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艺术品品鉴 2020-08-31

陈寿《三国志》中如此评价曹操其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改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作为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曹操像

▌疑冢之说

千古枭雄曹操,无论是非功过已然是家喻户晓,自古便有坊间传闻曹操有72疑冢,因为确实有众多墓冢小山似的罗列于漳河两岸,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此后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在宋代以后进一步强化。宋代后期, 宋金对峙,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蜀汉自居,谩骂金朝为夺权窃国的曹魏。金朝干脆就以 曹魏为正统,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经难以辨认,于是,金人也就将错就错,就以七十二冢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到了元代,人们对软弱惨遭灭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怀念,同时对元朝异族统治极度不满,于是借古讽今,更加丑化曹操的形象。元末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也是秉承了这种思想。

清代毛宗岗根据陶宗仪的《辍耕录》等数据,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加入了“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的句子来。从此以后,漳河岸边的北朝墓地也就被传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了。

但其实曹操墓本不是谜,但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及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曹操墓就成了妇孺皆知的千古之谜。

▌并无疑冢

关于曹操墓地的所在,过去流行几种说法,在邺城西的“七十二疑冢”中、在漳河河床底下、在安徽老家亳州、埋在许昌、出殡时从邺城的四门抬出真假棺材而不知去向等等。

然以上说法不可靠,或早被事实所否定。所谓“七十二疑冢”,确实是墓冢垒垒,森然弥望。但在晚清年间在这些疑冢内,灾民曾挖到的是齐王陵、齐高阳王湜墓。民国初年,盗发疑冢的墓志也表明多为北魏、北齐时代的王公要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探明有134座大墓,证明那里实为东魏、北齐的帝王和皇族墓葬区。安徽亳州市曹操家族墓地,有近60座东汉墓,已清理发掘出曹腾、曹嵩、曹炽、曹胤、曹鼎、曹鸾、曹勋、曹水、曹宪等人的墓葬,并没有曹魏时期的帝王墓葬。许昌虽然曾经做过汉献帝之都,但曹操不可能埋在那里。从四门出殡之说,显系无根据的猜想。至于操墓在漳河底下,则是清代褚人获在笔记小说《坚贞续集》中出乎离奇的编造。

▌学者质疑

当安阳西高穴大墓被确认为曹操的“高陵”之后,这次质疑之声首先来自一些学者。因为社会上人们对“权威”的信任,容易引起定向思维也并不奇怪。他们主要有两个疑虑:一个是铭刻“魏武王”石牌和石枕,并非发掘品,而是从盗墓分子手里缴获的;另一个就是,那一方人惯于造假,不光在日常用的商品上,就连从人文景观到自然景观也能忽悠人。对前一说法,我以为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全部真相。刻“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共有8件,其中仅有一件是追缴品,其余为发掘出土的。而且形制、作风一致。如果是伪造置入者,没有可能、也无必要,绝无人敢于冒险去临时作伪。对此,安阳方面也作了说明,无需赘言。对此,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从发掘前后的两次论证到发掘成果的推出,也都体现了慎重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系为高陵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安阳西高穴大墓结构示意图

安阳西高穴大墓被确认为曹操的“高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考古专家们曾给出“六大证据”。这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曹操墓的基础与出发点。“高陵”的石质文物上的铭文,不是曹操生前的刻字,或是殡葬期间由其子曹丕所为。道理很简单,今天的人除过在自己的书籍、绘画、信札上加盖记名的印章之外,有谁在日常用品、工具、武器上刻写上“某某人常用”的字眼吗?以今况古,情况相同。况且刻“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矛”者,并不是戟,也不是矛。它只是一块加工了的石头,并非真实的武器,是没有格斗功能的。我以为它的作用,只是一块“说明牌”。因为铁质的真武器或者没有,或者早已被盜墓贼掠走,就只剩下了“说明牌”。而这些“铭牌”和盜墓贼看不上眼的那一块石头—“慰项石”,正是曹丕留给后人判断墓主的凭借。再说刻文,其书体正是东汉隶体向魏楷过渡时演化出的“八分书”。铭牌书写严谨,带有更多魏体的韵味。而“慰项石”飘逸潇洒,则留有“汉三颂”的余辉。但这些铭文的书体特征则具有一致性,显系同一时间完成。这就为墓葬的断代提供了又一证据。

▌奉行简葬

曹操对自己的丧葬有明确“说法”,他死前一年多《终令》称“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临终前《遗令》中更是明确了要穿着平时衣服入葬,不要珠宝陪葬。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交待了葬在邺城之西,晋代文人陆机、 陆云作品中也有关于曹操丧葬情况的介绍。在魏国名将贾逵(174—228年)和司马懿(179-251)等人的传记里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如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许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改朝换代后还有人出力,且随后的几百年无人发现,这有些荒诞。

据史料显示,由于丧葬从简,过了没几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毁坏了。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没有植树,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为曹操墓作祭文,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现实之中没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

▌牵针引线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鲁潜墓志

曹操墓位置的确定源于多年前发现的一块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1998年4月,在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处的机砖场里,该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挖出一块墓志。这块墓志埋在地下2米深处,高20.7厘米、宽31.3厘米,隶书志文,共14行126字。

根据墓志文可知,墓主为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鲁潜,其官至后赵大仆卿都尉,正三品官员,属于朝廷的重臣级别。另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是,墓志文中提到了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 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考古专家说,这里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古代“决”通“穴”,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按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的“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因此位置也相符。历史上记载魏文帝曹丕曾从水路上前往祭奠其父亲,当是指沿漳河溯流而上,而西高穴村西不远处的渔洋村就有古渡口一处。此村的历史延续达4000年,曾是华北重镇之一。经过历史的分析和考古的印证,专家们把曹操墓的范围一步步缩小,最终把目标指向了西高穴村。

▌水落石出

安阳高陵经出土文物证明正是曹操墓,这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规模宏大,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其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

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这其中在曹操墓的认定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着质疑的声音,如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魏晋南北朝文学专家袁济喜等。

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曹操墓于高陵。

2016-2017年度考古发现,曹操遗骸基本被确认。

▌考古现场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安阳高陵本体保护展示工程

截至2020年,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进入文物展示布展阶段。其中,B区钢结构施工范围内的土体均为文物,而遗址正上方为120m×140m大跨度。为确保文物安全,施工无法采用常规跨内或跨外分块吊装、整体提升、高空散装等工艺,项目最终利用B区原有的混凝土柱,采用了创新研发的“巨型桁架加强+双滑道高空累积滑移施工“技术。

安阳高陵的发现与发掘,为汉魏考古学研究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为研究汉魏帝王陵寝制度、丧葬文化乃至汉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为更好地体现安阳高陵的史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价值,安阳高陵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将打造集历史展示、宣传教育、文化旅游、休闲观赏等为一体的三国文化遗址公园。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墓室内部

曹操高陵二号墓坐西朝东,方向110度。斜坡墓道,墓地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长18、宽19.5~22米,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墓门宽1.95、高3.02米,砖券顶。有石门,石门外有三层封门砖封闭。墓室为砖室,分前、后两室,并均有南北两侧室。前室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南侧室平面为长方形,弧形券顶;北侧室平面也为长方形,四角攒尖顶。后室为四角攒尖顶,南北两侧室均为弧形券顶。墓室青石铺地,四个侧室有石门封闭。从所出墓门残块看,部分墓门上应有精美的石刻画像,内容有“神兽”、“七女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等。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曹操头骨

在曹操墓中发现三个棺椁残痕,其中后室一个,葬具应为石棺床,后室南北侧室中各有一个,均为木棺。与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对应,墓内共发现3个个体的人头骨,其中2个女性头骨位于后室,男性头骨位于前室门道处。在墓室清理当中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是曹操的遗骨。女性分别为50岁左右和20岁左右。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修复画像石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部分玛瑙饰品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修复的银饰

曹操墓虽奉行薄葬却也未幸免被多次盗掘,但仍出土了一批遗物。据初步统计,可复原者约250余件。种类有青石圭、璧等礼器;铁甲、剑、镞、弩机构件等兵器;铜盖弓帽、伞帽、铃和煤精石虎雕等车马杂器;陶砚,石枕,铜带钩、带扣、铺首、钗、环、帽钉,银带扣、铺首、饰件,铁帐构件、镜、削等用具;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玉佩等装饰品;灶、耳杯、盘、壶、罐、托盘、盆等陶瓷器;以及刻铭石牌59块。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魏武王”字石牌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墓中修复带有有龙形象的残件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五铢钱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出土铠甲残片

刻铭石牌一类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螳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另一类为六边形,其铭文内容为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如“黄绫袍锦领袖一”、“丹绡纨摺一”、“镜台一”、“书案一”、“渠枕一”等。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出土镜台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出土石牌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部分修复石牌

七十二疑冢?挖了一辈子墓,自己的墓也没能保住

▌盗墓者手中追回墓志石碑拓片

刻铭的字体绝大多数是汉隶,俗称“八分体”,字体规整,遒劲有力。根据墓葬的形制与规模、出土遗物、石牌铭文的内容及字体、墓主骨骼的鉴定,并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的魏武帝陵位置,最终确认该墓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结

中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虽然墓主生前很郁闷,但陵墓也是颇壮观。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

自古以来厚葬是主流,这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统治者重视丧葬,也不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占有欲望。曹操虽然引领几位帝王,书写帝王丧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终不能产生更多影响。而且在厚葬为主的氛围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难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谜,或也与此有关。许多人不相信,假如曹操会简单地打发自己。魏晋的薄葬,与汉末战乱,许多厚葬之墓被盗掘有关,人们希望以薄葬来获得死后的安宁。或许连曹操自己也未能料到自己简办的丧事会成为光怪陆离的千古之谜,甚至至今还吸引着人们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