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休言天命 , 修行勿取真经.....

 一个人而已o7sm 2020-09-0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第一章说了有、无的相对,这一章顺延展开,美丑、长短、高下、音声等等,从理上可以看到:任何的存在都是彼此依存的,而每个标准都是基于共识而成立,并非是真。

01

跳出对错,观其对错,才是空境。

美丑,高低,长短不过是为之存在的法则而已,观其转换,不着“有”,也不着“无”。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六个方面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

我们要从后天意识对待的阴阳二,返还到先天意识的一,守一不落二,反过来,着“无”,在先天意识上,却又要反过来用,之味平衡。

当然,《道德经》更深一层隐含了修炼之法,修炼什么了?神和思。用什么来修了?事和气,气运思,思化事,事为证,证为得。

02

高下相倾。脑为神腑,神在上向下注视腹部,神是火,火是离;腹部肾气是水,水是坎,火入水中,水被火蒸,变成蒸汽向上升腾,水火既济,坎离交媾,阴阳合一。


任何修炼不过:升降开合,人生也是如此,无他。

王弼对这段说的也很有意思: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

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失衡,如何能不左不右了?是要识别中正后,且左且右,但又不着左、不着右。

03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有四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维度即四种生命状态。

区别只在“守一念能守多久”,打个比方,真人能守129600年,至人只能守一万年.......,这就是不灭。

但是人类数千年来追求的长生,而长生不是在“身形”上,而是在存有上。

存有,并非只在身形,但历代大多数的追求长生,确是在身形上,这非常滑稽。

不着身形却常有身形——天道和人道相应却相反。

无为不是说的不作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的为字是“有”的意思。是不着有,无。识得分别,是不分别“分别”。

人道中因“欲”而分别,欲不灭,是要借欲而行。

欲为风,也是平时说的的“业风”,风不可灭,风灭了也就彻底停摆了,所以风,业就是渡河之舟。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心神不同的维度:合、容、守、爱。

做功得功而不持功。行动,得到,放下,总结——目标不是得到。

人生的目标是体验如何得到,如何失去,如何放下,而一切训练的是在于心神的合、容、守、爱。

一说就错——错就是分别心,我们现在可以去理解,一句话出去可以有很多理解和信息,也就是造就了很多因果,即业。

而如果担心因果,担心业,也即是求果之心,也就更不自由。

万象万念都为能量运转,都是存在,何为对与错了?一段杀戮,一场战争,势必是一个场域的能量运作到一个点必然发生的一个现象。

人不同的认知和不同的状态只是处在不同的修炼阶段,这也是佛家所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轮回,过往,遭遇,顺境都是过程也是功课——如此认知,便是中道,也无分别心。关键是我们从中觉知了什么。如果“无”是实相,那么“有”是通往实相的认知过程。

有功——有为、居名等等即是悟道的杀手,但却是悟道的渡舟。

所以《天道》中有句诗,叫做:悟道休言天命 , 修行勿取真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