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创新药企国际化战略: License in/out,未来必经之路?

 嘟嘟7284 2020-09-01

License in许可引进

有别于传统的以医药公司自己研究新药,或收购创新药公司为主的两种投资方式,许可引进(License in)是一种产品引入方式,核心是“产品引进方”“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按品种开发进展)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

License in的优点

1
丰富产品线

License-in模式基于国外先进企业的研究成果,对引进方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同样资源完全可以同时开展多种不同产品的引进;产品方向不必受限于现有团队的能力,更可以通过License-in新技术,以补足自有团队的能力缺陷。

2
快速进入市场

通过License-in的方式,产品可以做到与国外先进产品几乎同步的产品周期,这就意味着能够第一时间进入中国市场,建立先发优势;同时,相较于以进口模式进入中国的国外其它竞争对手,引进方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本土优势,享受政策红利,较快地取得上市许可。

3
拥有完整知识产权

引进方企业通过License-in获得新产品在中国的全部知识产权,提高产品门槛并享受政策红利;同时,通过对引进技术和know-how的消化吸收,快速增强自有团队的技术实力,取得二次开发专利的权利,并构建自有知识产权研发的基础。

怎么样的公司适合进行License in项目引进呢?

本身资金充足,具有购买能力

在相应领域具有学术推广能力或销售能力,具有将有潜力的新药打造成重磅品种的能力和前景

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将引入的品种完成临床试验推向市场

2019年中国公司发生医药项目交易128笔,披露的总交易金额达110.8亿美元,涉及项目172个;其中创新药项目121个,占所有交易项目的70%。按创新药项目的研发阶段来看,早期项目备受青睐,其中临床前项目49个(占40%),申报临床项目6个(占5%),I期临床项目23个(占19%)

什么样的管线更容易license out?

明确管线立项的出发点,优先与战略协同的药企合作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防范专利实施风险

选好差异化路径,选准转让时机

近年来本土药企与外资药企关于创新药的合作与授权交易越来越多。截至2020年6月9日,此类交易达到25起,接近2019年全年的数量,其中本土药企转让(license-out)交易9例,引入(license-in)13例,联合开发2例,研发战略合作1例。本土药企转让交易的逐渐追赶引入交易的数量,这反映中国本土药企的研发实力在逐渐增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