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国华撰文 文化的“杂碎”

 新用户81954R2z 2020-08-31

 文化的杂碎

             作者   刘国华

 如今网络发达,传媒众多,于是乎,文化人多了起来。

 微信的兴起和广泛普及,让每个人都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都有了自由表达的工具。

 在微信里,现如今久盛不衰的就是各类心灵鸡汤。这鸡汤里就有所谓的生存智慧一类的话题。所谓的生存智慧就是教人怎么去做人,怎么去躲避危险、躲避尴尬等等不利局面,怎么八面玲珑,怎么圆滑,怎么世故,怎么处世,不当出头鸟,不说过头话,不得罪人,不说过激话……,等等。生存智慧就是教你不管天下有多少坏事,都想办法别轮到你的头上。而无论有多少好事,你也不用争取,有别人的,就少不了你的。你只管保护好自己就行。

 其实,所谓的生存智慧一类,不过就是丛林法则的衍生物。面对丛林法则和丛林法则的环境,怎样在这个法则和环境下生存,怎样学习野生动物那样留住生命就是一切,去保护自己、躲避危险。

 这些生存智慧教给你,追求真相不是你的事,坚持真理也是别人的事,你只管保护好你自己,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与你无关。让那些傻蛋去争取大家的权利吧,让那些愣头青去当出头鸟吧,他们争取到了,就少不了你的份儿,你就在这儿等待就行。

 “生存智慧一类东西,很难说它是坏的东西。但它却使世界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使世界变得越来越浑浊,人变得越来越自私,世界越来越没有秩序,社会越来越缺乏公德。如果人人都按生存智慧去行事,去逃避,这个世界只会越来越浑浊,世界是没有变好的希望的。反之,如果人人都不畏世俗,不畏人言,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世界会变得越来越清朗,人类生活得会越来越好。

 有人把生存智慧一类当做文化来宣扬。甚至有人把这一类东西当做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来继承,来宣扬,这就叫人难以理解了。因为即便是文化,也应该有大河、有溪流的。像生存智慧这一类东西是不应该成为主流的。把它作为人格修养中非主流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勉强说的过去。因为小小的狡猾是不能成为大智慧的。鬼点子永远也成不了大思想。如果所有人都在比较谁更狡猾,谁更具有小聪明,那么这个人群离堕落就很近了,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群已经开始堕落了。

 文化,作为人类行为中的思想精华和固定形态,应该是博大兼收、具有进取精神、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一个思想集合。它不应该具有过多的仅仅考虑自己得失的因素,换言之,它应该是开放的、鼓励献身精神的一个体系。

 鼓吹和宣扬生存智慧,能把人引进一个自私的、封闭的、脱离外界的蜗壳里,并且在这个蜗壳里自我欣赏、自得其乐、自我保护、自圆其说。这和好死不如赖活着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它所宣扬和追求的也就是赖活着的境界而已。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开放的社会,各种思想、各种认识、各种观点相碰撞的机会是很多的。开放和包容并不矛盾。文化是一个立体的、丰富的、多姿多态的环境。它的大方向应该是进步的、引领社会向前的、引领思想朝着更加自由、朝向更深层次思考的、积极的一个方向。

 早就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即便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全是好的,像那厚黑学一类古已有之,你能说它是好东西吗?所以说,继承也要有选择,这才是明智的。

 如果文化是一顿大餐,生存智慧一类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小菜里边不重要的一种调味品。它至多也就属于杂碎那一类。

 现在许多人把杂碎当正餐,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堕落,或者说是文化的溃退。

 作者简介:刘国华,网名,水天茫茫,执业律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肥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肥城妙音诗社副社长,肥城肥子民歌协会副会长。微信:lgh1395387819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