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明时评:地铁安全员偷闻女乘客头发,什么观感?

 長寿麒麟 2020-09-01

作者:孙小婷

昨天,有网络平台发布了题为“深圳地铁3号线一安全员嗅闻女子头发”的视频,经查,视频中列车安全员为吴某某(男,19岁),26日早上在列车执勤期间出现上述行为。目前,涉事人员已经被停职,警方已介入调查。

在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以前,我们无法得知地铁安全员这一行为的原因,也暂时无法将其评价为猥亵行为。但从第三人视角去看,这一行为着实能够引发人们明显的心理不适,不少网友在看到视频后纷纷表示,“可怕”“窒息”。

而这一新闻中,颠覆人们认知的不仅是摸发闻发的行为,还有行为的施加者,也就是地铁安全员。顾名思义,他们是为全面提升公共交通防控等级、保障地铁行车安全而配置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是巡查整趟列车有没有安全隐患和违规现象。因而,一些乘客认为,似乎站在这些地铁安全员身边能够更加安全。

然而如今,安全员不安全了。身份和岗位反而为一些有特殊心理的人提供了便利和掩护,这的确给人造成了行为恶劣的观感。

地铁本就是猥亵行为的高发地带,陌生人不得不挤在这个具有流动性的公共空间中,也总有些人将无意的擦肩而过变成了有意的“摸”和“蹭”。这类猥琐、猥亵行为更为隐蔽,导致女性取证困难;且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揭发,会给女性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不少通勤女性在面对“咸猪手”时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然而,女性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在当下法治社会中显然是不能被容忍的,对猥亵行为进行法律严惩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正义和法治共识。

我国《刑法》中早有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亵最高刑可达15年有期徒刑。

法律在对保护女性人身权利方面给予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而要想真正让法律条文产生震慑作用、成为女性人身权利的保护屏障,还需要执法和司法部门拿出霹雳手段,并且在全社会形成对此类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尤其在近日,女性被猥亵事件多次进入舆论视野,也彰显了社会对打击猥亵犯罪的法治遵循。“摸人一把,拘留10天”的新闻被一些读者解读成“女生被猥亵,便衣从天降”的爽文式情节,但其背后却是北京公交总队自2017年起就成立的“猎狼小组”耐心蹲点、不断出击,从而在执法层面织就一张猎狼之网。

而前几天备受关注的“男学生踹伤猥亵男”事件中,追打“猥琐男”雷某某的胡某某先是被公安局给予刑事拘留的决定,随即被撤销“故意伤害”指控,并被解除刑事拘留,引发了法律界对“正当防卫”解释的广泛讨论,这也体现了在司法层面,法律维护社会正义的一种自我校准。

法治社会,不会让猥琐者猖獗。社会中的个体也要为自己和他人伸张正义,受害者、目击者要敢于站出来,揭发违法者的恶劣行径。

正如这则“安全员抚摸并闻嗅女乘客头发”的新闻被及时曝光一样,看似随手拍下的视频,却能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强烈反感,这种常识和共识,将和法治手段一起,让猥琐者、猥亵者无处可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