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名“虫洞”,和虫有关么?

 萍萍妮 2020-08-30

在学术界,虫洞有个更正式的名字:爱因斯坦-罗森桥。

1916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表,在物理学界引起广泛讨论。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拉姆在回顾广义相对论时,第一次提出了“白洞”的猜想。(可见百味其他文章)

直到1935年,爱因斯坦和物理学家内森.罗森重新利用广义相对论来阐述这个观点,正式提出虫洞假说:即穿越时空的“桥梁”的存在。这些桥梁在时空中连接了两个不同的点,理论上创造了一个可以减少旅行时间和距离的捷径。因此这些捷径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

那为什么会有“wormhole(虫洞)”这个名字呢?可能是由于,物理学家要向大众解释虫洞假说时,为了方便解释时打的一个比喻:如果两只虫子在苹果上比赛跑步,其中一只虫子绕着苹果的表面跑了一圈,而另一只虫子另辟蹊径,在苹果中间挖了一个通道,如果说两只虫子的速度一致,那么无疑第二只虫子就会赢得胜利。所以这条捷径就被称为wormhole。著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就曾用这个比喻解释过虫洞。

其实,虫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灰洞。简单来说,正是因为虫洞连接了白洞和黑洞两个洞,那么作为连接黑白的桥梁,科学家就管这个桥梁叫做灰洞了。

爱因斯坦生前有过很多推论,其中很多都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被证明了,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在引力波上,爱因斯坦就曾差点栽了跟头,幸好论文被人指点出错误而可以提前撤回,但爱因斯坦最出名的失误,应该就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简单来说,就是同一事件中被创造出来的两个量子粒子,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它们都能保持着一种特殊的连接,只要确定了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就算在银河系外,也能瞬间发生状态变化。爱因斯坦拒绝相信这一点,因为这违背了他狭义相对论中认定的宇宙中没有两点之间的信息传播速度能大于光速。他称“上帝不会掷骰子”,并用“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来嘲笑该理论。

2017年6月16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试验证明,将两个量子纠缠光子被分发到相距超过1200公里的距离后,仍可以继续保持其量子纠缠的状态。这次,爱因斯坦还真是错了。

诚然,并非所有爱因斯坦的假说都是真理,那么虫洞会不会也仅限于人类美好的幻想?理论的突破和试验的证明是科学研究的左右手,是一种理性的美学,只是这一次,我们可能要接受科学的另一种残缺的美了。

现在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很多之前我们想都没想过的东西逐渐成为了现实。化需求为动力,希望我们祖国的科技事业更上一层楼。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