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的伏笔 | 在交流中成熟地表达

 飘渺哥aseyovy3 2020-09-01

在幼年就已埋下写作的伏笔

在交流中成熟地表达

    记得鲁鲁两三岁时,一天,我端了碗稀饭递到他面前:“快来,喝点清稀饭。”哪知鲁鲁不干,说:“我不喝‘轻’稀饭,我要喝重稀饭。”满屋的人哄堂大笑。

    我们笑是因为他把“清水”之“清”,理解成了“轻重”之“轻”,由此把与眼下这碗清汤寡水的稀饭相反的稠稀饭表述为“重稀饭”。细想之下,我们为什么对一个误用的词会反应如此热烈?因为我们的认识已经固化,除了“清”和“稠”,就不会再用其他的词来形容稀饭了。而儿子打破了这一点,给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趣味由此而生。

    从他本人的角度,虽然这是一次误会,但却体现着思维上的飞跃,也是表达上的突进——他可以造词了!他依据自己的理解,造出了一个反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而我并没有嘲笑他,反而赞扬他说得好,和“轻”相反的就是“重”,只不过这里所说的“qing”,表示的是“清”而不是“轻”,同一个读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我相信接下来的解释又给他增加了新的经验。

    其实,“重稀饭”的用法未必就不对,只是不符合约定俗成而已。但有时候,写作中某些反约定俗成的用词,恰恰就是高级之所在,尤其是诗歌、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学写作,更需要打破常规地创造性用词。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忧虑于孩子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怎么解决呢?其实,作文平淡的根源,也许在幼年就已埋下伏笔,我们是否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是否接受和欣赏他的创造性表达,其实就是在浇灌或扼杀他的创造性,作文的平淡与否只是一种表现。

    幼小的鲁鲁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笑”的表达,譬如,他从厨房跑到客厅向我报警:“妈妈,妈妈,锅里肿了!”我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感觉到事态紧急,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正在炖着的汤涨起了一层浮沫,马上就要溢出来了。“肿了”,何其传神!

    又或是我问他:“鲁鲁,你吃鱼为什么一次都没被刺卡住呢?”他答:“我的舌头把刺控制住了。”一个“控制”,何其精准!

    鲁鲁小时候特别爱听孙悟空,我讲完了白骨精、鲤鱼精、蜘蛛精、牛魔王、黄风怪……讲得记忆里再也搜不出一个妖怪了,就只好编,于是灯精、门精、锅精、碗精,家里一切器物都成了有灵性的妖怪,有的狠毒,有的善良,有的愚笨,有的精灵,有的升天,有的死得惨。听多了,鲁鲁就找出了规律。

    “好吧,今天讲个什么精呢?”我照常开头。“就讲个板凳精吧!”鲁鲁指着面前的小板凳。

    “板凳精嘛,厉害得很……”我煞有介事,一边讲,一边想着下面的内容。

    “我知道了,知道了!”鲁鲁抢着说,“板凳精主要有一个本事!他就是等人去坐的时候,一下裂个口子,啪地一下把屁股夹住!”他洋洋得意,因为激动而满脸绯红。

    “呵呵,不对!”我故意打击他,“这个板凳精不夹屁股,他是在板凳上涂胶水,凶得很的胶水,人一坐上去就粘牢了!”我龇牙咧嘴故作凶险状。“还有!”我又补充,“这个板凳还会动,他等人去坐的时候,突然往后面一缩,人就一下坐在地上了!四脚朝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恶作剧。

    “还有还有!”鲁鲁又抢过去,“他的脚还会变成尖的,就像剑一样,飞起来朝人刺过去,呀!一刺四个洞!”

    “对了!”这次是我抢过来了,“人家刺他的时候,他就翻过来,用板凳面去挡住,就像盾牌一样……”

    我们俩你一句我一句,等正式讲到“话说唐僧师徒到了一个旅店……”那板凳精已经修炼出浑身的本事,就等着后面精彩地开打了。并且,明天的故事“锅铲大战锅盖”,我也心里有谱了。

    其实每一次讲故事,鲁鲁都不只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创作者,我们都从创作中得到极大的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