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维文旅: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体系

 北京绿维文旅 2020-09-01

旅游产业导向下的泛旅游产业聚合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综合开发,形成了城镇向田园城市发展的方向,一批非建制城镇化结构发展起来,以旅游综合体、旅游新农村社区为依托,形成了新型的、更加完善的城镇化体系。

(一)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大中型城市及旅游集散中心城市)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环境和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大多数中心城市不仅仅是客源地,还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它们以旅游聚集作用为特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与多功能性,内部居民的出游力与休闲需求较强,对周边地区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二)休闲卫星城(大城市周边休闲聚集城镇)

卫星城和中心镇在城市体系中是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外围城市。我国城镇化进程迅速,给城市体系中的卫星城及中心镇带来发展机遇。由于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等条件,大城市周边的休闲卫星城及中心镇,成为了出游率较高的城市居民周末或小长假休闲的第一选择。

(三)旅游小城(旅游小市及较大的旅游中心镇)

绿维文旅认为,依托于县级城市的中心镇,形成旅游休闲小城的基础非常好。多年来,县域旅游发展,塑造了一批旅游小城、休闲小城,如丽江、武夷山市等,都是旅游目的地经典小城。

(四)旅游小镇(较小旅游中心镇与旅游建制镇)

旅游小镇的带动性相对大中城市较弱,但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与产业联系极为密切。绿维文旅认为,旅游小镇的发展须采取城镇建设与旅游经济的整体经营、整体规划以及产权结合经营的模式,增加人口承载力,带动城市化水平,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五)旅游综合体(非建制产居一体区)

旅游综合体是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导向进行的土地综合开发。绿维文旅认为,旅游综合体以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以互动发展的度假酒店集群、综合休闲项目、休闲地产社区为重要功能构建,整体形成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聚集区。这种模式是非建制型城镇化,但属于城市架构的重要方面。

(六)旅游休闲度假区(产业区)

旅游业的发展使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开发成旅游景区,由于旅游景区的吸引,形成游客聚集,从而使这些景区、度假区内部和周边原本是自然景观的地方聚集大量的商业和服务业,原本居住的农民变成旅游从业人员。

(七)旅游新农村社区(产居一体社区)

新农村社区以及大城市郊区旅游化发展,是解决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有效途径。绿维文旅认为,村庄依托旅游,特别是旅游接待村落,把生活资料转化为生产资料,可以用自己的房屋从事旅游服务产业,从而把农民身份转化为居民、农业转化为服务业、村庄也转化为城镇化的社区。通过旅游进行土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的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现、就业的解决,进行城中村、大城市郊区、以及独立村的改造升级,以此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