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糖尿病患者还有这4个观念,一定要多学习科普知识

 建喜图书馆 2020-09-01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糖尿病知识就是“五驾马车”,没什么好学的。其实糖尿病相关的细节知识很多,如果不掌握这些细节,仍然会被糖尿病相关的误区误导,影响治疗。

以下误区看看您有吗?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笔者在医院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糖尿病人首次就诊时会说自己喜欢吃糖,觉得是吃糖过多引起的糖尿病,但实际上不全是如此。

关于糖尿病的发生,医学里有个恰当的比喻:“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生活习惯扣动扳机”。

这就是说,糖尿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再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更容易导致糖尿病。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遗传因素,那为什么我爸爸,我爷爷,我的太爷爷等没有糖尿病呢?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是以前缺乏医疗条件,无法诊断出糖尿病;另一方面以前人健康意识不高,较少去医院治疗。再加之以前人寿命不长,往往没出现糖尿病症状可能就已经去世了;重要的一点是以前人虽然生活清贫,但是饮食清淡、生活规律,即中医上讲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就避免了不良生活习惯诱发糖尿病的可能。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年轻,也没有不适的感觉,所以不可能得糖尿病

据统计,糖尿病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在临床发现,许多年轻的糖尿病病人的“三多一少”症状并不明显,往往是因为血常规检查发现葡萄糖偏高,或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糖阳性,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等体检结果异常,到医院治疗的。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多食消瘦的情况,仅有口干口苦口渴的表现,所以年轻人应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一年体检一次,没有症状也不能排除糖尿病。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拒绝胰岛素治疗,认为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糖尿病病人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和血糖监测水平,仔细评估患者的胰岛功能。如果是初入院患者血糖过高,或者已使用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之后,血糖仍不达标时,医生往往会建议调整控糖措施,即用胰岛素先把血糖控制到合适水平。

许多患者担心使用胰岛素会“上瘾”,一旦使用就无法停止,或者担心胰岛素价格高,加重经济负担。

除了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坚持胰岛素治疗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担忧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有时候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并非比胰岛素便宜。

而且随着血糖变化,医生会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也可遵医嘱慢慢减量。

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非空腹血糖

4.4-7mmol/L

<7%

<10mmol/L

误区四:血糖控制越低越好

有朋友说“高血糖伤人论年,低血糖伤人论秒”,低血糖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严重并持续,可致命。其实糖友不用刻意降低血糖,很多时候由于饮食、药物的影响,低血糖会“不期而至”。

笔者的导师曾说:“如果降血糖不像降血压一样容易发生过低现象,那控制血糖就容易的多了。”

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血压波动范围大(收缩压9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60-90毫米汞柱),而血糖波动范围小(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mmol/L,而正常成人低血糖的标准是:血糖低于2.8mmol/L),所以管理血糖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对患者和医生的要求极高。   

其实低血糖现象是控制血糖路上的拦路虎。管理血糖并非越低越好,对于老人、儿童、孕妇来说,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控糖标准,应遵医嘱设置个体化的血糖目标,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应过高过低。

作者:武若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