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黄琴||一缕书香

 颍州文学 2020-09-01

2020第270期  总第270期



一缕书香

                                        文/黄琴

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无聊的时候,我便搬个小板凳,站在父亲用木条和层板自制的书架前,一层一层地往上“扒”父亲的存书。

父亲在世时特别喜欢看(听)相声小品,许是因为这些文娱节目能让苦逼的生活嚼出一些甜吧,因此书架上有不少语言类书籍,印象比较深的有两本,一本是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怪病怪治”--传统相声集》,另一本是1988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实用雄辩术》。

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这些书成了我童年的快乐源泉,性格中的活泼俏皮、伶牙俐齿也大抵由此而来。

到后来,家里的书几乎看了个遍,我便背着父母去镇上唯一的书店租书,从琼瑶的《窗外》到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啥都看。

三年级的暑假,我带了几本书回到乡下老家。白天,我帮着外婆担肥锄地、割猪草,“顺便”上树采桑葚、掏鸟蛋,下小河沟里抓鱼,虽然没有空调、没有冰淇淋,却也丝毫感受不到烈日的毒辣。赤脚和小伙伴们在田间地头追逐奔跑,乐不思蜀,直到在山头瞅见屋顶升起的袅袅炊烟--那是外婆发出的信号,这才和小伙伴一起,踏着夕阳,蹦蹦跳跳地下山回家。

晚饭后,外婆将篾席铺在院坝里,我躺着仰望天空,回味白日里的点滴。入夜,我兴奋得不肯去睡,伏在灶屋的小圆饭桌上看小说。那时乡下用的都是煤油灯,那一个个夜晚,橘黄的灯光下,思绪飞舞,笔尖在“闪亮摘录本”上游走,一些美妙的文字、片段也在脑海中闪现。伴着书页特有的墨香,我也会浮想联翩,幻想自己是小龙女那样长发飘逸、衣袂飘飘的女侠,在光怪陆离又充满侠义的江湖中仗剑行走,惩恶扬善,儿女情长。想着想着,忍不住发出“噗嗤”的笑声,此时外婆一般都在灶膛前挽柴火,为第二天的三餐做准备,也嘟嘟囔囔地跟着我一起笑……这样一灯如豆的温暖的夜,定格了我的童年时光。

开学后,母亲很快发现了我的黑眼圈,发现我常把父亲单位食堂的餐票拿去“套现”,再拿去租书,晚上还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小说,母亲气得跺脚,拉着我到书店还了书,还警告老板以后不许再租给我。

尽管如此,我的写作水平在四年级时还是发生了质变,从最初“掰着手指头拼凑字数”,到后来几乎才思泉涌,仿佛一提笔就停不下来的节奏。我知道,阅读在这其中功不可没。

每一本书就好像是一扇神奇的大门,阅读就是在打开这一扇又一扇的大门。通过阅读,让小小年纪的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

几年前我曾遭遇人生的滑铁卢,因第三者插足,婚姻触礁瓦解,工作上也出现一次严重失误,曾引以为傲的专业水平遭到严重质疑。每日疲于奔命的我找不到答案,看不见出路,躲在卫生间里嚎啕大哭。

父亲在世时曾说:如果有一天,你的人生遭遇迷茫不知所措时,啥也别想,就去读书!当时的我没有品出这句话的意思。

那段时间,我经常失眠。有一天夜里,我突然想起父亲曾说过的这番话,便从蒙尘的书柜里翻出已泛黄的《实用雄辩术》,看到扉页有一行字不知何时被父亲标粗了:“当你赞叹金字塔的雄伟高大时,切莫只注意那巍巍的塔尖,而忽略了厚实的基石”。

第二天,我向领导提出休假,但并没有离开单位,而是直接把自己“关”进单位的正在修整的“五味书屋”。

书屋里堆了很多书,乱糟糟、灰扑扑的。但坐在书堆旁的我,此时内心比任何时候都平静。我翻箱倒柜找出了三类书籍。一是专业类,如:《客服圣经:如何打造顾客忠诚度》、《服务的品质》;第二是实用类,比如收纳、理财方面的小窍门;第三是心灵鸡汤类,比如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等等。我认为,第一类书能助我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而后两类书能助我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提升生活的快乐指数--它们都是亟需补充的精神能量和养分。

我开始“啃”书,像小时候一样,时而“囫囵吞枣”,时而“细嚼慢咽”--在摘录本上记下各种金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过一个月的“闭关修炼”,我的内心逐渐丰腴滋润,不再空虚迷茫。当然,我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读书更重要的是将纸上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付诸行动。所以,很快,我和“五味书屋”一起结束了修整期,重返岗位,重燃斗志,继续乘风破浪。

比尔盖茨说过:只要你不停止阅读,你就不会变老。因为每一本书都能教给你一些新的东西,激发你对这个世界不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很多问题。所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可以从不同种类的书籍中汲取养分,完成自我提升,这就好比每种蔬菜水果能给予人体不同的维生素和营养供给一样。

最近有一档综艺选秀节目引起热议,叫做“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位年龄都是30+的小姐姐大秀唱跳表演、服装设计等十八般武艺。其中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姐姐是“伊伊子”伊能静。我是她微博的粉丝,关注她每一篇“小作文”。在我眼里,她就像能量永远也用不完的女超人,也像《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再怎么苦,也能把日子过成花。52岁了,她仍称呼自己为女孩,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激情,仍会为了孩子的爱感动、流泪,仍愿意为了妈妈的身份去努力成长,和一帮三十出头的女生一起PK歌舞,去死“抠”每一个舞蹈动作。她的生活,像一锅滚烫的开水,一直沸腾着。

被誉为“当代李清照”的雪小禅也是我颇为欣赏的一位作家。也是50+的年纪,依然保持着童真、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她的文字妖娆曼妙,雅致细腻,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以生活的静默抵抗世俗的粗糙,底色里有照见,有懂得,有地阔天高,真好。

我们虽然不是明星,但作为普通人,有了书籍的陪伴,也可以在每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间隙里,在每一天柴米油盐的庸常寡淡中,读一首诗、品一杯茶、插几枝花、赏一幅画、听一曲音乐……抛开杂念,把心放空,驻留在这些瞬间,让这些小确幸、小美好融入日常,让“阅读”成为“悦读”,我们便有了盔甲和继续向前奔跑的勇气,日子也会慢慢变得有诗意。

每个人在刚出生之时都是赤裸和无知的,而填补未知的最佳方法就是阅读和学习。所以,不论你是20、30还是40岁的年纪,书籍都能给你蓬勃的朝气和满满的自信。

从此刻起,平复内心的浮躁,在悦读中充实、提高自己,怀揣梦想,向着鲜花盛开的彼岸前行。一缕书香,伴你一路芬芳,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终有一天你一定能听见彼岸花开的声音。

作者简介:黄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电商客服车间,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