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玉第一篇:打磨痕(作者:一男)

 憨憨佛子 2020-09-01
     看玉不看工,到老一场空。工,这里特指工艺形成的工痕。什么是工痕,对于玉器来说,有砣作用于砂粉形成的阴刻线、钻孔、拉丝、切割、打磨....等等形成的工艺痕迹。其中的打磨痕形态是非常关键重要而且有章可循并能作为鉴别新老的依据。

     说到玉器的打磨痕,先描述一下玉器的大概加工过程。“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直意为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似美玉经过琢磨。古人形容君子的美好,都直接联系到玉器,可见古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之高。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尔雅》。切磋琢磨四字联贯统一,尽管切和磋原意是用于骨和角的,但用在这里可反映玉器加工的几个步骤。切为把玉料切割成形、成料。磋为磨治器物,应为在成形,成料的玉器上做粗制打磨修型,准备下一步的雕琢。唐代诗人韩愈的《韩碑》有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大意如此。琢,治玉也。说文》。雕谓之琢。—《尔雅》。在大致成形磨好的玉上做雕刻砣工拉丝等等工艺。磨,打磨是最后一关,把解玉砂研磨成细粉,在工具的作用下研磨抛光玉器表面以达到器物光润玉颜的效果。从此开始引出了关键词-打磨痕。

    打磨痕是古人用硬度比器物本身高的工具和材质作用于器物表面抛光成型而形成的表面相对细小的工艺痕迹。说到打磨痕,很多东西上都是必须有的。不管是铸造,压制,雕刻等等。比如:青铜器、金银器、陶器、石造像、铜造像、古钱币、珠玉类......林林总总,基本上这些精细成形的东西都有打磨痕并且打磨痕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只针对玉器的打磨做一个陈述、总结、分析、辨别。
     玉器的打磨痕从表现形式上大概可分为三类:粗打磨,细打磨,精打磨。
     粗打磨顾名思义,在玉器表面做较粗糙的表面打磨,玉器切割成形后在玉器表面的粗砂磨治即为粗打磨。因为打磨砂粉颗粒较粗或打磨次数较少,所以会形成相对粗糙的打磨痕。
粗打磨例图一:寿光市博物馆馆藏龙山文化玉钺。

粗打磨例图二: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出土,勾云纹饰件。

粗打磨例图三: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出土,龙纹玦。

      细打磨就是在粗打磨的基础上,进行更细致精细的多层多次打磨。因为更加深入打磨的原因,玉表面会表现的相对细腻光亮一些。
细打磨例图一:红山文化,方形玉璧。

细打磨例图二:浙江平湖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玉琮。

细打磨例图三:西汉,玉舞人。

     在细打磨之上做更细密细致的多层多次长时间的打磨,玉的表面会表现的更加光滑细腻,光气外露。会呈现经常说的“玻璃光”,多见于战汉玉器。这就是精打磨工艺。
精打磨例图一: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玄纹玉琮。

精打磨例图二:战国,龙形觿。

精打磨例图三:汉代,螭龙纹佩。

     以上针对玉器打磨痕只是做了大概三个分类,其实每个分类里因为打磨次数和工艺方式的区别及玉质的不同,也有多种表现形式。

     打磨痕的形态表现为层次不一、方向不一、长短不一、粗细不一的相对直线。这种表现会出现在所有成形的每一件玉器上,有的表现会出现在全部位置,有的表现会出现在局部位置。几无例外。这些特点的打磨痕主要出现在玉表面的平面位置,大砣,凹面和宽阴刻线里的打磨痕以成排细痕为主。

例图一:红山文化,方形璧。

例图二:浙江平湖博物馆,良渚文化玉琮。

例图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玉鹅。

例图四: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玉鸟。

例图五:西周,鸟形饰。

例图六:济阳刘台子遗址出土,西周玉鱼鹰。

例图七:济阳刘台子墓出土,西周玉神兽佩

例图八:洛阳小屯村出土,战国骑虎人形佩。


例图九:成都羊子山出土,战国龙形觿。

例图十:西汉,人佩。

例图十一:宋代,持莲双童佩。

     备注:以上引用图片均为各大博物馆的照片,均有明确出处。而且这些图片均有清晰明确的局部细节照片,为我们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本文主要引用的是高古玉器,中古至明清甚少引用,但辨别方法和特点是一致的,有心人可多做对比。

     综上所述,尽管玉文化是我们自己民族的本土文化且影响力源远流长,但古代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的研究和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和萌芽状态。需要我们每个爱好玉文化的个体结合起来,发挥正能量,将玉文化和研究弘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