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阻燃胶合板的研究和生产现状

 新用户9536cEId 2020-09-01

作者:盛大华源  罗文圣

阻燃胶合板的研究与发展之《阻燃胶合板的研究和生产现状》。

美国:1953年,将阻燃胶合板技术要求列入AWPA(Ⅰ类胶合板采用加压注入法生产)
日本:1958年在木材加工技术协会下成立木质材料防火委员会,1959年在胶合板协会下设立防火胶合板对策委员会,1959年修订“建筑基准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对难燃材料进行了规定)  
中国:1988年制定GB8624“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1990年开始制定GB 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1991年阻燃胶合板在我国投入工业化生产

阻燃胶合板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用阻燃剂的水溶液对单板进行浸渍处理

二是对成品胶合板进行阻燃浸渍处理,该工艺要求使用胶合强度为Ⅰ类的胶合板,并使用加压法或真空-加压法的工艺

三是在胶合板表面涂饰防火涂料等材料

四是在胶合板表面复合不燃性无机材料

第一代阻燃剂:最初用于阻燃胶合板生产的阻燃剂包括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磷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硼酸和硼砂等无机阻燃剂

第二代阻燃剂:为降低阻燃剂的添加量,克服阻燃剂对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磷-氮系和磷-氮-硼系等协效阻燃剂投入使用

第三代阻燃剂:以双氰胺、三聚氰胺、尿素和磷酸为主材料的有机阻燃剂

第四代阻燃剂:以双氰胺、三聚氰胺、尿素、磷酸和甲醛为主材料的树脂型阻燃剂被研发并投入工业应用 

国内涉及阻燃胶合板方面的研究屈指可数,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到十篇,申请发明专利7件、已授权的5件。
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作技术支持,在阻燃剂、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不同领域的应用等各环节尚处于摸索阶段。
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笼统的参照胶合板国家标准,产品的燃烧性能分级和检测参照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规定进行。

主要存在的问题:

产品的一致性差:型检产品和正常生产销售产品采取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使产品的一致性降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中,有些产品使用打火机即可点燃,离火不自熄,与普通胶合板的区别在于火焰蔓延速度慢了点。

产品的胶合强度低:在锯切加工过程中就产生分层、剥落等问题,根本不能按照GB/T9846《胶合板》中Ⅰ类或Ⅱ类胶合板检测胶合强度。

吸湿性较强:遇到湿度较高的天气,无法进行贴面、油漆等二次加工。美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使用的阻燃胶合板曾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没有生产控制手段:GB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相对应的检测方法,检测周期长、费用高,无法用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阻燃性能质量控制。

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应的科研单位加强研究,尽快制定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分级标准和检测方法。

盛大华源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