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渺渺没孤鸿”

 星河岁月 2020-08-31

“渺渺没孤鸿”………………………………………黄诚一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为快哉亭写了一首《水讽歌头》词,是赠给亭的主人张梦得的。全词是: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薪作窗户湿膏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则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张梦得在黄州长江边上建了个亭子,没等油漆干透,就请贬居黄州的苏东玻登临极目,并请他命名。故词的开头就说“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薪作窗户湿青红。”下面本可接写新亭。不想作者笔锋一转,忽然跑到异对异地的扬州平山堂上去了。“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借用欧阳修《朝中措》词中的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来写快哉亭远处的山色,还有的可说,但为什么中间插上一句眼前无此景的“渺渺没孤鸿”?并且用“长记”二字表示念念不忘此情此景,这一定是作者有深意寄托其中。

统观全词是在写景,但也是在写人,更确切一点说是在自况,写自己。孤鸿指的是他自己。这时的作者,谪居黄州,孑然一身,无异孤鸿缥缈;另一方面,又严受编管,想作一云游野雁而不可得,倒不如孤鸿的自由自在,故对“渺渺没孤鸿”三致意,“长记”而不忘焉。

东坡另有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时作的《卜算子》词,也提到孤鸿,词意深婉,感慨系之。全词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凄,寂寞沙洲冷。

桐叶早凋,疏桐益显萧瑟。这时残月挂在枯枝头,夜深人静了。在这种背景上,孤寂的一个人月下徘徊着,没有第二个人看见他,只有恍惚可见的孤鸿在高远处飞翔,这也是幽人的自我写照。雁声凄厉,被人惊起后,回顾悲鸣,满腔愤恨,无人了解。孤高自负,

看遍所有寒伧的高枝,都不乐意棲止,宁朦孤苦伶仃地住在冷落的沙洲上。词中独自往来的幽人是作者自己,孤鸿是作者的向往,全写自己的心情。遭谗被贬,强项不能低头。尽管有高枝,自己绝不去依附,宁愿自甘寂寞,孤居贬所。《卜算子》在壬戌年十二月作,《水调歌头》在癸亥年六月中作,前后相距投半年,一云“缥缈孤鸿影”,一云“渺渺没孤鸿”,一再提及,诗人的寄意和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东坡《卜算子》乃即兴之作,无何命意,恐失之浅;《词选》评层层比附又失之凿。《词选》引鲖阳居士云:“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形同猜谜,极尽穿凿之能事。

更有甚者,索隐附会,妄生枝节。什么为王氏女子作、悼温氏女作,刺时之作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竟以雁本来就不栖止在树木上为依据,讥作者为不通,真是妄人多事。《能改斋漫录》载;“东坡先生谪居黄州,作《卜算子》……,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尝得其详,题诗以志之。”全诗是:

空江月明鱼龙眠,

月中孤鸿影翩翩。

有人清吟立江边。

葛巾藜杖眼窥天。

夜冷月堕幽虫泣,

鸿影翘沙衣露湿。

仙人采诗作步虚,

玉皇饮之碧琳腴。

前六句的意思基本上和原词一样,只是把词改写成诗罢了;后两句是对原词的赞美,意思是仙人若把此词采去作步虚词(描写神仙会晤的诗歌),玉皇大帝一定赏他玉液琼浆(碧琳腴)饮,也就是说,词写得太好了。

东坡另有夜归临皋写的《临江仙》词,也是想作“渺渺没孤鸿”而不可得的无可奈何心理的反映。全词是;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

彷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

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那时谪官是受当地编管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不是想逃跑吗?故《避暑录》有这样一段记载:

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

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

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

词,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

散。翼日,喧传子瞻夜作此

词,挂宫服汪边,拏舟长啸

去矣。郡州徐君猷闻之,惊

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

驾住谒,则子瞻鼻鼾如雷,

犹未兴也。

东坡旷达之士,写过即了;州官拘谨之吏,饱受虚惊,也由于庸官俗吏不可能理解此词所致。此词上阕只是叙事,明白易懂;下阕首句“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全篇主旨所在,即深感自身不得自由,被人支配,受人编管,为人作嫁之苦,下句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生活的愿望,有朝一日“夜阑风静縠纹平”,——天亮了,风过了,水静了,也就是政治风波

过去了,自身恢复了自由,那时就可过退隐生活了——江海寄余生,江海是相对朝廷而言的。由“长恨此身非我有”,对照“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和“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可以想见东坡这时挣脱编管,渴望自由的心情多么炽烈,宜其对孤鸿一再致意。

喜欢文史知识的.加我的公众号duduchunqi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