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现代派文学之五:德国现代派文学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欧洲现代派文学之五:德国现代派文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德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是非常尖锐复杂的。这种尖锐复杂性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文学方面来,造成这一时期德国文学政治倾向性非常鲜明,作家们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和动荡的时局面前,纷纷用自己的作品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见解。于是乎在文学方面亦流派纷呈、观点林立。其中主要有坚持民主主义立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自然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等文学;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文学;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法西斯文学等。

自然主义文学是在受左拉、易卜生等人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代表作家有约翰内斯.史拉夫(1862-1941)、阿尔诺.霍尔茨(1863-1929)和盖尔哈特.霍普特曼等人。史拉夫与霍尔茨合作所写的短篇小说集《哈姆雷特爸爸》被称为自然主义文学的" 样品" ,在德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发展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哈姆雷特爸爸》描写演员尼尔斯.梯思维勃从走红到落魄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遭遇。尼尔斯当初与妻子一个演哈姆雷特,一个演奥菲利亚,荣耀非常。后落魄潦倒,与生病的妻儿住在一个又脏又湿的阁楼里勉强度日。一次,尼尔斯为了使吵闹的孩子安静下来,竟然将其闷死。从此他借酒浇愁,饮酒成癖,最后酒精中毒而死。这篇小说的影响主要在它的语言运用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和日常习惯用语来描绘人物心理和其生活遭遇,如不完整句与叹息等,体现了其认为现实中的人怎样讲就怎样写的观点。另外作者还运用大量极其自然的对话来烘托环境,刻划人物心理,以反映局部的生活。思想内容方面则反映城市贫民生活及德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两极分化。  

史拉夫和霍尔茨还合作写了剧本《塞利克一家》(1890)。该剧是一部典型的" 分妙风格" 作品。作者规定了详尽的导演提示、布景、语言感情色彩及演员姿势步伐等。唯恐在演出时破坏了" 自然"。该剧没有什么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只是照相一般地写了一个孩子在圣诞节前濒临死亡和其母守候在一旁的情景。由于其不重视戏剧规律和语言艺术,所以很难取得成功。  

另外,霍尔茨还主张诗歌革命,他写的《诗歌革命》(1899)强调诗的自然节奏,认为诗歌不应以勉强的韵脚和格律为中心,要体现" 自然"。史拉夫也写三幕剧《欧茨师傅》等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但在德国文学史上真正有影响的自然主义文学家还是霍普特曼。  

德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从暴露社会黑暗、描写现实生活等方面来看,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但它否认艺术构思,实际上是取消了艺术。因此它是没有前途的。霍普特曼后期创作实际上已逐渐离开自然主义,写了一些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德国印象主义文学也是在法国印象主义文学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基础是唯美主义和印象主义。代表作家有李林克隆(1844-1909)和戴默尔(1863-1920)等人。

李林克隆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他的诗题材比较广泛,有描写历史的,也有描写恋爱战争、荒野景色和海滨风光的,风格有浪漫主义,也有写实的。这些作品感伤悲观情绪非常浓厚,艺术技巧方面非常重视语言运用。如其著名诗篇《军乐队来了》,描写一支军乐队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声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的过程,突出它给人的视觉、听觉印象,体现了印象主义的创作特色,即力图表达瞬息间获得的印象和偶然产生的感觉,追求诗歌音调的和谐、节奏的强烈。如其诗句" 克玲玲,崩崩,钦达达,是波斯国王凯旋回家。街角上传来嘈杂的音响,如同末日审判的喇叭声。……" 就体现了这种特色。

戴默尔早期创作受古典主义影响,中期表现出对劳动者的同情,晚期主要写情欲与激情。他的诗作富于节奏,形式多样,晚年作品《有些夜晚》、《静静的夜》等,表现出对前途的忧虑和企求内心的宁静。  

德国象征主义文学同样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明显影响,它反对客观描写现实,认为应用象征手法反映理想世界。这" 象征" 必然导致语言晦涩难懂,充满朦胧与神秘主义色彩。同时由于象征主义重视语言的音乐性,所以其文学样式主要是诗歌。其代表作家有盖奥尔格(1868-1933)、里尔克(1875 -1926)和霍夫曼斯泰尔(1874-1929)等人。

盖奥尔格遍游欧洲各地,在法国结识了当时象征主义魁首魏尔兰和梅里美。回国后于1892年创办了宣传象征主义的文艺刊物《艺术之页》,反对自然主义,主张艺术不为功利目的。他的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使他非常讲究格律,注重辞藻和形式。他曾一反德语传统,名词从不大写,也不用逗号,而是自创用右上角的句点来代替逗号。政治上他继承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 超人" 哲学,看不起凡人俗子,将自己关入艺术的象牙之塔,严重脱离现实。所以他的代表诗篇《追随者》中的" 超人" 思想,得到一些纳粹分子的崇拜。他还有《生命之毯》、《第七个戒指》等。

里尔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海涅之后最有世界声望的德语诗人。他从1894年开始创作,先后有诗集《祈祷书》、《图象集》、《杜伊诺哀歌》和长篇日记体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纪事》等。他反对印象主义者所主张的诗歌要写直接印象的观点,强调诗歌要传达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即表现一个内在的" "。这样就使他不可避免地堕入沉思冥想之中。他的作品有颓废、神秘、宗教情绪、厌于生活的消极的一面,也有不满资本主义现实、揭露资本主义黑暗面的积极的一面。里尔克对当时及现在的现代派诗人的影响都比较大,今天西方研究里尔克及其著作的人亦很多。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流派应该说是诞生于德国。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达到鼎盛期,1924年后走向衰败。它把文学创作中的传统形式结构完全推翻,喜欢不合常情的怪诞情节,叙述上喜欢跳跃性,蒙太奇化,语句短促,节奏感强。思想内容方面具有不满现实、要求改革,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虚假伦理道德的倾向,但由于作者重在凭借" 灵魂" 来表现,特别强调" 激情" ,所以下能够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德国表现主义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但其人物形象往往苍白无力,常常是抽象概念的化身和象征。为了弥补此不足,表现主义戏剧常用灯光、音响、面具等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表现人物内在心理,对戏剧革新有积极作用。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海姆(1887-1912)、魏德金德(1864- 1918)、凯泽(1878-1945)、施特恩海姆(1878-1942)等人。

海姆是德国表现主义诗人,他的诗比较讲究韵律,但思想内容方面流露出明显的悲观厌世情绪。如其诗《隆冬》:" 每种生活都没有出路,每条小路都混乱迷糊,谁也不知尽头。" 表现出小资产阶级文人既不满现实又寻找不到出路的" 世纪末" 情结。

魏德金德是表现主义戏剧先驱作家,被奉为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始祖。他的剧本抨击资产阶级的伪善与小市民意识,要求人性的自然发展,结构上下求场次间的连贯,爱用长篇抒情独白和蒙太奇手法。如其成名作《露露》[包括《地神》(1895)和《潘多拉的盒子》(1904)两种],描写美丽多情又放荡任性的露露,先做出版商修恩的情妇,又嫁高尔医生。其间与画家施瓦茨偷情,气死高尔医生,转嫁富有的施瓦茨。但她仍不安份,仍去纠缠修恩,施瓦茨得知后气愤自杀。露露从此感到自由,转而去与修恩结了婚。可她仍与各色男性保持不正常来往,其中包括修恩的儿子。修恩忍无可忍逼露露自杀,却反被露露枪杀。警察搜捕露露,发现了她不少玩弄男性的证据。露露最后沦为娼妓,被嫖客奸后杀死。此剧表现了作者认为人都有兽性情欲,不同人只不过是不同动物的思想。其中对" 上等人" 的伪善进行了揭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