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循环内科心脏血管集中治疗科大学院教授清水涉

 JMT日本 2020-09-01

主治医生介绍

循环内科、心脏血管集中治疗科 大学院教授 清水涉

专业领域

循环内科学、心律不齐学、心脏电气生理学、分子遗传学特别是在心律不齐的诊断、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消融导管装置治疗)遗传性心律不齐(QT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的基因诊断治疗

资质

日本内科学学会认定医生

日本内科学会认定综合内科专门医生医学博士

日本循环器官学会认定循环器官专门医生

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生制度研修医指导医生

日本心律不齐?日本心电学会认定心律不齐专门医生 

简历 

1995年 Heart Rhythm Society(美国心律不齐学会), FHRS 

2000年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学会), Member 

2011年9月 日本心脏病学会, FJCC 

2013年12月 欧州心脏病学会, FESC 

2014年4月 日本内科学会, 评议员 

2014年6月 日本心血管脑卒中学会, 评议员 

2015年12月 日本心律不齐心电学会, 理事 

2016年1月 Treasurer,Asian-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 (APHRS) 

2016年4月 日本循环器学会, 理事http:///doctors/171004-006-SR 

2016年10月 日本心脏病学会, 理事 

 介绍

 在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就读24年,期间在美国马苏尼克医学研究所留学,2013年开始担任现在的日本医科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循环器内科学领域的大学院教授。作为日本遗传性心律不齐学的第一人,在引导国内外多设施共同研究的同时,还参与QT延长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国际诊断基准制定。研究成果也很多,IF超过1200。从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时代开始就热心于培养新人,学生作为指导性立场活跃在全国各地。   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心脏血管内科部门客座部长(2013年5月开始)兼任滋贺医科大学呼吸循环器内科客座教授(2013年7月开始)东京医科大学内科学第2讲座客座教授(2005年7月开始)埼玉医科大学国际医疗中心心脏内科客座教授(2007年4月开始)。

【获奖】

1992年10月 第8次木村荣一奖最优秀奖(第9次日本心电学会) 

1997年5月 第18次北美起搏电气生理学会(NASPE)英才研究奖最优秀奖(基础部门) 

1998年3月 第47次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英才研究奖(基础部门) 

1999年4月 第24次国际计算机心电学会(ISCE)Jos Willems英才研究奖最优秀奖 

2003年9月 第3次日本心电学会医科学应用研究财团论文奖最优秀奖 

2008年3月 第33次日本心脏财团佐藤奖(第72次日本循环器学会学术集会) 

【论文】 
1. Shimizu W, Ohe T, Nagata S, Shimomura K: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in Sekiguchi M, Olsen E G L (eds): Cardiomyopathy Update 5.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myopathies and myocarditis: p. 295-310,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94 
2. Shimizu W, Ohe T, Antzelevitch C: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s and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acquired and 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 Observations fro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Franz M R (ed):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s. Bridging Cell and Bedside. p. 641-658, Futura Publishing Company, Inc., NY, 2000 
3. Shimizu W: Acquired forms of Brugada syndrome. in Antzelevitch C (ed): The Brugada Syndrome: From bench to bedside, Chapter 14, p. 166-177, Blackwell Futura, UK, 2004 
4. Shimizu W, Ackerman MJ: Chapter 28, Provocative testing in inherited arrhythmias. in Gussak I, Antzelevitch C, Wilde A, Friedman P, Ackerman MJ, Shen WK (eds): Electrical Diseases of the Heart: Genetics, Mechanisms, Treatment, Prevention, p. 424-433, Springer, UK, 2007 
5. Shimizu W: Chapter 50, Acquired form of Brugada syndrome. in Gussak I, Antzelevitch C, Wilde A, Friedman P, Ackerman MJ, Shen WK (eds): Electrical Diseases of the Heart: Genetics, Mechanisms, Treatment, Prevention, p. 719-728, Springer, UK, 2007 
6. Shimizu W, Antzelevitch C: Long QT syndrome. in Lang F (e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sease: an Encyclopedic reference, p -, Springer, UK, 2011 
7. Shimizu W: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long QT syndrome. in Priori SG (ed):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clinics. volume 4, p. 29-37, Elsevier, Philadelphia, 2012 
8. Shimizu W, Ackerman MJ: Chapter 50, Provocative (drug) testing in inherited arrhythmias. in Gussak I, Antzelevitch C, Wilde A, Powell B, Ackerman MJ, Shen WK (eds): Electrical Diseases of the Heart (Second edition): Genetics, Mechanisms, Treatment, Prevention, Part IV. Clinical rhythmology: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ools, p. -, Springer, UK, Oxford, 2013 (in press) 
9. Shimizu W: Chapter 40, Acquired form of Brugada syndrome. in Gussak I, Antzelevitch C, Wilde A, Powell B, Ackerman MJ, Shen WK (eds): Electrical Diseases of the Heart (Second edition): Genetics, Mechanisms, Treatment, Prevention, Part III. Secondary Hereditary and Acquired Cardiac Channelopathies,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p. -, Springer, UK, Oxford, 2013 (in press)

医院简介

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10年(明治43年),医院本着救世济民的精神,积极开展地区医疗服务。1977年被厚生劳动省认定为急救中心(第一家),1993年被指定为高度急救中心,作为急救中心的先导者,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创办以来,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急救医疗外,医院作为地区癌症协助定点医院,灾害定点医院,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发挥着地区医疗中心的作用。

同时,医院积极培育下一代医疗人才,作为特定功能医院,不断研究开发尖端医疗,目前医院能应对所有的疾病,并走在拥有最新医疗技术的最前列。

2006年医院再次开展“21行动计划”,以“为所有的患者”为理念,着手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医院,不断追求24小时制医疗的效率化和安全性,在给每位患者提供周到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地区的合作,努力实现高度信息共享的医疗环境。

理念

尽心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从教育的角度,培育优秀的医疗人才。

沿革

1876年 开设济生学舍

1904年 建立私立日本医学校

1910年 开设日本医学校附属医院

1926年 设立财团法人日本医科大学,改称为日本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1953年 改称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963年 改称日本医科大学付属病院

1977年 成立日本第一家救命急救中心在日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986年 建立了医院的东馆

1993年 被指定为高度救命急救中心(厚生省认可的第1家)获得特定功能医院的承认

2008年 被指定为地方癌症诊疗协作定点医院

2014年 新医院(前期)开院

2018年 新医院(后期)开院

2018年 被指定为癌症基因医疗联合医院

医学研究成果

1.经颈静脉肝门内门静脉大循环分流术

2.通过骨髓细胞移植进行血管再生的疗法

3.用多焦点眼内镜片实施水晶体再建

4.通过L28B的遗传因子诊断对干扰素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评价

5.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

6.硬膜外患者自身血液注入疗法

7.内视镜下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

8.内视镜下颈部良性肿瘤摘除术

科室介绍

》内科系

循环器内科、老年内科、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风湿病?胶原病内科 /硬皮病?肌炎先进医疗中心、血液内科、糖尿病内分泌代谢内科、消化器?肝脏内科、呼吸器内科、化学疗法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遗传诊疗科、脑卒中集中治疗科、放射线科、放射线治疗科、东洋医学科、口腔科(围术期)、康复训练科、内科系集中治疗科

》外科系

消化器外科、乳腺科、内分泌外科、心脏血管外科、呼吸器外科、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风湿病外科、女性诊疗科?产科、耳鼻咽喉科?头颈部外科、泌尿器科、皮肤科、眼科、麻醉科?疼痛诊疗科、缓和护理科、癌症诊疗科、救命救急科(CCM)、形成外科?再建外科?美容外科、心脏血管集中治疗科、外科系集中治疗科

》救急?综合诊疗中心

救急?综合诊疗中心(综合诊疗科、救急诊疗科)

》病理诊断科

病理诊断科

》中央诊疗?共用部门

病理部、中央手术部、血液净化疗法中心、癌症诊疗中心、内视镜中心、高度救命救急中心、临床检查部、高压氧治疗室、输血部、康复训练室、ME部、药剂部、营养科

》诊疗支援?管理部门

诊疗记录管理室、保险审查室、放射线安全管理室、患者支援中心、医疗情报中心、医师支援室、临床研修中心、保险诊疗指导部、临床研究综合中心(临床研究?疗效推进部门)

》看护部

看护部

》医疗安全管理部门

医疗安全室、患者商谈室、个人情报保护推进室、感染制御室、高难度新医疗技术管理室、未承认新医药品等管理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