZHANG ENLI 
艺术家张恩利访谈&作品
Interview and works of artist Zhang enli

艺术家 · ARTIST / ©Zhang Enli

编辑 · EDIT / ©RoSAN&ART BANK

发行推广 · LSSUANCE OF PROMOTION / ©AnArtSpace



1990年,张恩利活跃于艺术界,当时他与象征、具象绘画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此之后,他开始创作一系列日常用品,这些物品无论是容器、电线还是软管,都被精心地处理过。这些物品都充满了各自的个人故事,通过它们所代表的效用和欲望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从这里,艺术家的目光转向了外面的世界,城市的住宅和自然,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他用不同的颜色绘制树木和天空,运用重量、透明度和纹理。

 
 艺术家张恩利纪录片 2020 ©Zhang Enli’s studio&An art space.

 艺术家张恩利访谈

Turn over a mountain to see the next seat

--- 在中国,我觉得话语不重要 ---


2000年左右,张恩利的绘画经历了从人物到静物、从情绪的表达到隐藏、从热烈到宁静的转变。他对日常物品的描绘注重细节以及外观上的破损,他的绘画技巧很接近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对于整体而言画布上的每一笔都是独特的。年复一年地蛰伏隐忍,默默地翻山越岭,简直是美德一般的素质。毫无疑问,张恩利是这种精神的代表,同样的马拉松,他比别人跑得慢,但这不是计时赛,而是淘汰赛。


◎ 以下张恩利简称,艺术银行简称ART BANK


ART BANK :作为最早进入莫干山路M50园区的艺术家,还记得当时这里是怎样的吗?
张:当时这里只有两三个艺术家,两家画廊,周围都是印刷厂,还有几家仓库。很多印刷厂的工人就住在对面,每天一出去就看见有人晾了一排衣服。之前我的工作室在西苏州路上,也和香格纳在一起,拆迁以后一起过来的。其实当时就已经想到可能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没有意外。

ART BANK :最早卖画的时候感觉到这可能成为一种事业吗?
张:其实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一年也能卖个一两张画,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换成钱,而是他人的一种肯定,那种快乐是很难形容的。1990年的时候我卖了第一张画,当时我在学校做了个展览,有一个国外的老师过来看,很喜欢,就买了一张,200美元。那时候一想,居然还可以卖钱,已经觉得很好了。

Zhang Enli,Meat Market (2), 1997,oil on canvas,169 x 149 cm | 66 1⁄2 x 58 5⁄8 inches

ART BANK :你开始画静物时候的作品好像是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追忆,反而与当下关系不大?
张:我喜欢在记忆里挖掘东西,特别是童年的记忆。人的童年会影响一生,其中的印象和经历,没有任何所谓的价值判断,那种感受和领悟是最强烈的。后来学到的知识,其实很难融入你本身。如果现在我需要灵感,可能会选择旅行。
ART BANK :为什么你一直对皮球很有兴趣?
张:首先皮球是我童年的玩具,很重要的一种记忆。而且我也非常喜欢球体,是很饱满、完整的一种东西。我爱好收集各式各样的皮球。这次新作里我把皮球画得非常大,但各个皮球之间也有透视上的落差。
Zhang Enli,Football and Basketball, 2007,oil on canvas

ART BANK :你的新系列和绳索、皮管、线有关,为什么对这些物体有兴趣?
张:线本身是很柔软的东西,但互相缠绕之后的那种张力非常独特。这些画,是我想象当中绳索、皮管缠绕的样子。当然我会做很多实验,任意两根铁丝、两根皮管,之间的力量都不一样。在有皮管的画里面,皮管本身有重量,但线就更疲软,最后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Zhang Enli,Temporary SPace, 2013,oil on canvas,300 x 250 cm | 118 1⁄8 x 98 3⁄8 inches

ART BANK :有人觉得你是莫干山路罕见的一夜暴富的例子,你怎么看?
张:我不知道外界怎么看我,我觉得自己没变,我不把自己当回事,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还没死掉,我指的是创作状态上的,这个对我来说挺好。

ART BANK: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你最大的转变是放弃情绪表达,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转变吗?

张:2000年以后,我在创作中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事实上,情绪会随着环境改变,它有时来自外界。而绘画不一样,情绪来自自身,身体的自身。我早期的画里有情绪,是因为那时候外界的刺激是巨大的。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你无法逃离环境。年少轻狂经历社会变革期,对人影响很大。整个20世纪90年代,不仅仅是社会的变化,还有经济上,包括城市建设的改变,艺术市场的改变。对于艺术家来说,那只是一个准备期。我觉得一个好艺术家恰恰不应该在社会变革时期出来,相反应该在相对稳定的阶段出现。


Zhang Enli,The Water (7), 2014,oil on canvas,300 x 250 cm | 118 1⁄8 x 98 3⁄8 inches

ART BANK :作为一直在上海生活工作的艺术家,你怎么看上海艺术家和北京艺术家的区别?

张:我早期的展览机会几乎都在北京,艺术家互相之间的那种触动也挺多。上海生活比较贵,艺术家不得不跟真实的生活联系特别紧密,因为不存在一个乌托邦的现实,比如找一个非常便宜的生存地点,不考虑生存压力,上海就是一个摆在你面前的生存问题。所以很多上海艺术家都有固定工作,维持生计的同时做艺术。这种状态一定也会影响创作,但这个感受的确是很真实的。


Zhang Enli,The Broken Plastic Sheets, 2015,oil on canvas,180 x 160 cm | 70 x 63 inches

ART BANK :但你2008年还是辞掉了在东华大学稳定的教书工作?

张:对,因为时间不够用。我觉得教学的事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东华大学我一直坚持做一个普通老师,但我还是觉得做不好,我也不喜欢当老师。现在的学生有非常具体的物质需求,非常大的生活压力,我认为很难告诉他们怎样做才对。很多人觉得画画摆脱不了学院教的东西,其实是因为学生知道得太少。当你知道苹果的无数种画法的时候,你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必须爬过一座山,才知道山后面是什么。你不能站在一座山前永远猜测山那边是什么,只有爬过去,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


Zhang Enli,The Broken Sofa, 2017,oil on canvas,220 x 180 cm | 86 5⁄8 x 70 7⁄8 inches

ART BANK :你现在每天在工作室工作多少时间?

张:有事没事基本都在这里。我只有一个工人,基本上什么事情都自己做。每年的上半年主要是做作品,下半年会有三四个月忙跟展览有关的事情。


ART BANK :现在一年大概能做多少作品?

张:我基本上每年画50张左右。我希望能够一直有新的作品出来,每年的个展尽量都是新作品。很多人也跟我说应该办个回顾展之类的,也有一些藏家可能希望我把作品拿出来重新展览一下,但我至今还是有所抗拒,从来没有办过回顾展,我不太希望活在过去。


Zhang Enli,Attack, 2018,oil on canvas,253 x 199.8 cm | 99 5⁄8 x 78 5⁄8 inches


ART BANK :香格纳画廊有没有在变革的时代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张:香格纳就像一个很好的单位,把人聚集在一起。我们这批香格纳最早的艺术家现在聚得也挺多的,但不再谈画了,谈画只有在年轻的时候会谈。到最后,你会发现艺术家个体是最重要的,个人的力量是最庞大的。


ART BANK :2010年的“天空”系列可能是你最成功的作品,有没有感到压力必须延续这个系列?

张:不会,画完就画完了,一个系列就结束了。对我来说,画完一张,就尽量去忘记。我的方式是走路,每天这样走,走过就好。对我来说没有一个系列比另一个系列成功这样的想法。做到我认为应该结束了,就结束了,特别简单。


Zhang Enli,Zhang Enli, 2019,K11 Foundation, Shanghai,installation view

ART BANK :你对当代艺术话语场的认识是?

张:在中国,我觉得话语不重要。谈流派,已经是个过时的概念,这是一个个人化的时代,再谈流派也不太可能。我觉得,不需要去关心权利的问题,也不需要去关心美学或者舆论。能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事最重要。

ART BANK :你经常出现在年轻艺术家的画展上,与年轻艺术家的交流多吗?

张:交流并不太多,会去看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展览,但我不会去谈画。我认为“做”比任何谈论和评价都有意思,画画是他们的生活,而去看那些展览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他们也不需要我去捧场,更需要藏家或者机构去捧场。但12月份我会在上海香格纳组织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群展。


Zhang Enli,2019,K11 Foundation, Shanghai,installation view


ART BANK :你与藏家的交流多吗?一般谈些什么?

张:话题都关于艺术。这5年中,藏家转变非常巨大。藏家一开始看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东西,两三年以后,你发现他们对自身的要求在转变,慢慢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以前可能只是别人告诉他们这有意思,现在很多藏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力买东西。当然这不是一个艺术教育的过程,因为藏家是拿自己的血汗钱来买东西,必须有相当的主观性在里面。喜欢我这类东西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一个投资的概念。如果要抱着投资的概念的话,有时候恰恰回报率并不高。


Zhang Enli,Bird Cage, 2019,Galleria Borghese, Rome,installation view

ART BANK:你觉得M50作为一种生态也好,你自己作为成功的艺术家也好,对上海的当代艺术发展有触动作用吗?

张:我不会这么想。只是有时候,突然之间你会觉得已经很多年了,这种感受会很强。时间长了你会真的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