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见闻】容子 | 莫斯科雨景

 聚力阅读 2020-09-01

总第1192期

版权©️归原作者

在俄罗斯旅行,莫斯科的雨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19年5月的一天,清早天空泛阴,预示着有雨。晨风吹过,宾馆外的旗帜猎猎飘扬,略感寒意。

上午游览莫斯科红场。依照俄罗斯的习俗,战争中牺牲的英雄要被葬在城堡的墙下,而无名战士纪念碑就沿袭了这项传统。1966年,在莫斯科庆祝击退德国纳粹25周年时设立了这座大型纪念碑,纪念二战中英勇抵抗纳粹入侵而牺牲的战士。纪念碑内的遗物是从一个无名战士墓穴中迁移来的,红色大理石碑上的墓铭志为:“虽然无名,功绩无限”。任何一个民族,保卫祖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故事,都是民族永久的骄傲,那些为民族自由独立而战的烈士都是值得后人敬仰的英雄。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告诉我:俄罗斯民族是尊崇英雄的民族。

莫斯科红场上的无名战士纪念碑

下午,空中仍在下着小雨。莫斯科街头,撑伞的人们在雨中来去匆匆。妇女们大多穿着西式裙子和风衣,一些妇女头上包着传统围巾;男子们多穿夹克衫,头上戴帽的不多。匆匆的脚步,花花绿绿的雨伞,水花溅起的街道,店面被雨淋湿的广告牌,这一切成了莫斯科街头的雨中风景。我们在雨中行走,冒雨参观了“新圣女公墓”和“胜利广场”以及莫斯科地铁站。

乘坐了两站地铁:一站是“胜利广场站”,深入到地下一百多米,感到震撼。另一站是“基辅站”,车站内的巨幅壁画让我过目难忘。这两个车站的天棚、廊柱、地面的装饰,极富艺术性。数十座车站各自采用来自西伯利亚、高加索、乌克兰、乌拉尔山、中亚等地的大理石、花岗岩、斑岩、蔷薇辉石、玛瑙、水晶、贵金属、名贵木材以及陶瓷、五彩玻璃等原料,配合民族特色、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主题,打造出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莫斯科地铁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映了俄罗斯雄厚的工业基础。

“胜利广场”是为纪念二次世界大战抗击纳粹入侵、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而修建的。广场附近的莫斯科大道上,耸立着黑色大理石的凯旋门。雨水就像清道夫,把广场和大街洗刷得明净照人。汽车从广场大街上疾驶而去,听不到嘈杂的车鸣,只听到车轮发出“唰—唰—”的声音。宽大的胜利广场,在雨中显得格外清静。镜头中,雨水漉漉的地面倒映出广场周围的建筑,广场中央横卧地面的条状绿化带上,黄色“MOSCOW”(莫斯科)字样格外醒目,整个胜利广场就像雨中的一面大镜子。

  雨中的莫斯科“胜利广场”一景

冒雨来到“新圣女公墓”,这里葬着俄罗斯历代著名的政治人物、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历史名人等。每个墓上都有墓碑和雕像,被称作“雕塑中心”。

在这座“雕塑中心”,我见到了:俄罗斯著名芭蕾舞演员(舞蹈家)乌兰诺娃的墓;俄罗斯著名马戏小丑里古宁的墓,俄罗斯导弹之父扎瓦诺夫的墓;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墓(红蓝白三色俄罗斯国旗状的大理石墓);作家戈尔巴乔娃(戈尔巴乔夫夫人)之墓;叶利钦的竞选对手列别金的墓;俄式飞机“TU-154”设计师的墓(人像在飞机造型中);王明和夫人王芳之墓(新圣女公墓中唯一的两位中国人);前苏联财政部长列别列夫的墓;数学院士(担任22年莫斯科大学校长)的墓碑上刻着数学公式;赫鲁晓夫的墓(墓碑使用黑白两色大理石,表示其功过各半);卫国战争中的著名英雄卓娅和舒拉以及他们母亲的墓(卓娅的雕像衣裳褴褛,被缚双手,高昂头颅),卓娅墓的对面是弟弟坦克兵舒拉的墓,舒拉墓旁是他们母亲的墓,他们的母亲为这对牺牲在卫国战争中的儿女写作了《卓娅与舒拉》一书;俄罗斯著名作家《死魂灵》的作者果戈里的无头尸墓(据悉:果戈里死后头颅被其狂热崇拜者偷去带到意大利后失踪);果戈里墓对面是俄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契诃夫的墓;斯大林前妻之墓(因宴会迟到遭斯大林怒斥后吞枪自尽,时年31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斯大林时期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墓(自杀时年37岁)。

十七座墓碑,座座令我哑然。雨中的新圣女公墓,掩没在翠柏之中。雨声滴滴答答地敲打着大理石墓碑,宛如时钟在一分一秒地走过历史长河。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一景

傍晚,车辆进入市区,沿着莫斯科河行驶。空中下着蒙蒙细雨,莫斯科河在雨中静静流淌。

莫斯科河两岸,克里姆林宫固若金汤,东正教的教堂光芒再现。在这里,莫斯科河告诉我们:柴柯夫斯基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普希金歌颂自由与解放;托尔斯泰讲述史诗《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果戈里、契柯夫、高尔基等大文豪,留给世界人文荟萃;俄国芭蕾舞成为全球芭蕾艺术中心;俄国马戏团惊奇无限;民族工艺品套娃展现了俄罗斯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能干;紫金和琥珀成为“波罗的海的黄金”……

雨中的莫斯科河慢慢流淌,街灯在绵雨霏霏中眨巴着眼睛。传说:1147年,尤里大公来到莫斯科河畔安营扎寨,发现所在山丘被一条巨蟒包围,于是尤里大公勇敢地举剑斩蟒,除害安民。因此,莫斯科市的市徽就是红剑斩蟒的图案(公交车司机门的下方都有这个标志),这就是莫斯科(MOSCOW)的由来。

莫斯科,雨,在你的空中化作云烟,在你的大地上化为明镜;风雨中的你,尽显岁月葱茏,你在雨中静静地叙说,让人们回望你淬炼后的雍容。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一景

2019年5月10日发表于《联合时报》

作者简介

容子,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于1985年在《特区文学》发表日本中篇小说译文《破产制造者》等;1991年合著出版《中外文艺家及名作辞典》;2013年出版“母女诗歌集”《远方的梦》;2014年出版散文集《走出国门》(海外篇)《守望家园》(国内篇);2019年10月出版散文集《故乡在何方》。在《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联合时报》《杭州日报》《福州晚报》《今日上海》《上海滩》《档案春秋》《译友》等报刊及新媒体“上海纪实”、“朝花时文”、“上海观察”、“文汇APP”、“新民APP”等,发表过散文、随笔、纪实文、短篇译文等。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