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万里 金鉴千秋——东西方古代铜镜艺术展

 西岭gaqkwk50ed 2020-08-30


由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兰州止观澜青铜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丝路万里 金鉴千秋——东西方古代铜镜艺术展»近日在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开展。

展览汇集了300多枚精品铜镜,是东西方古代铜镜的集大成者,每一枚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片。而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铜镜文化是丝绸之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凝聚着世界民族艺术的深厚传统。这批精美的铜镜彰显了世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世人打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丝绸之路画卷,展示出数千年来璀璨耀眼的铜镜文化。

暾出东方  早期铜镜

暾,指初升的太阳。《楚辞·东君》曰:“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奔流的铜水,于出炉的瞬间凝固了千年历史。四千年前,伴随着铸冶工匠的汗水,甘肃广河齐家坪的先民铸造了中国的第一面铜镜。从此,铜镜如初生之日,在中华四千年文明的天空中,闪射出耀眼的光芒。
与西亚早期具柄镜不同,齐家铜镜的特点为圆形具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早期(约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铜镜,多用于祭祀,且大多为素镜。但出于生产实践及审美的需求,先后出现了太阳、星纹、人面、植物纹、羊角、羊角叶脉等纹饰。是新石器晚期农业及畜牧文明并存的真实写照。
暾出东方,照亮八荒。初生的,往往是最有生命力的

太阳鸟居扶桑树水波纹挂镜(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

羊角叶脉纹青铜树叶挂镜(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

太阳金乌扶桑树镜(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

这是一面有关太阳、金乌和扶桑树的神话故事,铜镜的一面为放射光芒的的太阳,另一面为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和一只正欲降落的金乌,太阳‘金乌、扶桑树均为阴刻,线条粗犷、老辣。将太阳、金乌和扶桑树三种元素集于一镜极为罕见。

恢弘大气 先秦两汉

到了战国,仿佛突然有人打开了阿拉伯神话中的铜胆瓶,众多铜镜从某种看不见的束缚中冲决而出,似乎在一夜间即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战国铜镜多为弦纹钮,有两弦、三弦等。镜背纹饰有山字纹、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构图巧妙,层次丰富。铜镜的铸造工艺日渐纯熟,出现了透空雕、金银错和涂朱彩绘等特种工艺镜。
汉镜形制较战国铜镜厚重,镜形多为圆形,半圆钮。钮座常见的有圆形方形、连珠纹、连弧纹、柿蒂紋等。纹饰结构趋于简单,多采用四分法布局地纹逐渐消失。博局纹、草叶紋、星云纹、规矩纹、龙虎神兽、车马画像等都极富时代特点。铭文字体多样,内容丰富,但是缺字句、省笔画等现象非常普遍。

凤站龙头四神兽镜↑

龙凤呈祥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传统,此镜最大的特点是凤凰站在龙头上。构图中共有四龙四凤四跑兽,其中两只凤钩首展翅欲飞,翅膀横贯天空。凤凰的一只脚站在龙头上,龙则蜷缩着身子,承受着凤凰,显得很渺小。

鄧垣”铭半圆方枚神兽镜↑

此镜黑漆古,包浆匀亮。镜钮上阴刻“鄧垣”两字,应为铜镜的铸造地。主纹饰为环绕镜钮的四组神人神兽。神人端坐,衣衫飘举,神态安详。其一为皇帝;另一为伯牙弹琴,二人倾听。主纹饰外为一圈半圆方枚。方枚上均有二字铭文,合为:“吾作明镜,幽炼三商。周刻无极,配象万疆。富贵繁昌,增年益寿”。镜缘一周为羽人驾舟车、乘青鸟、乘飞龙出巡图。最外圈为双层云气纹。此镜纹饰纷繁复杂,刻划细致入微,堪称绝品。

海纳百川 隋唐五代

隋镜处于魏晋和唐之间,带有明显的过渡色彩。大唐盛世,中国铜镜创作进入又一个高峰。由于国力空前繁盛,唐镜的镜体更加厚重,其铸造工艺精铜质优良,种类繁多,创新迭出。在精神及内容上更加疏朗大气,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唐镜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形制和图案上,在传统圆形的基础上又创制出方形、菱花形、葵花形、窝角形、五瓣荷花形、八角形等。唐镜中圆钮、半圆钮居多,方形和伏兽钮亦很流行。纹饰上则自创天地,清晰流畅,取材写实,多为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和神话故事,尽扫汉魏六朝遗风。铭文摆脱了对升官发财的露骨追求和神仙世界的强烈渴望,内容更具有浪漫情调。
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烽火连天,铜镜的制作也趋于衰落,此时的镜体较薄,铜质中铅含量增加,艺较粗糙。

六瓣葵型宝相花镜↑
大唐盛世,佛教已完成和中国文化融合,开宗立派,蔚为壮观。莲花,因其美丽、圣洁,出污泥而不染,成为佛的象征。而经艺术加工后盛开在佛国的莲花,称为宝相花。镜中的宝相花共两组六朵,交错辉映,构图简洁,美丽大方。

古镜绝响 明清铜镜


明清铜镜呈江河日下之势,无论图案纹饰还是工艺,都无法和汉唐乃至辽金元比。明清时出现了大量的仿汉唐镜,但大都毫无生气,缺乏汉唐镜的神韵。此期还流行神话人物故事镜、人物多宝镜、吉祥语镜和纪年铭文镜等铭镜较常见的有“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喜生贵子”“鸾凤和鸣”等,世俗化倾向更浓,但也更真实,是明清人追求现世幸福的反映。镜钮除半球形小钮外,还有方形、圆饼形、银锭形等。
明清镜中最值得称道或可用“辉煌”二字来形容的是宫廷中铸造使用的珐琅彩镜,这和珐琅彩工艺明清时在宫中广为流传有关。清朝中叶以后,由于西方玻璃镜子的大量涌入,铜镜最终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知是出于复古怀旧还是对铜镜古老铸造工艺的留恋,同光绪直至宣统年间们将传统工艺和西方机器结合,铸造了最后一批铜镜。此后,中国铜镜遂成绝响。

东西方古代铜镜交融

约八千年前,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的先民用磨光的黑曜石磨制出最早的镜子,黑色的睛和黑色的镜面由此交相辉映,开启了一段新石器晚期人类审美的心路历程。公元前4000-前3000年,用泥范浇铸的青铜镜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约公元前两千年,此类铜镜传入中原。
汉唐盛世,中国具钮镜独领风骚,流传很广。中亚、西亚、俄罗斯、蒙古、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都有出土。当时,中西亚亦开始仿铸中国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盛唐的海兽葡萄镜,充分展示了大唐空前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取一切有用有益之物为我所用的气度,被日本人称为“谜一样的铜镜”。
从汉唐到宋元,丝路之繁盛从未间断过,直至今日,中国西部地区不断有古印度及西亚铜镜及文物出土。在印巴及中亚西部地区,亦有许多中国文物出土。这条延续干年绵亘万里的古老“丝绸之路”,不仅走来四千年前布拉克文明的狮子,也奔跑着古印度哈拉帕文明的大角羊,盛开着阿拉伯文明的奇花异草,还引来了北宋跪地佛的胡人。


神人巨目头顶狮子挂镜(两河流域布拉克文明)↑

镜面上,一只巨大的单眼上挺立着神人头,头顶上圆睁着两只螺旋状的大眼睛。更神奇的,是神人头上还站着狮子。这只狮子,四千多年前就穿越沙漠草原来到中原,在中国文化中繁衍生息,并于静默无言中改写了传统的中西文明交流史。

地母盖娅手托天空立镜(古希腊)↑

八瓣莲花金刚杵阿文刻花镜(西亚)↑

人面鸟身直柄太阳双蛇镜(古埃及)↑

戴王冠女人面狮身镜↑

此镜主图为头戴王冠的女人面狮身,且生有翅膀。狮身下为细密的底纹。圆镜于柄的连接处为一心形图案,心的两侧衍生出两只鹰头,鹰头上又衍生出两只小狮身人面神兽。心形下为直柄,上饰具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繁复细密的缠枝花纹。整面铜镜神奇独特,蕴含许多神话故事。

宙斯头像天鹅公羊镜(古希腊)↑

雕刻国王头像、狮子、五星花卉镜(古希腊)↑

蛇头柄莲花中坐佛镜(古希腊)↑

人面兽身曲柄国王头像镜(古埃及)↑

古阿拉伯文字镜(西亚)↑

阿文古兰经《忠诚章》黑曜石镜(元 明)↑

雕刻大角羊“巳”字挂镜(古印度哈拉帕文明)↑

中西合璧 汇聚东西方文化艺术铜镜


传统文献中,狮子是张骞凿空西域后,才由西方进入中国的。但出土于甘肃,具有明显布拉克文明特征的神人巨目头顶狮子镜,却把狮子进入中原的历史提前到了四千多年前。狮子,从此在中国文化中扎根繁衍。佛教自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由西向东进入中原,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最终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这些在铜镜上都有清晰的展示。海兽葡萄镜中的葡萄海兽均系丝路舶来品,但经大唐铸镜师加工创造后,却在铜镜上大放异彩,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丝路万里,金鉴千秋。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永远不可能被隔断。

持香拜佛二坐佛二飞天镜↑


佛教自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至魏晋得到极大发展。此镜为典型的魏晋三段式神人神兽制式。一端为四信徒屈身钩首持香拜佛,另一端为长袖飘拂、相对而舞的二飞天,中间为端坐的二坐佛佛,佛的身后隐约有背光。能将坐佛、飞天、拜佛三种佛教因素集于一镜,殊为难得。

鄂尔多斯鹰嘴大角神兽挂镜(战国)↑

鄂尔多斯鹰嘴大角神兽挂镜(春秋 战国)↑

双狮(獬豸)方镜(唐)↑

察合台纹镜(元)↑

“如日之精,如月之明。水天一色,犀照群伦”。千年光影变幻中,铜镜不仅是人们正衣冠、饰面容的日常生活用具,其背面纹饰中又包含着不同时代的礼制法度、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乃至生动的爱情故事。今人不见古人面,今镜曾经照古人,不老的铜镜中蕴含着永恒的文化之魂。
展出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兴胜路2号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所有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观众在开放时间内可凭有效证件参观,团体观众需预约参观。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预约电话:0477—8323026、5115553

点个“在看”再走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