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语人生: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

 gossipedia 2020-08-31

2020年3月30日,梵高诞辰167年,他的画作又双叒叕被盗了。

昨天,梵高于1884年创作的风景画——《纽恩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The Parsonage Garden at Nuenen in Spring 1884)在荷兰拉伦辛格博物馆(The Singer Laren museum)被盗。据新闻报道,盗贼在当地时间30日凌晨3点15分破门而入,当警察听到报警器响赶到现场的时候,盗贼已经逃离,并没有其他画作失窃。这件作品是从格罗宁格博物馆租借的。

拉伦辛格博物馆馆长扬·鲁道夫·德洛尔姆对画作被盗感到震惊和愤怒。他说:“这幅美丽动人的画作离开了我们所有人。”


《纽恩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1884年





梵高的画作在荷兰的博物馆被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1991年,盗贼成功偷走了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20件藏品,但是在他们作案后半小时就失败了,因为他们准备的第二辆车的轮胎漏气了……四名男子随后被逮捕并判刑。

2002年,同样来自梵高博物馆的两幅梵高作品《斯海弗宁恩海滩》(View of the Sea at Scheveningen)和《离开尼厄嫩教堂》(Congregation Leaving the Reformed Church in Nuenen)被盗。窃贼进入博物馆时触动了报警系统,不过他们身手敏捷,在警察赶来之前就带着画作逃之夭夭。警方在博物馆附近发现一把高4.5米的梯子和一块大毯子,猜测可能是偷画的工具。幸运的是,2016年,意大利警方在那不勒斯南部一处据称属于一名毒品走私犯的房子里发现了这两幅画作,并归还给了梵高博物馆。去年4月,这两幅失窃多年的名画终于又重新在博物馆展出。


《斯海弗宁恩海滩》






《离开尼厄嫩教堂》





2003年4月23日,英国曼彻斯特的惠特沃斯美术馆(Whitworth Art Gallery)三件最著名的画作被盗,这些作品分别来自于梵高、毕加索和高更。但是几天后,这些画作就在附近的公共厕所里被找到。在发现这些作品时,它们被卷在一个纸筒里,盗贼附上了一张纸条:“我们无意偷走这些画,只是为了警告大家,这里糟糕的安全状况。”

2008年2月10日,三名蒙面劫匪在瑞士苏黎世的布尔勒收藏展览馆持枪抢走了梵高的《正在开花的栗树枝》、莫奈的《在维特尼的罂粟花田》、塞尚的《穿红背心的男孩》和德加的《卢多维克勒皮克和他的女儿》四幅作品。一周后,苏黎世警方和检察机关向记者透露,在一辆停放在苏黎世比格霍尔茨利精神病医院停车场上的白色欧宝轿车内找到了前两幅画作。2012年4月12日,塞尔维亚警方对外宣布,他们逮捕了4名涉嫌参与2008年瑞士布尔勒收藏展览馆名画抢劫案的罪犯,并追回了其中一幅失窃的塞尚《穿红背心的男孩》。当月27日,苏黎世检察院宣布,瑞士调查人员在辗转6国调查4年,终于侦破了2008布尔勒美术馆馆藏的4幅名画被盗案。





左上梵高的《正在开花的栗树枝》、右上莫奈的《在维特尼的罂粟花田》、左下塞尚的《穿红背心的男孩》、右下德加的《卢多维克勒皮克和他的女儿》

2010年8月,埃及的哈利勒博物馆中梵高的画作《罂粟花》(又名《花瓶与花》)被盗。就在画作失窃数小时后,两名意大利人在试图逃离埃及时被逮捕,机场工作人员从两人身上找到这幅名画。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不设防”的博物馆:这幅梵高名作实际上在1977年已经被盗过一次了,但在1987年,即博物馆成立100周年时,画作被埃及政府找回。据埃及警方调查,这个博物馆的43个监控摄像头中只有7个可以工作,安装在藏品展柜上的警报装置“打死也不响”。


《罂粟花》又名《花瓶与花》





天赋之笔:燃尽生命的激情

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乃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渴望生活-梵高传》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职业生涯屡屡碰壁,他做过艺术品代理商、教师,还做过矿区的传教士。27岁那年,失业、穷困而彷徨的梵高搬去乡下与父母同住。但是,绘画让他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和激情。这一年,梵高开始绘画。在他37岁去世之前的这十年中,梵高创作了八百多幅油画、一千多幅素描。

梵高早期的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与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非科班出身的他,曾苦练素描等基本功,对透视、比例、阴影等绘画技术细节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常在他手边的参考书是约翰·马歇尔的《艺用解剖学》,书里有大量关于手足等的解剖示意图清楚实用。从骨骼到肌肉,正面到背面,为了把透视法练好,他花费了很多精力去钻研,他自己也说“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极大的耐心”。

法国画家米勒是梵高的男神。后人说“米勒唤醒了梵高,也唤醒了法国”。梵高临摹米勒的画作不下百幅,他立志当农民画家,就像农民耕作土地一样耕耘自己的画布。《吃土豆的人》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我想表达的是,借着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



《吃土豆的人》1885年





33岁那年,梵高来到巴黎投靠弟弟提奥,此间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也接触到了日本的浮世绘作品。1888年,35岁的梵高只身前往风景优美的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在离开巴黎之前,他和弟弟提奥去听了一场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会。瓦格纳富有戏剧性的音乐色彩,从此扎根于梵高的灵魂深处。

梵高在给弟弟信件中,曾多次提到瓦格纳:

“使用浓烈的色彩,也可以达到宁静而和谐的效果。就像瓦格纳的音乐,即使由大型乐队演奏,也依然不乏亲密之感。”

“我们在绘画的世界,是多么需要一个瓦格纳啊!”

“在我的色彩和瓦格纳的音乐之间,我感到了如此强烈的联系。”

眼界的开拓,让他的画风在这几年发生巨大的变化,充满了浓烈的色彩和情绪的宣泄。

梵高的一生,同他的画作一样,充满了亢奋而浓烈的艺术激情。他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在画布上,让我们可以透过他的画布看到他滚烫的心:向阳而生的金色向日葵、风吹过的麦浪、璀璨的星空、麦田里的播种者、夜幕中的咖啡馆、阿尔勒的小卧室……一幅幅都是来自梵高孤独内心最深处的激情、彷徨和挣扎。


“用绘画表达情绪的过程,简直太美妙了。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一刻也不愿放下画笔。那种前所未有的、超凡而强大的感受力,令我震撼。”

“我对别的东西越来越不感兴趣。随着杂念被逐渐排空,我的眼睛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美。艺术需要艰苦地工作,不顾一切地工作,以及持续不断地观察。”

—— 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信


是爱而非恨,是热情而非冷漠

“在别人眼中我是什么呢?一个无用的,反常与讨厌的人,一个永远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即使这是事实,我也有雄心以作品证明,这样毫不足取的人内心是怎样的。它的基础是爱而非恨,是热情而非冷漠。

——梵高

人生的最后两年,梵高是在精神和病痛的双重折磨下度过的。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经常感到“阵阵晕眩,如同噩梦”,笔下的景物,仿佛也满溢着旋转而焦躁的情绪。

“当我画太阳,我希望能感觉到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发出骇人的光热。当我画麦田,我希望能感觉到,麦子正朝着最后的成熟而拼命努力。当我画一个男子,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星夜》(Starry Night) 1889年





这个世界给梵高的是世态炎凉的悲伤,但梵高还给这个世界的却是绚烂的阳光。他画下阿尔勒医院窗外的院落,赋予它一片五光十色的绚烂。


《阿尔勒医院的庭院》1889年





1888年底,保守而排外的阿尔勒人,终于对梵高不堪忍受。在给市长的请愿书里,超过80人把梵高描述成危险的精神病人,要求紧闭梵高。此时,梵高画下的这幅《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1989年





1889年4月,梵高在弟弟提奥的安排下,从阿尔勒医院离开,来到距离阿尔勒20公里外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疗养”。他陷入了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在这里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就视线之所及的景物,有什么他就画什么,他努力用画笔描绘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在精神病院的这一年,梵高大概创作了150幅左右的画作。他期待自己快点好起来,可以创作更有诗意的题材。


梵高在圣雷米圣保罗疗养院的房间





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作《红葡萄园》(400法郎,约相当于现今1000美金),死后他的画作价值几千万美元。在一部梵高的纪录片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画家一死,人们就会出大钱买他的作品。

People pay a lot for the work when the painter himself is dead.

耐人寻味。


《红葡萄园》1888年






看过英剧《神秘博士》的梵高迷应该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梵高穿越回现代,在巴黎奥赛美术馆的梵高展厅,他亲眼目睹了人们对他画作的欣赏和赞美:“表现痛苦很容易,但用自己的痛苦和激情,去表现人间的喜悦和壮丽,在这一点,没人能比得上梵高。在他之前没有,在他之后可能也不会有。所以对我而言,他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听到这里,梵高泪流满面。

终于,世人读懂了你。


参考: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H.安娜·苏《梵高手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