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氏春秋》

 星河岁月 2020-08-31

吕 艺

《吕氏春秋》是秦王政时丞相吕不韦组织门下之士集体撰著的一部书,它对先秦众家的学说综合兼采,具有杂家的性质。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濮阳(今属河南)人,一直在阳翟(今河南禹县)经商。后来遇见了在赵国邯郸(今邯郸西南)当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此奇货可居”,于是以财物资助,又亲往秦国为其游说。异人即王位后,吕不韦当上了丞相,被封为文信侯。秦王政继位后,又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秦国地处西方,文化比较落后,历来被东方各国视为夷狄之邦。战国末年,四公子(魏信陵君、赵平原君、齐孟尝君,楚春申君)都以礼贤下士相标榜,门下食客皆达几千人。“吕不韦以秦之疆,羞不如”,也招纳宾客三千人,并“使人人著所闻”,于秦王政八年(前239)纂集成书,名《吕氏春秋》。据说成书以后,吕不韦颇为得意,“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并把书陈列于国都咸阳的市场,扬言谁能增删一字使赏赐干金。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内容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今传本三部分内容的编次,大概是唐人编定的。

所谓“十二纪”,就是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三个月,分别以孟、仲、季称呼,每个月一纪。十二纪中, 《季冬纪》分为六篇,其余十一纪均分为五篇。《季冬纪》多出的一篇,名《序意》,实际上是自序。十二纪中的每一纪,第一篇都是记述当月星辰太阳的位置、神帝祭祀之名、鸟兽虫鱼的名称活动及与本月相应的音、律,数,还记载了当月天子的车舆服饰,当行或当戒之事以及其他政事,农业生产事宜等。这些记述明显地袭用了战国人邹衍“五德终始论”的思想,以五行之数递相推衍,并力图把人事与天地自然的变化对应起来。但也有些记述比较客观,具有合理因素。把十二月纪的第一篇合井起来,即与《礼记·月令》的内容相同。《礼记》成书较晚,所以东汉郑玄认为《月令》是抄合十二纪而成,这大概是不错的。十二纪的其它部分,是各自标题的议论短文,夏令的篇章多谈乐,秋令的篇章多谈兵,其余各篇不一定有内容逻辑上的联系。

八览除《有始览》外。其余七览又各由八篇议论短文组成,而《有始览》只有七篇,可能是后来佚失了一篇。六论中每论又分为六篇。

八览.穴论和十二纪中的议论短文,论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自然界、社会、政治、个入修养等许多方面。议论中常引用许多历史传说和前代君臣之事作为论据,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和语言的生动性,虽然有些不见史籍,不尽可信,但也为后人提供了参考资料。

《吕氏春秋》因为是集众人之作而成,因此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例如:《察今》篇通过“刻舟求剑”(题目为后人所加)以及类似的寓言,生动地论证了:应当明察当前已经变化了的政治、社会条件,“因时而化”,变革先王成法,制定合适的律令、制度来治理国家,“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否则便必然“悖乱不可以持国”,这里显然是法家思想为主;而《劝学》,《善学》,《尊师》、《诬徒》等篇足讲教育的,与谈音乐

的《侈乐》、《适音》.《古乐》、《音初》等篇一样,又均以儒家思想为主;《大乐》.《贵生》、《重己》、《情欲》、《应同》等篇则主要反映道家学说;《振乱》,《禁塞》、《怀宠》、《论盛》、《简选》.《决胜》等篇,俨然是兵家思想:《节丧》、《安死》等篇则又表现出墨家的主张;十二纪显然是受了阴阳家思想影响;而《上农》、《任地》、《辨土》等篇又是农家思想,诸如此类,十分庞杂。不过《吕氏春秋》也不是无目的地杂抄各家。《序意》篇说:“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天吉凶也,……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可见《吕氏春秋》在内容的选择、采摭诸家之说上是服从于总结历史经验、辨明“是非、可不可”这一原则的,这无疑是在为统治者提供政治经验。其中也有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进步历史观点,特剐是一统天下的思想,还是顺应了历史趋势的。

总而言之,《吕氏春秋》资料丰富,是研究先秦哲学和历史的重要参考书,值得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