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和汤加减

 王非鱼先生 2020-09-01

原文地址:辨证为阴证的癌症患者可大胆的应用阳和汤和西黄丸作者:怀慈居士 周志远

今天得悉我在治疗的晚期淋巴癌患者李大夫浑身肿大的淋巴结已经消失殆尽,多年不曾远游的李大夫最近很高兴的进行了一次远游。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我对李大夫整个的治疗尚不足三个月,并且以我今年的治疗习惯,我一般都会叮嘱患者吃药吃吃停停,李大夫实际服药治疗的时间没有花上两个月。

下次回京,一定要督促李大夫去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以确定其从西医临床诊断学的角度去看,肿瘤是否已经消失,并检查一下相关的CA指标。我希望能早日拿到李大夫的检查报告,以与李大夫此前的报告进行对比,看看中医药治疗癌症的确切的疗效。也让患友们从这种对比中看到出路所在。

中晚期肺癌患者圈友S在10月初开始就诊于我,经治二十多天后,各种症状得到了很大的缓解,除出现服用阳和汤后的副作用嗜睡、乏力和口干之外,患者的其他状况好转十分明显。咳嗽、咳血、疼痛被全面缓解。

鉴于此前有李大夫和另一乳腺癌患者肿瘤消失的前例,我十分愿意乐观的相信S在未来的二到三个月内,极有可能会类似于前两例患者一样的出现肿瘤大幅度缩小乃至消失的情况。因为S pan >的治疗确实十分顺利。

在治疗这三例患者时,我均采取了与时下流行的治癌观念不一样的治癌理念,其中二例是以阳和汤(熟地40g,鹿角胶10g,白芥子8g,肉桂3到8g,麻黄2g,炮姜2到6g,生甘草2g)加味一些对症治疗的药(一般我会让患者一副药服用2天,每日只服用一次汤药,这是严格的按照阳和汤的创立者王洪绪的原著中规定的服药方法来进行的),并配西黄丸每日一次,每服6到12g取效的。处方平淡无奇,用药不惊不险,并无丝毫过人之处,但是疗效却可以称得上非常不错。

目前临床中医师在治疗癌症时对阳和汤一类的热性药极为忌惮,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是看论文来学习中医治病(时下清热解毒治癌理念几乎有一统江湖之势),而不是读古籍来学习中医治病的。

中医被严重西医化,中医临床研究思路现在也以效仿西医的动物实验为主,一切以动物实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导致中医疗效大打折扣。我认为学习中医最应该做的是“读原著,做临床”。至于动物实验,可以作为参照标准,尤其是在研究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还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但是绝对不应该当作主流的学习中医的方法。

在实际接触中,我遗憾的看到现在中医院里的大多数中医不辨证,重视根据西医的检查报告,走专方治专病的路线。看着西医检查结果是什么病,就格式化的应用什么处方。而不是按病人个体状况,对病人进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医,包括很多大名鼎鼎的名医治疗的效果欠佳。

病症分阴证和阳证,这是最起码应该分辨清楚的,中医倘若连这一点都不讲究,对阴证患者滥用寒凉药,对阳证患者滥用温热药,与中医重视人体平衡,重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中和思想背道而驰,那医生的笔下将会误杀冤魂无数。

当代的中医教育肯定是出了大问题的。学习中医倘若以当代的中医教材和中医老师为准的话,是会误入歧途的。

我常觉得,中医治病用药的原理,就像是化学中的中和反应一样的简单明了,酸过度,以碱中和,碱过度,以酸中和。寒过度,以热药中和。热过度,以寒药中和。若有轻病(如表证),先治轻病,以免轻病转成重病(如腑证、脏证等)或与重病相结合加重病情,再治疗重病。这是十分简单明了的用药原则,也非常的符合质朴的科学思想。

但是遗憾的是,眼下绝大多数临床中医师陷入西医诊断书之中不可自拔,见病治病,只重视西医的检查报告。绝不分阴阳寒热,望闻问切潦草行事,所收集的病人的各种体征信息少得完全不足以分析病情。我将在日后公布我的部分医案,每份医案问诊记录常常长达数千字甚至上万字。不敢说心细如发疗效如神,起码可以做到对病人的信任问心无愧。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弟子罗天益说了一句话:“医之病,病在不思”。这句话一针见血的指明了当代临床中医疗效欠佳的根本原因。治病不动脑子,只记忆几个处方和一些药性,看了检查报告之后,随意套处方。这不是个别的现象,这种情况十分的普遍。这几年,中国各地的名医治病的活生生的案例——那些正在或者曾经接受他们的治疗的病人,我大都有过亲自的接触,值得学习的不多,误导人的不少。

阳和汤及其衍生方应用心得作者:怀慈居士  周志远

阳和汤是笔者特别钟爱的一张处方,笔者将其广泛的用于治疗属阴证的癌症、良性肿瘤、哮喘、鼻炎、体虚、紫癜、骨质增生、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皆有效。

阳和汤出自清朝名医王洪绪的著作《外科证治全生集》,是王家的一张祖传秘方。我常用的阳和汤原方剂量为:熟地40g,鹿角胶12g(烊化),白芥子8-12g,生甘草4g,肉桂4g(后下),炮姜2g,麻黄2g。

目前笔者治疗的癌症患者中疗效最好的两例患者皆为应用阳和汤治疗的患者,这两例癌症患者均属于阴证患者。患者的肿瘤在体表处可观测到,每逢天气阴寒,患者肿瘤即明显变大。以阳和汤加减对这两例患者治疗,一例已治疗一年多,一例已治疗八个月,到目前为止均体力良好,肿瘤无恶化,CA指标控制良好。患者可正常生活工作,面色红润,身体健旺,与常人无异。

在对一例乳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时,笔者亦以阳和汤为主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疗效卓著。笔者对四诊合参,可判断为阴寒体质的患者,不管其所患的是何种疾病,均投以阳和汤,据具体症状加减一些药味,对阳和汤的临床应用逐渐得心应手,驾驭得当,阳和汤疗效甚为不错。

阳和汤偏于温补,但是无大剂量用桂枝、附子、肉桂等造成“火起锅干”之后患,阳和汤中的熟地和鹿角胶皆为补血佳品,有这二者在,患者之阴血不至于因阳和汤的温燥而有枯竭之嫌。但是在春夏两季使用阳和汤,或者对部分阴虚火旺患者使用阳和汤,却的确有温补太过以至于浮阳上越之后患,此时需要做的不是放弃阳和汤,而是加减药味避开阳和汤的弊端。

对于肺火旺盛的患者,笔者衍生出“桑麦阳和汤”以预防阳和汤温补太过造成的患者口干口渴等现象,在阳和汤的基础上加味桑白皮6-12g,麦冬6-12g,以桑白皮清肺热,麦冬滋肺阴,即可抵消阳和汤温燥伤肺之副作用。

春夏季节服阳和汤,还可考虑仿肾气丸补中有泻之制方思路,泻肾浊,潜肝阳,笔者衍生出“泽苓阳和汤”,以阳和汤原方加泽泻8g,茯苓8g,猪苓8g,牡丹皮8g,白芍12g,以泽泻、茯苓、猪苓泻肾浊,牡丹皮泻肾热,白芍柔肝潜肝阳,以抵消阳和汤的温补造成的肝肾阳亢火旺之副作用。

对于素有痰湿的患者,湿在上者则可选用阳和二陈汤,以阳和汤加味陈皮、法半夏。湿在下者,可在阳和汤原方基础上加味薏苡仁、牛膝、车前子等。

对于风寒盘驻体内较久,已成瘀血顽痰者,阳和汤单用力度不足,笔者衍生出“二活阳和汤”,在阳和汤基础上加羌活6g,独活6g,用以祛风散寒,消顽痰,去瘀血,疗效较阳和汤更为迅速。若寒邪在患者太阳经,患者出现背痛、腰痛、颈项痛等症状,可更进一步加味葛根、桂枝、赤芍等加强疗效。

阳和汤的临床应用不可以呆滞,不可以拘于王洪绪在其著作中所述的“不可增减一味”,亦不可盲目迷信马培之抨击的阳和汤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之说。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进退。只要运用得当,阳和汤的疗效是非常可靠的。


阳和汤治顽咳一则

森林草树21-07-06浏览 182

霍某,41岁。自诉春节前咳嗽至 今,经多次治疗效果不显,早晚咳甚, 痰少或干咳咽喉干痛而痒。经检查 咽喉无异状,膝关节以下常冷,冬季 更甚,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先用润肺止咳法无效。 后思患者以制作棍为业多年,手工 包装,因环境阴冷寒湿内侵,凝滞不 化,肺气不宣,故干咳无痰;而久咳伤 肺,肃降不及,故大便不爽,小腹坠 胀;火不归元而上浮,故咽喉干痛,两 膝常冷。治拟温阳敛肺,散寒通滞法。 方用阳和汤加味:麻黄肉桂甘草各 6克,附片白芥子各9克,熟地、干 姜、鹿角霜枣皮巴戟白术各12 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 咳嗽咽喉痛症状大减,又投原方3 剂,服后症状消失而告愈。次年入冬 又咳数月,仍投阳和汤,5剂而愈。

按: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介 绍了阳和汤治疗顽固的痰饮咳喘.效果 胜于小青龙汤经验。咳而无痰.似不为痰 饮,然而阳气先亏,又受阴寒湿冷,二阴 相加,寒水为,咳即无痰矣。(林利华】


服用姜饮可治疗冬咳

冬季因感受寒邪而致的咳嗽喘息 等症,用生姜柚子皮制成的“姜饮”有 较好的缓解作用。

削去柚子皮面青黄色的表皮,留 下内层白色的一层,先用开水焖泡10分 钟左右,捞出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再 捞出挤干水分,换清水浸泡。如此反复 几次后,即可去掉柚子皮的青涩,备用。 用时取柚子皮10克切成小块,与生姜 10克一同煎煮15~20分钟,去渣饮汁。 章春梅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